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上海市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正在緊張修繕之中,緊鄰會址,中共一大紀念館也在加緊建設。今年“七一”前,中共一大紀念館將正式開館,9000多萬名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將以嶄新的面貌擁抱建黨百年。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作為黨的誕生地的上海,如何邁好第一步,在新的起點上繼續高質量發展?不久前閉幕的上海兩會給出了答案。
2021年1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上海市長龔正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上海要以做強做優“五型經濟”為重點,加快完善經濟發展格局。這是“五型經濟”首次被寫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五型經濟”的首次提出,是在去年10月召開的上海市市委季度工作會議上。那次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要在把握上海經濟特征中不斷增創發展優勢。上海經濟是典型的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這是上海經濟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是強化“四大功能”的支撐點,也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
1月27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閉幕后,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龔正回答記者提問時再一次提到“五型經濟”。他表示,“五型經濟”代表上海都市經濟發展方向,也是上海經濟的長板和優勢所在。進一步做強做優“五型經濟“,體現在“五個關鍵”,創新型經濟關鍵是人才,服務型經濟關鍵是品牌,總部型經濟關鍵是頭部企業,開放型經濟關鍵是通道,流量型經濟關鍵是平臺。
今年1月,就在上海兩會召開前不久,智己汽車在上海和美國拉斯維加斯、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這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汽車公司去年12月在浦東新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高達100億元。這股“造車新勢力”背后正是“五型經濟”的交融:上汽集團注入高能級創新,阿里巴巴注入高頻流量,張江高科提供完整的高端電動汽車產業鏈資源和開放的創業環境,而智己汽車本身,則是總部型經濟的代表。
以開放聚能,這些年,一批批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紛紛落戶上海,助力上海成為總部型經濟發展高地。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已經累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71家、外資研發中心481家。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表示,“五型經濟”從不同側面勾勒出上海經濟最重要的長板。上海經濟不同于省域經濟,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經濟,需要以世界頂級城市為標桿。“五型經濟”密切相關,環環相扣。
1月25日,李強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化‘四大功能,服務新發展格局”專題會議時指出:“要精準研究發展機理,量身定制發展政策,抓實抓好‘五型經濟發展,使‘五型經濟和‘四大功能互動并進、相得益彰,使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沒封城也沒搞全員檢測,上海迅速控制住疫情值得各地學習”——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地卷土重來,而上海市在應對疫情時的種種做法獲得無數網友點贊。
1月2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龔正指出,此次疫情應對,上海有三個特點:一是主動發現,最近16例本地確診病例都是主動篩查檢測陸續發現的;二是快速處置,“你快速我更快速”,第一時間啟動預案,迅速鎖定場所、病例、識別對象;三是精準有序,科學確定密接者,對密接者、密接者的密接者、其他一般接觸人員三個層次分別落實了閉環管理的措施。“防疫‘精細化后就不需要‘擴大化。我們沒有做全市或全區核酸檢測。目前一共安排核酸檢測41000多人。”龔正說道。
作為一座超級大城市,在防疫工作中顯示出的高效與人性化,折射出的是上海成熟的行政能力和高度的文明程度。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上海今年將“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守牢城市安全底線”,“科學精準、高效有序開展應急處置,以過硬舉措確保上海始終是一座安全的城市”。
疫情考驗著一座城市的行政能力,也改變著一座城市的生活模式。去年以來,疫情防控“隨申碼”持續迭代升級,使用20.8億次;為促進消費而開展的線上加線下“五五購物節”帶動銷售額兩位數增長;拼多多、盒馬、叮咚買菜等在線新經濟活力無限……應對疫情挑戰,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讓上海面對“罕見的不確定性”時保持了非凡的韌性,也為城市發展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聚焦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搶抓數字化發展先機,加快構筑數字城市“四梁八柱”,強化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開發利用和安全保護,推動城市整體邁向數字時代,著力構建戰略新優勢。
這是繼《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全文公布后,上海細化今年城市數字化轉型藍圖的又一動作。
數字化發展上,上海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兩張網”建設有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名用戶數從1024萬增加到4416萬,日均辦事17.3萬件,網辦率58%。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三級平臺、五級應用”架構基本形成,防汛防臺、道路交通管理等重點應用場景投入使用,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增能提效。對此,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趙奇表示,“兩張網”建設為數字化政府和數字化轉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城市數字化轉型不是某幾個領域的“單兵突進”,而是涵蓋城市生產、生活、生態,包括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等各個領域。上海已成立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加快開展各項工作。
加快占據“數字經濟”新賽道制高點,如何主動應對流量之變,積極做強流量型經濟成為上海未來發展的新命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優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季昕華表示,發展流量型經濟,需要上海不斷引入新流量、發展新產業,將自己變成一個新的流量入口和樞紐。
“過去通常用‘用電量來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未來數字經濟時代,大家要通過‘用云量來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程度。”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方達律師事務所主任齊軒霆認為,關鍵要用流量聚合和協同線下與線上的流量,帶動上海流量經濟的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面對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大幅下降6.7%的困難局面,我們迎難而上,以最大努力、最實舉措推動經濟逐季回升,全年實現生產總值增長1.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情況下下降1.7%。”上海政府工作報告中為2020年交出了答卷。“整個上海城市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城市韌性,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一年,使得我們對上海今年的經濟發展更有底氣、更有信心。剛剛人大會議結束審議通過今年全市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6%以上,兼顧當前和長遠,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形勢,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同樣是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閉幕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龔正做出了這樣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