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紅
摘 ? 要:高中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重要基礎性的學科,語文老師不可忽視對于這門課的教學探究,要打造高中語文的“三生課堂”,建設生命化、生活化、生態化的有效課堂,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三生課堂”;多媒體;合作課堂; 新聞
高中語文“三生課堂”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基于學生生活體驗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別于其他教學模式,具有高效性、靈動性、體驗性、快捷性、感悟性、生動性、可操作性等獨有的特點,有利于學生較好的學習、體會、領悟知識,從而提升高中生對語文學科課程的熱情和興趣。
一、結合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熱情和興趣,打造生命化課堂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一種全新教學輔助手段,它是利用文字描述、圖片呈現、影音展示、動畫播放等多種有效形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可是,一個尷尬的現象:高中語文課程一般不想數理化一樣得到學生注重,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知識的速度較慢,提分效果不明顯。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花功夫學習語文。因此,高中語文老師應該不斷選擇新的教學方式,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從而形成活躍生動,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并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利用視覺與聽覺結合,學思結合等方式,多角度的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在看與聽,學與思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最后內化。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加強文化修養與人文素養,真正地實現語文生命化課堂。例如,在講解高一年級必修一《教學手段》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視頻《開國大典》,伴著輕快優美的歌曲,我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中國近代史上上最偉大的人是誰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毛主席最偉大,毛主席帶領我們打江山,創造我們新生活。學生激起了對本節課的學習欲望,我又利用投影儀為學生展示了圖片“毛澤東求學時期的照片”,英俊瀟灑、書生意氣的毛主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借助圖片順勢展開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講解——生命在于不息的抗爭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知道生命抗爭、力量誕生、成長、革命的艱辛,感悟到新中國來之不易。通過多媒體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打造生命化課堂。
二、采取合作式課堂,培養發散思維,打造生態化課堂
合作探究的教學課堂秉承小組合作的教學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與基礎,注重發揮全體學生的全面性,力爭發現每一位同學的優點和長處。高中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教育,潛移默化地增強生命情懷敏感度,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生命意識。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老師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嶄新的課堂,如小組合作探究式課堂以及自主探究式課堂,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小組合作式的學習課堂通過學生自由結組,教師調控組員,小組合作,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有效的教學體系,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提升各自的學習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真正實現生態化課堂,讓學生自由思考,自主學習,快樂成長,自然成長。例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我首先在多媒體上播放了四大名著的電影片段,調動學生熱情和興趣,然后展開課堂合作活動,我提問:“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偉大的作家和作品呢?能不能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呢?”隨后我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進行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予以點評,組織同學相互交流自己喜歡的音樂、繪畫、文學作品。最后總結本課重點: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并從中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學生通過討論得出許多答案,語文老師應該時刻關注到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小組都派代表進行回答,這樣有利于因材施教,培養發散性思維,打造了生態化的課堂,提升了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最后,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鞏固深化小說鑒賞知識,學習課文中塑造人物時運用的細膩鮮明的刻畫筆法,提高閱讀欣賞以及創作小說的能力。
三、加入熱點新聞,樹立正確價值觀,打造生活化課堂
在課堂的具體教學環節,語文老師可以選取高中生能理解的熱點新聞,聽說過的時政進行課堂導入或者鞏固提升,提升學生的社會責感,決不能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割裂,應該讓學生學生了解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高中語文課程若不能采取良好的教學方法就會枯燥單調,形成機械化的說教,而時政與身邊新聞的融入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對于現實問題的實際分析能力,語文老師可以從而進行生活化的課堂建構,提升學生的現實觀察與體會能力,學以致用,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講解《飛向太空的航程》一課時,我放映了視頻《中國載人航天紀錄片》,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我播放央視新聞《神五發射演示RM視頻》,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學生通過了解現在的社會現實,強化了科教興國的認識,奮斗拼搏的意識。樹立了尊重科技,尊重發展的正確價值觀。有效新聞的融入調動了學生對教材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貼近實際,打造了生活化課堂。通過新聞事實傳達的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總而言之,語文老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開展合作式課堂,融合熱點新聞,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打造高中語文的“三生課堂”。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效果,激發語文課堂的新活力。
3173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