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是初中英語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新課程改革對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對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做出了要求,而且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首先體現在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鍛煉等方面,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解課程中的關鍵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感性體驗、表達內心,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以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初中英語;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作者簡介】吳愛軍,莆田市外國語學校(莆田第一中學媽祖城校區)。
英語閱讀作為初中英語的基本教學內容,對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改的持續推行下,教育改革潮流勢不可擋,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將新課改落實于實踐教學工作,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為課堂教學目標,來有效地開展中學英語教學工作。在實際初中英語教學環節中,能否巧妙地運用閱讀教學來推動初中階段的學生形成較好的英語核心素養成為初中英語教師普遍關注的教學問題。本文基于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核心素養問題,特別是英語閱讀范圍的核心素養問題展開研究,結合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提出幾種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方法,希望為日后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核心素養中存在的問題
1.難以摒棄應試教學觀念。近年來,教學重點逐漸向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這一方面傾斜,這使一部分教師能夠一改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環節中能夠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養成。然而在日常初中英語課堂上,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即使在新課改持續推進的當下也難以摒棄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這些教師更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對常常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學科綜合素養更難以得到培養。因此這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學會摒棄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將提高學生綜合英語能力作為教學重點。
2. 過分注重理論輸入,忽視實踐運用。受傳統教育模式的長期熏陶,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于擔當“持續傳授者”的角色。這些初中英語教師們總是向學生灌輸著大量枯燥的英語學科專業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牢靠地掌握英語學科基本理論知識,例如某個單詞的音、形、意的知識識記。學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雖然能夠牢牢掌握基礎的英語學科理論知識,但是其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卻得不到發展。眾所周知,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實際上是一門交際工具。而傳統應試教育下,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輸入,忽視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暫時性地應付英語考試,但對他們的英語綜合實踐運用能力的養成是極其不利的。因為,如果學生沒有在實踐中將英語理論知識加以運用,就難以發現知識的適用性,從而不利于他們在學習中進行適時調整與改進,也影響教師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英語語言的學習內容包括聽說讀寫四大領域,在這四個領域的教學中,閱讀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被動式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方式不能提高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在乏味的閱讀教學中,也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采用一些前沿的信息技術,例如,多媒體和新媒體的應用,結合信息技術,能夠対英語課堂起到助推和輔助的作用,能夠激發被動課堂為主動課堂,能夠促成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動力和興趣。
例如,在的學習美食節相關知識的課上,老師可以先給出了以下閱讀指導:首先,讓學生“準備宴會”,然后讓學生聽課文的對話,然后讓學生閱讀本課內容,讓學生用本課的短語和詞匯來描述他們對美食節的看法。老師糾正學生的發音,并對學生的問題提供解釋。最后老師給學生任務,并要求他們使用在本課中學到的知識來描述他們最喜歡的物體。閱讀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并加以運用以完成本課程的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了解英語文化,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三、開展小組學習,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推行的重要教學改革之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上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通過彼此交流、討論,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與交際能力;與此同時,當面對英語問題時,學生之間在小組可以共同思考、共同探究,依靠集體的智慧去更高效地解決所碰到的英語實際問題,從而高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基于對合作學習的基本了解,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上,初中英語教師可以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劃分理念,將學生按照英語學科知識能力、個人習性、課堂表現、綜合能力等方面分組開展閱讀教學工作。
例如,在仁愛中學初版英語的“Enjoying Cycling”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互動學習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初步調動課堂氣氛,讓本課程繼續學習時間狀語句和表方位的單詞。首先,讓學生介紹學校計劃,復習方位詞,然后復習時間從句,學習更多的詞匯,指導學生自身學會講故事。同時,展示新單詞并讓學生預測護士情節。
第二,當你學習第五單元的情緒表達的相關主題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情感主題。根據課文中的人物和故事線來引出開心、失落、遺憾的情緒。然后由Li Hong的哭聲引發了悲傷的情緒,然后老師就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插入如何安慰和提供建議等話題。然后圍繞邁克爾的疾病,引出事物對情緒的影響。本單元以生活和建議為主,結合英語教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四、以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個人思維能力,它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表現出不同的思維特點,主要表現在學習英語時的不同思維總結和理解英語的能力,根據現有知識進行推理和歸納,在閱讀教學中實現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首先,學生可以體驗英語的語言內涵,加強對英語的理解,分析和探索一些觀點,表達自己的觀點,拓展自己的英語思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英語素養。
例如,在仁愛版“Saving the Earth”一課的教學為例子,老師可以通過設計以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英語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設計問題如下所示:
1.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
2.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
3.What can we do at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五、以閱讀教學促進學生英語文化品格的培養
英語教學是帶有文化因素的一種教學活動,這種文化因素主要包含情感因素和文化認知。其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學習英語的動力、態度、興趣等等,而文化認知則包括學生在學習中領略到的文化精神,學生保持的文化立場等等。所以教授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主動幫助學生樹立這種情感基因和文化認知,帶領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質。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中,為了達到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互相幫助,形成相互交流學習、相互促進的氛圍的目的,還要培養學生如何正確、科學地對待事物,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了幾個問題,例如,你能給我們一些關于如何學好英語的建議嗎?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很快學生們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時老師就可以選擇學生回答前面的問題,這種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質,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的一個較大的現實問題,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英語素養,它要求教師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然而核心素養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僅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更需要英語教師在實際初中英語教學環節中注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與積極性,做到教學工作以學生為本。只有切實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基本主線,才能更利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唯有如此,才能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具有優良傳統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高渝淋.巧用閱讀教學提升初中英語核心素養[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19(5):71.
[2]李萍.巧用閱讀教學助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學),2019(7):224.
[3]邵紅英.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20(12):103.
32535003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