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
追加反饋指的是與技能操作相關的感覺反饋之外的附加信息[1]。近年來,專家針對追加反饋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4],不同時機的追加反饋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仍是探究熱點。對同樣的教學對象、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不同時機的反饋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追加反饋的時機有同步追加反饋和末端追加反饋,同步追加反饋是指個體在操作技能過程中所提供的追加反饋,末端追加反饋是指個體完成技能操作后所提供的追加反饋[1]。
運動防護急救課程是運動醫(yī)學與競技運動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一門應用性學科,以實踐課教學法為輔,使學生掌握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基本技能[5]。傳統(tǒng)的單一式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也對大學運動防護急救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根據(jù)大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來促進運動防護急救技能的掌握。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技能,就可以迅速運用到體育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學手段,減少傷病出現(xiàn)的機會,避免發(fā)生傷病[6]。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基于傳統(tǒng)講解、示范教學的基礎,適當?shù)叵驅W生提供追加反饋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技能,合理運用不同時機的追加反饋幫助學生加強內(nèi)在反饋,使學生充分提高防護與急救技能,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在運動防護急救課程的興趣。
如何通過合理地追加反饋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如何將追加反饋運用到高校實踐課程中,來促進大學生運動防護急救課程技能的掌握以及提高大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效果和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等問題是一直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將重點研究不同時機追加反饋在運動防護急救實踐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技能掌握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尋找最佳反饋時機,來加快初學者對在運動防護急救技能的掌握。
選擇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體育與健康系2018 級社會體育指導專業(yè)2、3、4 三個班為教學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在入學時經(jīng)江蘇省統(tǒng)一考試錄取后隨機分為三個平行班,本研究隨機抽取2 班為同步反饋實驗班,3 班為末端反饋實驗班,4班為對照班,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和萬方醫(yī)等網(wǎng)站以及相關書籍了解不同時機追加反饋在教學中的研究的文獻與資料,并對文獻進行較為深入細致地研究和分析,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2.實驗法
本校《運動損傷防護與急救》教學共36 學時,其中理論課22 學時、實踐課14 學時,每周2 課時,共18 周,其中學期第6~8 周為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時,教學內(nèi)容包括:基礎肌貼操作及軀干貼扎、日常生活貼扎頭頸與手部和日常生活貼扎之下肢。所有教學內(nèi)容均由同一位專業(yè)教師全程負責,按教學大綱要求完成教學任務。
對照班進行傳統(tǒng)講授、演示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同步反饋實驗班在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中按常規(guī)教學程序,同時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在操作練習過程中可以得到由同學或教師提供有關操作錯誤的追加反饋信息;末端反饋實驗班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中按常規(guī)教學程序,但在練習過程中均不給予學生任何形式反饋信息,在一堂課結束后教師提供有關操作錯誤小結性的追加反饋信息。
實踐操作考核項目為肌內(nèi)效貼腳踝貼扎,選擇此項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實踐課的重點操作;二是難度適中;三是流程清晰,易于評價。為檢測追加反饋對肌內(nèi)效貼貼扎操作技能的獲得和保持的影響,在學完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后的當天,第14 天,第28 天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考核,并記錄考核成績(百分制)、操作時間。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Excel 對所測試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整理,采用SPSS22.0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 T 檢驗、單因素方差統(tǒng)計分析。
由表2所示,三個班實踐課結束后當天(第一次)肌內(nèi)效貼腳踝貼扎操作考核成績,同步反饋實驗班得分最高。操作時間最短。對三個班的成績及操作時間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同步反饋實驗班與末端反饋實驗班、對照班在操作考核及操作時間上均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末端反饋實驗班與對照班之間均無差異。這說明同步反饋實驗班在考核成績及操作時間均好于末端反饋實驗班、對照班,即同步追加反饋有利于操作績效的掌握、有利于操作速度的提高,對于基礎防護與急救操作技能的立即習得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由表3所示,三個班實踐課結束后第14 天(第二次)肌內(nèi)效貼腳踝貼扎操作考核成績,同步反饋實驗班、末端反饋實驗班得分均較高,同步反饋實驗班操作時間最短。對其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對照班與同步反饋實驗班、末端反饋實驗班在操作考核成績上有顯著差異,說明傳統(tǒng)教學反饋對于技能學習并未有明顯積極促進影響;同步反饋實驗班和末端反饋班在操作考核成績上無明顯差異,在操作時間上無明顯差異,說明同步追加、小結性末端追加反饋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均有利于技能的保持,但對操作速度的提高作用不顯著。
由表4所示,三個班實踐課結束后第28 天(第三次)肌內(nèi)效貼腳踝貼扎操作考核成績,末端反饋實驗班得分最高,同步反饋實驗班操作時間最短。對其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在操作技能考核中,末端反饋實驗班與同步反饋實驗班、對照班具有極其明顯差異;關于操作時間,同步反饋實驗班與末端反饋實驗班存在差異。這說明末端追加反饋能明顯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保持,有利于技能的學習,但在操作速度上的提高不如同步追加反饋。
由表5所示,學完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后的當天,第14天,第28 天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考核,并以百分制記錄考核成績。結果顯示,隨著實踐課的結束,各班實踐操作能力均有提高,各班第三次考核成績明顯優(yōu)于第一次,說明在操作技能的獲得后,追加反饋或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結合課后練習均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與保持。末端反饋實驗班考核成績提高明顯,明顯高于第一次、第二次成績,說明小結性末端追加反饋相較于同步的追加反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操作技能的保持與提高。
由表6所示,學完肌內(nèi)效貼貼扎實踐課后的當天,第14天,第28 天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考核,并記錄操作時間。結果顯示,第二次考核末端反饋實驗班、對照班均略有進步,同步反饋班技能降低,說明同步追加反饋對立即習得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過早的追加反饋干擾了學習者對內(nèi)部反饋信息的加工,不利于后期動作技能的熟練掌握。隨著實踐課的結束,各班實踐操作時間均加快,各班第三次技能熟練程度明顯優(yōu)于第一次,說明在操作技能獲得后,結合課后練習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同步的追加反饋結合課后練習促進熟練程度提高的效果最佳。
在技能掌握階段,學生課程中的技能獲得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步反饋實驗班的學生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由教師及時提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告知如何糾正錯誤[7],學生能夠及時明確錯誤并進行改正,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甚至可以做到預防出現(xiàn)錯誤動作。
末端反饋實驗班的學生在練習結束后被教師提供說明性績效反饋,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反思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動作,教師再指出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告知如何糾正錯誤,提供延遲的反饋信息需要學生自身的內(nèi)在反饋機制形成并加工[8],即刻技能掌握反饋并不明顯。因此在第一次考核中,同步反饋實驗班成績明顯優(yōu)于其他組。但該成績只是一種短時性的操作績效,并不能代表學生真正的掌握肌內(nèi)效貼貼扎技能學習與掌握情況,想要了解受試者真正的技能掌握情況還需看其保持測試階段績效的情況。

表2 第一次操作考核成績及操作時間

表3 第二次操作考核成績及操作時間

表4 第三次操作考核成績及操作時間

表5 三次考核操作成績比較

表6 三次操作時間比較
在技能掌握階段的測試,同步反饋實驗班的學生在第二次考核成績明顯消退,缺少教師提供的及時說明性追加反饋,短時效應不復存在。這說明同步反饋實驗班的學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對老師的教學反饋形成依賴,只是機械地聽從教師的反饋信息進行改正[7-9],忽略了自身信息的內(nèi)在加工,缺少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第二次、第三次考核中,同步反饋實驗班的成績沒有明顯優(yōu)勢,說明同步反饋所帶來的短時效應的影響,只能在學習后較短時間有提高、有一定優(yōu)勢,但并不能代表學生真正的技能學習與掌握情況。過早地獲得追加反饋干擾了學習者對內(nèi)部反饋信息的加工,致使自身覺察錯誤能力得不到發(fā)展,從而不利于動作技能的學習。但在技能熟練程度掌握,同步反饋實驗班第三次考核操作時間優(yōu)于其他班。可能的解釋是,初學者在技能掌握階段獲得正確及時的反饋能夠有效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技能[11],減少錯誤動作、提高速度,這種反饋對熟練者是否有效仍需進一步探討。
末端反饋實驗班的學生在技能掌握階段第二次、第三次考核逐漸提高明顯,說明末端反饋實驗班的學生缺乏教師提供的說明性績效反饋,但其短時效應已消失,通過反復的練習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工完善其內(nèi)在信息,使得學生自身內(nèi)在反饋趨于穩(wěn)定[7],在有無教師的反饋、認證情況下,對于學生獨立地完成技能操作并沒有太多影響。因此在保持測試階段,末端反饋對學生技能學習與掌握的促進作用仍在持續(xù)[10],學生肌內(nèi)效貼貼扎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得到了進一步地提高,考核成績較技能掌握階段的績效發(fā)生了大幅度的提升,可見,末端反饋對學生肌內(nèi)效貼貼扎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具有促進作用。但在技能熟練程度掌握,末端反饋實驗班第三次考核操作時間并不優(yōu)于對照班。對于初學者操作速度是否受技能掌握階段的影響,缺乏及時獲得教師提供的說明性績效反饋是否影響學生技能保持階段的操作速度仍需進一步探討。
提供不同時機的追加反饋,其教學效果不同,適宜時間的追加反饋有利于學生對技能的掌握與保持。同步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獲取技能并明確錯誤、有針對性練習,但該技能的掌握只是短時性的,并不能代表學生真正的掌握肌內(nèi)效貼貼扎技能學習與掌握情況。末端反饋在學生技能保持階段有明顯提升,對學生技能真正的學習與長期掌握有促進和推動作用。但在技能熟練操作時間方面,同步反饋優(yōu)于末端反饋,導致其原因仍需進一步探討。
因此,在未來的運動防護急救實踐課程教學中,對學生課堂教學的追加反饋以末端反饋為主,更有利于學生運動防護急救課程技能的掌握、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此外,還應注意同步反饋對初學者、熟練者技能熟練操作時間方面的影響亟須相關研究進一步探討,為教師、運動防護師的指導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更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技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