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并非初中學生的母語,由于缺少直觀性而在理解學習方面存在困難,而推理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教學經驗表明推理意識是推理能力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密不可分,閱讀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把握材料關系,并且通過文本角色帶入等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提高學生推理能力。本文筆者結合初中英語新課標標準,從閱讀題材、閱讀模式、閱讀實例的角度,提出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方法,以期學生能夠掌握更加豐富的閱讀技巧,拓展推理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推理
【作者簡介】陳立,廣州大同中學。
“推理”即從事物的本質出發,判斷事物未來的變化情況發展的方向。對于英語閱讀來說,推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就初中英語而言,初中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點,在此階段,學生的詞匯量有限,在一篇文章中可能會出現多個超綱的詞匯,此時,學生需要依靠推理的能力,聯系上下文,結合單詞的組成特點,推理出單詞的大致意思。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上文,通過推理,可以大致推理出下文內容,然后在后文中來對推理進行驗證,能夠大幅度提高閱讀的速度,也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答題的準確率。既然推理能力對于英語閱讀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中英語可能閱讀課中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呢?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重英語閱讀題材
推理通常包含兩個結構部分:前提(premise)和結論(conclusion),二者為學生學習提供保障,在閱讀學習中相輔相成。前提通常分為小前提(minor premise)和大前提(major premise),不論何種類型的英語閱讀文本,前提都需要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基本的信息,在已有的信息的基礎之上,結合推理思維來豐富閱讀的信息,進而引申出結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閱讀課堂上若要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則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入手,選擇合適的閱讀題材,由淺入深,調動學生閱讀推理的興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推理能力。很多閱讀相關題項目的在于檢驗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因此,對于學生推理思維的標準較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針對不同的閱讀題材,提煉不同的推理方法。比如,當碰到什么樣的題材時,可以采用演繹推理(deduction);當碰到什么樣的題材時,又可以采用歸納推理(induction)推理。從自主構思想象與閱讀題材挖掘等角度出發,將英語閱讀的題材置換于現實場景,幫助學生從不同的閱讀教材之中概括出推理的普遍性規律。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注意到有些英語學困生不具備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這也是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教師應結合不同單元和不同題材來對比分析,明確不同單元和題材的異同,從而使學生掌握閱讀題材,加深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提高閱讀實效性。
以滬教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4“Problems and advice”為例,教師可以采取比較教學法開展教學,對于課本中的文章“Aunt Linda's advice page”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通過歸納推理的模式,組織學生自主思考并給出建議,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總結并給出科學的處理方法,在差異化的建議中來使學生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并且能夠總結出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推理思維。
推理建立在關系基礎上,如滬教版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Foods and Drinks”的相關閱讀文本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閱讀題材相關聯的事物來加深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有關飲品或食物相關的圖片視頻,并且以此指導學生將物體進行分類,明確各個圖片中食物或飲品的名稱,采取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加強交流。此外,學生在不同題材的閱讀中掌握豐富的英語詞匯信息,增強了英語語言應用水平。
二、強化英語閱讀模式
在小學階段,英語閱讀理解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基本詞匯的掌握以及對于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進入初中階段之后,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除了能夠獲取到文章的字面意思之外,是否能夠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調與作者的言外之意,進而選擇與作者意愿相符合的答案。而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調與作者的言外之意,需要較強的推理能力作為支撐。因此,教師應根據初中英語閱讀的要求,把握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以語法知識為基礎,推理判斷為技巧,提升學生情感分析水平,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與框架結構。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想多行動,在思考的過程中加強語感,從而提升推理水平。教師在此期間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把握不同階段學生的情感實際,為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
強化英語閱讀模式,教師可以通過文本角色帶入等引導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推理能力。如七年級上冊滬教牛津版Unit 3“The earth”,閱讀材料的文本內容主要包括污染、人類、植物、山川等不同方面,文章主題為保護大自然和地球家園。通過簡單分析課本內容,可以清晰了解到,文章段落的核心句子為各段的第一句話,以第四段為例,首句為:“Today, there is a lot of pollution”,接下來的內容以首句為核心展開解釋和說明,舉例人類制造大量的海洋垃圾,焚燒污染新鮮空氣,資源耗竭等,這種總分的段落結構使學生快速鎖定文章主旨,加快對于文本的閱讀速度。教師可以強化閱讀模式,不斷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地球的更多的文章類型,如臭氧層、動植物滅絕、環境污染等,來拓展文本學習內容,加深作者保護地球的共鳴,使學生能夠基于作者的角色立場,明確把握課本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真實意圖,增長了學生的見聞,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
三、引入優質閱讀實例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從標題切入,通過標題大致能夠判斷出該段落重點想要表達的主旨。然后,要重點把握文章結構,通過對體裁等類型的劃分,來明確文章主旨。關于文章細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各段落的中心句,以及整篇文章的過度段落和語句,從中判斷文章內涵思想與結構框架。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結構篇章的觀察與總結中,把握文章基本的感情基調,從而理順不同句子、段落與文章之間的邏輯性。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以在課堂結合某段落來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把握閱讀文章的格式,使學生不斷積累閱讀格式,掌握閱讀技能并提高閱讀速度,使學生能夠有效學習與推理。例如,滬教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6“Enviroment”閱讀文章中,通過字面含義可以了解到,環境的作用對于人類至關重要,但環境現狀讓人堪憂。不過其實質內涵在于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倡人們熱愛保護環境,而非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所以,在閱讀教學期間,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學會辯證地閱讀文章,從而突破文章表面字義的局限性,認真推斷文章的意圖,思考有效保護環境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推理思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推理的水平。
初中生已經積累了基礎英語閱讀分析能力,教師展開落實教學期間,需要結合學情需要,因地制宜地落實教學方案,引入閱讀的實例[6]。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組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閱讀討論,并且最終達成共識。教師結合閱讀的實例,來幫助學生反復理解約束內容,并且在合作學習與自我反饋中積累英語知識,鍛煉推理能力,從而能夠全面分析文章內涵。如,滬教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6“Healthy diet”的教學中,教師結合閱讀實例來幫助學生閱讀并把握文章重點。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合作學習,并且通過自主篩選文本內容來互相交換信息,通過二次加工,加深理解文章內容。這種指導式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關鍵信息的敏感度,加強學生自我思考并提升閱讀水平和能力。
四、結語
對于初中生英語閱讀學習來說,推理能力必不可少,是重要的閱讀技能之一。推理以本質現象出發,明確事實可能變化與發展的方向,在基礎信息商獲得新的信息,因此推理屬于思維方式。推理的過程也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在閱讀中關鍵要理解語言本質,通過輸入英語信息后的推理,實現新舊知識的相互轉換與作用。總而言之,英語科目的綜合性強,因此,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語言運用基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需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引導學生感受英語閱讀的藝術,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打造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引入閱讀題材、閱讀模式與閱讀實例,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落實英語課堂優勢,學生英語學習期間不斷積累技巧經驗,有助于實現推理能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詹鳳.淺談語用推理在初中英語閱讀理解中的實踐[J].校園英語,2021(20):218-219.
[2]劉丹,紀永娟.英語閱讀中詞匯推理策略的研究[J].現代交際,2021(9):27-29.
[3]郭玫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推理能力培養策略的行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4]高博.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行動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21.
[5]丁玲.英語閱讀任務與高中生思辨能力的關系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20.
[6]劉祥.簡析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J].才智,2020(3):117.
342950033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