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魯本斯油畫材料技法的分析來探索使用現代材料進行古典表達的實踐,試圖解決當下課堂寫生的短期性與古典油畫作畫周期性較長的矛盾,通過對現代材料的使用加快間接油畫技法的作畫效率,從而平衡古典油畫技法與現代材料的古典表達之間的關系。促進使用古典油畫間接技法的課堂寫生實踐,增進學生對油畫的全面認識。
關鍵詞:魯本斯;間接技法;課堂寫生
歐洲古典繪畫中的間接技法是油畫技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其作畫周期性較長,各個繪畫大師的技法材料多樣,部分技法材料并不能滿足學生在寫生課堂上快速的完成繪畫作品的需求,加之對技法源流的普及缺乏致使間接技法在學生學習中不夠重視,而油畫的學習不能是片段的學習,當今油畫課堂寫生多采用直接畫法,教師做示范也采用直接畫法,除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更重要的是油畫材料本身的限制。筆者將通過對17世紀魯本斯油畫材料技法和畫面規律的總結,結合當代部分寫實油畫藝術家的經驗,運用現代繪畫材料來總結一套適合學生課堂實踐的材料技法,滿足學生短期課堂寫生需求。
一、工具材料的準備
1.1支撐物
魯本斯認為小幅作品最好采用木板并且制作有色底子進行繪畫,同時魯本斯也使用紡織品作畫,并刷無痕的銀灰色底子。亞麻畫布是畫家最常采用的畫布,亞麻紡織品經緯線交織結實耐用,尺寸大小選擇空間大。可選擇細、中。粗三種,靈活性較大,具有濕時收縮干后松弛的效果,在課堂寫生中易于購買使用,有胚布和成成品布都可供選擇,方便繪畫。雨露麻畫布的中粗紋路更為適合油畫的表達,本身的紋路使油畫產生特殊的紋路質感更具有吸引力,經過雨露漚過的畫布質量更具有韌性。
1.2膠底的采用
膠底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油性物質侵腐畫布,在顏料與畫布中形成隔離層。魯本斯采用兔皮膠刷制膠底,兔皮膠具有很強的黏結力,是將兔皮熬至濃稠去掉脂肪,保持酸堿平衡進行使用。但是兔皮膠的缺點是比較脆,不耐水,遇水膨脹,日久開裂甚至霉變。相比于動物膠,現代合成膠更具優勢,通常大多數畫家采用白乳膠,但只有酸堿中性的白乳膠才不易發黃變脆?,F代材料中丙烯的廣泛使用同樣也適合制作油畫膠底,丙烯對畫布并無侵蝕,材料性質穩定,能夠很好的作為畫布和顏料之間的隔離層,此外民用107膠和聚乙烯醇都可充當膠底,韌性強,不易裂紋,抗菌防霉。刷膠時四周邊角也應該刷到,防止四周漏油滲透畫布。
1.3媒介劑
多奈爾認為魯本斯的調色液中含有瑪蒂樹脂、威尼斯松脂,和曬稠油。20世紀70年代,世界各地博物館對古代大師作品進行分析,結論認為魯本斯的油畫在畫面中多數顏料所使用的媒介劑是曬稠亞麻仁油,白色中使用了核桃油。這點發現為我們課堂創作的簡便提供了有力證據,隨著工業水平不斷發展,今天的亞麻仁油和其他藝用媒介劑都有了長足發展,在繪畫實踐中我們有多種選擇,例如曬稠亞麻仁油、核桃油、罌粟油等,曬稠亞麻仁油可以自制,方法是將亞麻油加水搖勻,密封放于窗臺數周,缺點是易變黃。罌粟油慢干可用于白色粘合劑,不易發黃,缺點是厚色容易起皺,可以配合稀釋劑,防止老化干裂。以上幾種媒介劑易于購買使用,方便課堂,其他種類媒介劑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配使用。
1.4顏料選擇
在化學合成顏料出現前,歐洲古典大師基本都是自制顏料,對不同色料和載色劑的比例都有一定的掌握,所以魯本斯本人對材料的熟悉程度了如指掌,現代化學顏料出現后,廠商不輕易告知顏料配方,且市場上生產各式各樣的顏料,除了一些少數顏料在效果上有很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其他一些顏料不但使用價值不高甚至還有害。對此筆者建議畫家盡量減少顏色的種類,一般10到15 種顏色即可,在透明顏色上使用高質量的顏料,這樣可以保證在繪畫過程中顏料被稀釋可以出現多種層次,這在古典繪畫技法中尤為重要。同時,要提醒的是,對于歐洲古典大師的學習,應當具備一定對材料的使用和特性的了解,但不必過分深入進行化學分析,對歐洲古典繪畫大師的學習應更注重其畫面程序和效果以及基本原則的學習。
二、學習魯本斯技法的意義
筆者認為在對魯本斯的作品研究是一個良好的路徑,不僅僅在于魯本斯的繪畫技法綜合了南北方油畫技法的長處,更在于他的繪畫方式具有程序性,有更強的借鑒意義,雖然有批評指出魯本斯的油畫有“程式化”的傾向,但相比于解決當下學生基礎寫實繪畫中的問題,將學生的眼界與視野引向傳統歐洲古典的體系中是至關重要的,魯本斯作品的“程式化”傾向來源于其工作室制度,徒弟學生幫助魯本斯做好前期底層畫的準備,魯本斯完成最后遮蓋層的收尾,這樣的分工是為了加快工作效率,同時難免會產生“程式化”的傾向,但是這也增加了多層間接技法的實踐,這種實踐使得魯本斯的技法更加熟練,制作繪畫作品時也更加注重步驟,相比于參加應試美術考試后的學生來說對這種步驟化的作畫方式更容易接受,應試美術考試要求學生注重步驟,所以二者在此時有高度的相似性,這種相似就構成了學生在學習魯本斯作畫技法時的可能性。
又因為魯本斯的繪畫在材料和技法中吸收了佛拉芒斯畫派和威尼斯畫派的長處,而后又對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產生深遠影響,這使得魯本斯在美術史和材料技法史上都是一個很好的交叉點,同時也是很好的切入點。當下國內油畫中還依靠“水粉”式的直接畫法不在少數,傳統的油畫學習不能只靠“水粉”技法去支撐,這樣去生搬硬套的靠近歐洲大師的古典油畫,不能完全發揮出油畫這種經過幾百年發展的材料的特性?,F今國內學習油畫的學生更需要時間來修煉自己繪畫的基本功和改正自己學習繪畫的方向,這通常需要大量的練習和時間,這也勢必要求縮短作畫周期和加強作畫強度,只有數量上的積累才能產生質量的上飛躍,如果一張油畫的制作周期過長,效果一般,那么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效的作畫方式和課堂寫生必然要在材料技法上改善。所以要最大化的發揮現代材料優勢,依據古典繪畫技法,學習魯本斯的繪畫技法所產生的效果,從而獲得歐洲古典油畫的基本原則。
三、間接畫法的課堂寫生實踐
課堂寫生是油畫學習者無法避開的訓練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方式,畫好課堂寫生作業對學生的技法有著實質上的幫助。但是油畫干燥速度慢,往往學生還未完成作品,寫生課堂的安排就要結束。因此必須在課堂寫生中節省時間滿足學生繪畫時間來進行間接技法的練習,所以既要滿足間接技法的基本特征又要在課堂中完成寫生訓練。
3.1魯本斯間接技法的特征
3.1.1光學灰
間接油畫技法被歐洲古代大師被廣泛使用,其中魯本斯的作品中人物膚色獨特的呈現一種珍珠絲綢般的光澤,被稱“光學灰”。這也是魯本斯在運用間接多層畫法所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畫面效果,這種畫面效果是直接畫法難以達到的,通常魯本斯會讓學徒或助手完成底色層,自己再完成遮蓋層,所以歸根結底魯本斯的畫作大部分還是多層畫法完成的。光學灰的產生是底層與遮蓋層的相互作用,光線穿過遮蓋層到達底層的冷色再反射回遮蓋層的暖色,這種光學折射會使兩個色層最終呈現出晶瑩的光學灰色,甚至會改變底層色的冷暖關系。它要求底層畫必須是干透的情況下才能畫遮蓋層,遮蓋層在與底層掃連銜接的過程中出現效果,所以要求用一只干凈的筆掃連,一邊掃連,一邊用布或者紙巾擦干凈筆上多余的顏料。
3.1.2亮遮暗透
魯本斯對光學灰極為重視,由于要畫出光學灰的緣故,魯本斯曾經說過:“至少暗部的最后一層必須是透明的?!濒敱舅沟牡讓由腔疑?,暗部畫透明色可以再遮蓋底層灰色色彩,而遮蓋層厚涂使冷暖之間加強對比,出現視覺灰色,如果暗部厚涂長時間后暗部發黃變暖,冷暖之間的關系不明顯,視覺灰色也就無法凸顯出來,同時也違背了油畫“肥壓瘦”的原則,不利于油畫保存,等油畫徹底干燥后,吸入的氧氣和揮發性物質排出,這種運動會使畫面開裂脫落。
3.1.3干濕關系
魯本斯作品底層色必須干透才能再進行罩染,如果底層色沒有干透就罩染,只會使底色層顏色和遮蓋層顏色混在一起,光學灰的效果也就不能出現,所以底色層必須干,遮蓋層則是濕的狀態下畫上去。魯本斯作品中采用丹培拉顏色進行底色層的描繪,丹培拉色彩干燥較快,干燥后可以快速再進行油畫的遮蓋和描繪,這樣加快了工作效率。
3.2課堂寫生實踐
筆者認為古典技法的課堂寫生要求實際是要求我們要發揮現代材料的特性達到古典油畫的效果,課堂的寫生要求決定了繪畫程序不能太過復雜或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要最大可能性的發揮現代材料的特性達到古典油畫耐久性和古典油畫的特征,通過這樣的簡化和升級,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寫生效率,加快對古典技法了解應用,同時更加明白古典大師的作畫步驟和作畫要求。
3.2.1底色層的材料
古典油畫底色層的干燥非常耗費時間,為此我們選擇現代的丙烯材料代替,丙烯材料耐久性強,同時對底層畫布并無侵蝕,即便滲透膠底也不會造成對畫布的損害,反而結膜后更加牢固,也可使用當作膠底。丙烯與油畫顏料是機械結合,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干燥速度快且干燥后性質穩定。同時,藝用油畫底料是由丙烯乳劑和色料填充組成的,和丙烯的成分是一樣的,所以通常在畫布上刷的藝用油畫底料和丙烯基本上成分一致,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丙烯做底子完全可以,并且油畫底料可以充當丙烯白使用,干燥速度快。但是丙烯只能薄涂于畫面上,不能厚涂,厚涂容易起皺且發光,不利于油畫層的遮蓋,所以丙烯底色層必須呈現出啞光,丙烯底色層要加水進行調和成稀薄狀,這樣也剛好能滿足油畫“肥蓋瘦”的基本原則,而且丙烯干透通常只需10到15分鐘,干透后就可以進行油畫遮蓋層繪畫。
3.2.2媒介劑的使用
魯本斯使用曬稠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的媒介劑,這二者的媒介劑都可以完全借鑒,易于購買和制作。但是亞麻仁油容易發黃,所以筆者建議可以使用罌粟油和核桃油來進行銜接。銜接的技法是可以在干燥后的丙烯底色層上涂擦干性油,這樣便于油畫和丙烯的銜接,擦過油的丙烯底色層更容易畫出線條和適合油畫著色,為作畫者創造良好的手感,稀薄的丙烯底不含干性油,擦上去的干性油只能于油畫顏料結合。
所以會使油畫顏料含油量增加,所以要注意,干性油的使用不能過多,不然減緩油畫干燥時間而且也不利于保存,留在畫面的油料結膜反光影響畫面,時間久后油畫顏色會發黃,所以一般來說說可以薄擦干性油在底層畫上,適合銜接即可,顏料本身所含的油完全基本滿足顏料的使用。當然畫者可以根據不同顏料不同區域增減干性油的使用,可以保持良好的畫面效果,盡量控制干性油的使用,可以增加油畫的耐久性。
3.2.3筆觸與掃連技法
用筆觸造型是必不可少的遮蓋層技法,這一點的刻畫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忘記基本的造型問題,在不同區域筆觸有著不同的質感表達,筆觸的消失和預留尤為重要,同時畫面中細節部分也是需要筆觸進行具體刻畫,通過筆觸的疊加和轉折細節的描繪,畫面的基本問題會越來越明晰,這樣就能給掃連留夠充足的余地,掃連銜接的時候可以對虛實有足夠的取舍。方法是用筆觸刻畫具體形體,再使用一只干凈的筆或者板刷掃連,掃連的過程中必須尊崇素描的原則,由暗部掃連至亮部,板刷可以掃連大面積部分,小筆可以掃連局部整合細節,每掃連一筆用干凈的紙巾或者布擦干凈筆,不能讓多余的顏料干擾下一筆的掃連。掃連技法同時可以作虛畫面,應當注意,掃連作虛邊緣線的作用,魯本斯的邊緣線虛實結合,采用這種技法更能接近魯本斯和古典大師的畫面效果。掃連技法只是具體刻畫的延續,這里具體刻畫的重要性大于掃連的重要性,魯本斯的作品中我們依舊能看到筆觸的力量,掃連更多只是他表達對象的一種次要手段。
小結
本文通過對魯本斯的間接技法材料的論述尋找適合課堂寫生要求的方法和材料。通過對材料、底色層、媒介劑、古典油畫特點、現代材料特性分析制定滿足課堂寫生要求的方法,試圖解決二者在因材料問題而產生的制作繪畫矛盾,盡可能的滿足雙方要求的基礎上論述課堂寫生間接技法實踐的可能性,同時深入探討我國目前油畫教育存在的技術問題,通過對魯本斯古典技法的切入學習試圖從技術層面改善油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畢竟關于古典技法材料與現代材料的古典表達上最終要的還是平衡二者關系和落到具體實踐操作上。
作者簡介:王宇航(1994.1—),男,漢族,籍貫:陜西省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油畫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