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體育教學部
排球運動在大眾范圍內的普及率很高,受到廣泛的歡迎。在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出現在巴西奧運會中國女排摘得金牌之后,很多人了解和熟悉了排球,并喜歡上了這項運動,為我國的排球運動的后續發展提供了群眾基礎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排球比賽過程中的運動強度高,對運動員身體的協調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攻守姿態切換非常快,這都成為排球運動的獨特特點和魅力,在這項運動中,運動員的受傷概率也相應的提高,主要的受傷部位主要有肩關節、肘關節、腰部、膝關節和踝關節等,另外還有可能造成軟組織的開放性損傷以及皮外傷。
排球運動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其安全保護措施。
(1)文獻法。為本次論文寫作的需要,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共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30 余篇,并將這些資料進行了篩選和整理,為本研究的寫作奠定了一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根據本文研究目的的需要,以中國石油大學參與排球運動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的發放,共發放問卷50 份,回收問卷47 份,問卷回收率94%,有效問卷45 份,有效率95.7%。
(3)專家訪談法。為獲了更多更加可靠的一手資料和信息,訪談了中國石油大學的體育教師,訪談中掌握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為下一步的研究分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數理統計法。將調查及訪談獲取的調查數據結果利用數據軟件進行了描述和統計,對數據進行相關處理,制作出論文寫作所需表格,為本研究提供了數據技術支持。
(5)邏輯分析法。根據問卷調查以及專家訪談所整理的結果,結合文獻資料中獲得的信息,歸納總結出與本文相應的結論。
1.運動損傷發生率
了解了中國石油大學排球運動學生在運動損傷方面的發生率:有過一次運動損傷的學生人數比較多,共28 人,占比62.2%,有過2 次運動損傷的學生有10 人,占比22.2%,有過3 次運動損傷的學生有4 人,占比8.9%,4 次以上運動損傷經歷的學生有3 人,占比6.7%,從損傷的次數中能夠看出,在排球運動中出現運動損傷的事件是普遍常在的,在調查的學生中基本上都有受傷的經歷。
2.運動損傷類型

表1 排球運動訓練損傷類型(N=45)
調查了中國石油大學排球運動學生在運動中損傷的類型,在排球運動中學生關節脫位損傷占比8.9%,關節骨折損傷占比6.7%,挫傷損傷比例最高占比33.3%,肌肉拉傷損傷占比17.8%,關節扭傷損傷占比22.2%,擦傷類型占比11.1%,在這些損傷類型中關節骨折的情況占比較少。
3.運動損傷部位
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隔網對抗性項目,且對抗性很強,在運動中容易產生激烈的身體對抗,尤其是在比賽時更為激烈,整個運動的過程就是在激烈的搶奪。因為有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在運動時學生之間難免會有多次的身體碰撞,根據學生運動習慣的不同,受傷的身體部位也不相同,從調查數據中能夠反映出學生受傷的部位分布的并不均勻,受傷比例最高的部位是指關節占比68.9%,其次依次是腕關節、踝關節和手部損傷,比例分別占比51.1%、46.7%、42.2%。運動損傷的部位都與排球的運動特點有密切的關系,在排球運動時用手擊球,指關節與球的接觸最為頻繁,在運動的過程中突然傳球或搶球時,由于身體的碰撞或技術動作的不正確就容易發生指關節的損傷。踝關節的損傷與指關節損傷基本上類似,在排球運動中學生會頻繁的起跳,急停、急跳,這些動作都給踝關節帶來很大的壓力,還有很小部分的人為因素造成的踝關節的損傷。腕關節的損傷主要是在排球運動的過程中都會用到腕部,重心落地時自然反應會用手進行支撐,因此導致的腕關節受傷。膝關節的損傷主要與學生的跳躍動作有直接的關系,由于手部與排球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手部的受傷概率也比較高。最后還有一些像頭部、腰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受傷頻率相對較低。
4.運動損傷程度

表2 排球運動訓練損傷程度(N=45)
運動損傷的程度區分為3 類分別是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中國石油大學排球運動學生的損傷情況中輕度損傷的學生比較多占比46.7%,其次是中度損傷的學生占比37.8%,重度損傷的學生占比15.6%,通過了解學生在受傷后基本上都是選擇自己恢復的方式,有受傷比較的嚴重的情況才會選擇去醫院進行治療。
調查了造成排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包括:運動時身體沖撞占比62.2%,在排球運動中或比賽中會出現身體之間的沖撞,學生身體的器官部位和組織技能會因為慣性而引起較為嚴重的運動傷害,因此學生要格外注意在比賽時因犯規動作引起的身體沖撞,增強自我的保護意識來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缺乏醫務監督占比42.2%,通常高校中主要是以施教為主,對醫務方面的監督還遠遠不夠,當學生受傷以后不能夠及時地接受治療和恢復,因此學校應當為學生建造良好的醫務設施。
帶傷訓練和比賽占比40%,在排球運動中受傷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的時候學生在受傷以后還是要堅持訓練或帶傷比賽,這正是排球運動中造成與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因素,為了訓練的持續性,學生帶傷訓練,長期下去變為頑固的慢性損傷更是會縮短運動的壽命。
身體素質差占比33.3%,有部分學生本身身體素質本身不高,盡管是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分為兩個方面,另一方面還包括身體專項素質,有的學生是為了考學,最后才學習的體育,在身體體能方面可能達不到排球訓練所需的體能技術等方面的要求。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專項素質,這其中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以及靈敏和柔韌等,原則是只有將素質提高后繼續發展水平較高的專項素質,一般素質還沒有達到要求就進行專項素質的訓練必然會引起學生的運動損傷。
學生的保護意識差占比37.8%,關于運動損傷這件事情有不少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這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從根本上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特別是在比賽的時候,學生把比賽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我保護的問題,因此會給學生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身體疲勞還堅持訓練占比31.1%,排球運動中需要學生具備很大的力量和持久的耐力進行對抗,學生在身體疲勞的時候進行訓練,容易在技術上運用錯誤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學生在訓練時要有規律,有階段的循序漸進的進行訓練的安排,避免過度疲勞影響正常的訓練。當學生的疲勞不能及時的得到恢復的時候,就沒有良好的狀態投入到訓練中,從而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最終影響學生排球運動成績的提高。
(1)中國石油大學參與排球訓練的學生對運動損傷的了解情況有所欠缺,在排球運動中出現運動損傷的事件是普遍存在的,學生中基本上都有受傷的經歷。
(2)中國石油大學參與排球訓練的學生常出現的運動損傷部位基本上都是關節部分,損傷概率比較高的依次是指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手部等,發生損傷的性質基本上都屬于慢性損傷。
(3)中國石油大學參與排球訓練的學生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包括:運動時學生之間的身體沖撞、缺乏準備活動、排球技術動作運用不合理、訓練時負荷過重、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差、保護意識差、訓練時身體疲勞、小傷后恢復措施不當、帶傷訓練和比賽、場地器材運動裝備問題、氣候影響和缺乏醫務監督工作。
(4)在排球運動的訓練中的安全保護措施有:加強學生技術能力的訓練,在訓練前做足準備活動,合理的安排訓練的計劃,在每次訓練后及時的做放松訓練。
(1)中國石油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師應當對參與排球運動訓練的學生學習運動安全有關的理論課程,對讓學生學習了解運動損傷的教育知識,提高參與排球訓練選手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預防安全損傷的能力。
(2)在排球運動訓練進行前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活動,不要在機能器官和肌肉韌性還處還沒完全舒展開時就開始訓練,讓身體先得到充分的伸展,才可以進行激烈的運動。
(3)首先教師要對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熟練的掌握,結合排球運動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排球運動訓練內容,不要對學生進行超負荷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要循序漸進給學生安排系統訓練計劃。
(4)中國石油大學要根據現有狀況為學校配備具備專業素養的醫療人員和儀器。在運動員訓練以及比賽后給學生提供醫療保障,從根源上控制和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不要讓學生在有傷的情況下繼續訓練和比賽。
(5)中國石油大學要及時對校園排球場地進行維護,加強排球場地的基礎建設,對排球訓練場地更加要嚴加管理,給進行排球訓練的學生提供和創造安全舒適的排球運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