【摘要】在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制度背景下的美術教育已經不單單是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畫出表達對象和臨摹美術作品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了,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的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提高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美術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屬于自己的美術語言來表達思想與情感,真正學到美術的真諦。英國美術理論家E.H.貢布里希(E.H.Combrich)曾經說過,藝術創作重要的內核是:“我們頭腦中有一種固有的圖式,我們正是靠圖式來整理自然,讓自然就范……對于藝術家來說,他理解自然的圖式主要來自傳統,來自他那個時代的風格。”雖然現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不是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而開設的,但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審美的眼光和敢于自由的表達和展現自己,并且在藝術創作中慢慢的完善自己。所以在當下,美術教育必須跟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而且現代社會中的中小學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也比較開放和自由,在美術教學中就更需通過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美術最初起源于造物,也即基于各種各樣的生活經驗來制作和創作工具材料,通過創造可視可觸的物質實體來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的需求。所以說,藝術創作的源泉來源于自然,是人類對自然進行觀察、了解、探索過程的再創造。兒童作為人類的初級階段,其生理和心智都處于非常稚嫩的階段,并且,兒童還未受到社會既有規則的約束,他們觀察自然的視角是獨立而新奇的。美術寫生對兒童來說非常的具有積極意義,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角度和方式進行美術創作,其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更多的是通過寫生去感受世間萬物的存在方式。寫生創作對鍛煉兒童獨立的思維和人格具有很大的幫助,它培養了兒童獨立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并且,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寫生對象由于在不同角度、光線和場景中體現出不同變化,其變幻莫測的方式滿足了兒童獵奇的心理,從而激發了孩子對美術創作的極大興趣。
【關鍵詞】美術教育;新時代;教學;美術創作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4-083-03
【本文著錄格式】周璐璐.淺析新時代背景下美術創作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教學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24):83-85.
美術創作是作者借鑒某種美術語言,運用相應的美術材料、工具以及造型,以設計或制作等手段,為描繪客觀世界、表達主觀情感與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所創造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作品。美術語言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由于創作個體性格情感的不同,他們的美術創作語言和形式也不同。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用寫意水墨來釋放內心的情感和想法,有的學生則喜歡工藝美術,用他喜歡的材料和方式來進行創作,用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感情。美術創作就是訓練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美術語言,并且體現在其美術作品里面。其中,寫生是少兒自主觀察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繪畫創作的重要部分,寫生有助于培養孩子用自身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和感受生活,并能有效的提升其獨立的人格與品質。寫生是在一個立體而又新鮮的場景中進行的創作,每個孩子由于不同的視角和觀察方式而創作出特立獨行的優秀作品。
當前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美術創作和教學方法也是各有特色的,少兒美術主要是以兒童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通過美術創作來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寫生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并融入社會的一種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生觀察的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去學習如何觀察生活、觀察自然和觀察社會。教師引導學生在寫生前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思考,并鼓勵和幫助學生與生活之間建立一種互動體驗模式,這也是為學生創造一種與社會和自然溝通的機會。不同的孩子由于所處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這造就了他們獨特的觀察方式和表達方式,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每個孩子的寫生作品也是風格迥異。在寫生的過程中,學生打破已有的觀察經驗,以一種全新而又熟悉的角度進行主題的刻畫,將全新的創作場景加上熟悉的生活事物進行交織,最終呈現出來具有鮮活生命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寫生為學生的作品注入了靈魂,將生活注入藝術之中,又以藝術作品來映射真實的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也在增強。所以他們的作品力求表現的更深刻和具象,通過教師的引導能運用一些自己獨有的造型方式來表現作品。對初中生而言,美術課是一門副課,但這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階段,對一些未知領域還比較好奇,所以在美術課堂上要通過課堂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手段。高中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在逐步完善,所以他們的個性情感也比較穩定,在美術創作中也開始出現理性的思考和專業技法的應用。教師在針對高中的美術教學中應以學生個性為主,給予正確的、適合學生個性差異的引導。
在美術教學中對美術創作進行實踐與探索對推動美術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隨著教育模式的更新與進步,美術課堂也增加了許多實踐的環節,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推動美術教育的發展。例如,現在很多有條件的學校都會定期組織學生外出寫生,寫生是面對大自然中的實物進行描繪,能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物體的能力,也是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寫生的經驗給學生的美術創作積累了素材和經驗,也增加了美術教學的靈動性。寫生觀察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通過不同的觀察方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物體的特征,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美并學習如何展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寫生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了對創作對象極大的興趣,并且,由于每個孩子所在的位置不同,他們所看到的角度也各有不同,這也避免了同學之間的抄襲現象。在少兒階段,孩子們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寫生觀察能讓學生在基于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創作,以避免學生的作品過于空洞而不切實際。美術教師可以在寫生課程中引導學生對同樣的事物進行對比觀察,或者讓學生之間交換座位以達到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如,教師在上課前搬出幾盆不一樣的植物,如虎皮蘭、綠蘿、菊花、蘭草等,讓學生進行觀察:“同學們,請你們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觀察,看一看這些植物你在生活中都見過嗎?你認識它們嗎?”之后,再引導學生對各種植物進行對比觀察,不同角度的學生之間進行空間上的觀察,引導學生從植物的顏色、外形以及動態進行觀察等。經過種種方式的觀察,學生對本節課的主題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這也為課堂創作鋪墊了非常棒的基礎,最終孩子們從物體的大小、高矮、明暗、動靜對比等方面入手,創作出了五花八門、風格迥異、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用空間思維的方法進行觀察寫生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是非常的重要。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不同類型的美術創作,用豐富多彩的經典美術語言來輔助課堂教學。少兒正處在人生的初級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在快速的發展。在少兒的世界里,萬物皆有生命,他們可以和一花一木進行“對話”,也可以和宇宙星空進行“對話”等。然而,藝術創作就是少兒“對話”的媒介,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少兒從自身的審美視角對寫生物體進行觀察與研究,在觀察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經歷以及創作經驗的不同,他們會將自己現實中的“身份”和想象中的“身份”進行結合,從而達到物我合一。少兒在自主創作的過程中也是在對事物進行表達,可以從少兒藝術作品的用色、筆觸、構圖、畫面內容等來探索其內心世界,從而,觀賞者可以從少兒的藝術作品中了解其當下的身心發展,少兒亦可借藝術創作的過程和形式來訴說內心的世界。所以,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少兒的個體價值得到了開發,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隨著作品形式的增加和變化,少兒的內心世界和創作經驗也在逐漸變化,得到了自我認可的同時也實現了個體價值。美術創作的重點是啟發學生形成發現的眼光,并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培養審美和創作能力。通過美術創作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氛圍,也大大增加了美術教學質量,以創作的形式將理論轉換到實踐中來。學生在平時枯燥的文化課中已經很疲憊了,如果美術課也帶給他們的是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話課堂,那就不符合美術教育的真正意義了。在看似簡單的美術創作中其實涉及很多領域,有工藝美術、欣賞美術、民間藝術、美術技法等。這么多種類的藝術學科交織在一起,就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學生的創作過程也是要通過素材收集、材料制作、技法研究和作品完善等來達到最終的創作目的。少兒美術寫生是少兒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寫生教學對培養少兒的主觀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美術教師,應當重視寫生在教學中的應用,組織好美術寫生,通過寫生教學來增強少兒觀察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總之,少兒美術教師要致力于提升少兒的綜合素質、培養少兒獨立的人格、激發少兒的創作興趣和提升少兒高雅的審美。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個性,支持學生在美術創作里融入自己的個性和情感,引導他們大膽創新,張揚自己的個性風格。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興趣、愛好范圍的擴展,對美術的興趣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有了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更要讓他們通過實踐和創作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成人的個性在童年養成。”隨著科技進步,社會更歡迎的是有獨到的見解和獨特能力的開拓者。所以要求學生在增強審美能力和培養審美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且這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任務,這也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任務。
當然,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也要根據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設計具體的美術創作方案,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應該多以課堂游戲的方式來展開,同樣,美術創作方式也要符合當下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性格特色。可以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來展開豐富的美術創作,比如:鼓勵他們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制作環保手工藝品,或者在喜歡的物品上面進行繪畫創作,這些都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鼓勵他們進行創作的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就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進行引導,多鼓勵他們進行不同元素的創作,打開眼界和局限,進行大膽創新。打破以往課堂的授課模式,讓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作品或者分小組進行創作,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美術素養,也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心。由于高中生獨立自主的意識比較強烈,而且他們又比較理性些,所以在高中的美術教學中可以著重培養他們的美術專業能力,鼓勵學生在課下多積累創作素材,利用自己比較擅長的表現方式來進行美術創作。
新時期的中小學美術教育已經不單單只是一門技巧類的學科,而是更加注重對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培養的學科。在美術教育研究中越來越多的注重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美術創作在美術教學里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在美術課堂上用科學的理論和有趣的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勇于表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小學美術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美術教育一定要符合當下的社會時代潮流,發揮其學科特長。美術創作為美術教學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其影響意義。美術創作給學生帶來了打開美術大門的鑰匙,通過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和創作,越來越接近內心最真實得自己,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少兒美術創作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相應的作品評價能激勵少兒在美術學習中的進步,有時也能幫助少兒找到未來美術學習的方向,并且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優勢,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學習。在評價標準上,教師要善于發現少兒美術作品中獨特的美,要從少兒的心理出發,站在少兒的角度進行作品的賞析,探索少兒在繪畫作品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教師要嘗試了解少兒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年齡特點,要能夠“傾聽”少兒美術作品中表達的觀點和想法,放寬評價標準,對少兒多一點肯定和尊重,進一步拉近與少兒的關系。在評價語言上,教師的語言運用要簡潔、明了和準確,能夠提供作品中的合理之處及寶貴建議。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欣賞到夸張、稚拙和色彩斑斕的作品,也可以欣賞到風格迥異的藝術世界。在對待一些差強人意的作品時,教師要以包容的態度予以指導,讓少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繼續學習和創作。在遇到突出之處的美術作品時,教師要在語言上給予激勵和贊揚。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少兒美術作品,正確的評價和欣賞少兒的藝術作品。
受一些思想觀念的影響,大家有時候會對美術教育有一定的誤解,總認為只要老師充分的示范、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即可創作。其實并不單單是這樣,真正有意義的創作是借鑒經典風格、語言與觀念,并且聯系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進行的藝術創作,帶有名作影子的畫,學生也才算是學到了東西,然后在以后不斷的學習積累中使其作品越來越有他的個性與魅力。
參考文獻:
[1]曹愛群. 淺議美術教學中寫生與創作的結合[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0):105-106.
[2]呂成文. 淺析如何上好小學美術寫生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8).
[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4]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
[5][英]E.H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周璐璐(1996-),女,河南,河南省鄭州市美豫未來教育機構,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
3328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