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今年是河南省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河南省提出將重點做好八項工作,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發有為、擔當善為,以優異成績再續華麗篇章。
2021年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河南省長尹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發展作為1億河南人民最根本的福祉,全力以赴謀發展,心無旁騖抓發展。”
2020年,河南省以新經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動能加速匯聚;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步伐加快。做到了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河南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8%。2021年,河南省除了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之外,還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中心帶動整體聯動,著力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
對此,河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強化兩大都市圈引領作用。支持鄭州加快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品質城市建設,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引擎功能。突出抓好航空港實驗區新興產業培育,加快智能終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
河南省人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建議,要多措并舉推動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高端創新資源集聚,積極融入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建設,在高校與城市互動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中搶抓機遇、積極作為。“按照鄭州大都市圈空間規劃,鄭州正在推進鄭汴同城化發展,圍繞鄭開大道建設創新創業走廊。”宋爭輝表示,要以開放的科教創新體系推動城市和區域創新開放發展,在打造“鄭汴金色科教創新走廊”、推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中心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的同時,還要構建“鄭洛焦三角科教創新園區”,集成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級、推動創新轉化,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在河南省兩會“代表通道”上,河南省人大代表、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文青講述了河南人研發自己的品牌電腦和服務器的故事。發展黃河鯤鵬產業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用科技創新筑牢制造業根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布局和具體舉措。“用6個月順利研制出自己的服務器主板,首批產品順利下線前后只用了58天時間”,鄭文青表示,這個速度是“黃河速度”,也是“河南速度”。
2020年,河南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最終全省剩余3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河南省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預警,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發展壯大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分層分類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救助,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推動脫貧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加快趕上來。
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顯得尤為重要。來自洛陽市的省人大代表、新安縣磁澗鎮禮河村黨支部書記張三在“代表通道”上講述了禮河村近年來從貧窮、散亂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富裕村的兩大“秘籍”。“鄉村振興關鍵就是要黨建引領,凝聚民心,消除安逸心態。群眾生活富不富,關鍵要看黨支部;干部群眾一條心,黃土也能變成金。”張三介紹說,10年前禮河村是有名的窮村、亂村,近些年來靠著好政策,村里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獲評全國文明村。禮河村實現“振興”的秘籍就是把先進的思想裝進群眾的腦袋,找準適合農村發展的路子,增強群眾收入,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廣大貧困地區的群眾逐步富了腦袋,也富了口袋!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手捧民心去發展,鄉村振興并不難。”張三說。
“企業的成功得益于‘不忘初心。宏達集團是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我們一直把安置就業和產業帶動當成助推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宏達木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尚廣強以新鄉市平原新區荒莊村村民尚建廠的脫貧故事為例,介紹了企業如何發揮主體責任助力脫貧攻堅。如今,宏達集團直接安排了2000多人就業,帶動的木材加工廠、運輸業安置了近6000人就業,精準扶貧幫扶了10300名貧困人口,為貧困地區農民就業和脫貧貢獻了微薄之力。“未來我們將以科技創新的模式發展企業,幫助更多的灘區鄉親脫貧致富。”尚廣強表示。
河南省人大代表、鄲城一高校長劉成章從教育扶貧的角度提出了建議。他認為,扶貧一定要先把“智力”扶起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三農”工作的重心將轉向推進鄉村振興。鄉村要想振興,人才是關鍵。劉成章建議通過出臺更多優惠政策來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把那些愛家鄉、會創業、有知識、有見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吸引回來。在他來看,這樣能夠讓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
“要突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按照黃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分區分段、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在202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仍是重中之重。尹弘表示,要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率先實現鄭汴洛段全線貫通。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南太行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分類推進水污染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對影響黃河生態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嚴格控制、適當調整,嚴禁在沿黃生態廊道周邊建設各類產業園區。完善水沙調控機制,實施干支流后續防洪工程,加快推動貫孟堤擴建工程立項,謀劃推進溫孟灘防護堤加固、黃河下游灘區綜合提升治理等工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深入實施“河長+檢察長”制,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鞏固提升“清四亂”成效,確保黃河安瀾。
“目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從兩方面著力讓黃河切實造福老百姓。”河南省人大代表、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總經理助理、工程設計院院長馬躍生建議:首先要“一水多用”,將鄭州市和開封市黃河干流引水口門指標調整至桃花峪水庫,從桃花峪庫區引水向鄭州市河湖水系補水,灌溉水經過市區河湖景觀,再用于趙口等灌區農業灌溉。其次是“三灘分治”,黃河大堤之內的灘區本應承擔防洪、泄洪功能,由于歷史原因,灘區還居住著150萬群眾,飽受洪水威脅。為此,他提出“三灘治理”生態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開展治理和利用。
在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之余,河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要傳承發展黃河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統籌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懸河文化展示館、黃河文化中心等黃河文化地標工程建設,提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動水平,發揮鄭州、開封、洛陽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城市作用,打造鄭汴洛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推進鄭焦文旅融合產業帶發展,建設沿黃國際旅游目的地。
什么是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馬躍生一語道破:把黃河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就屬于高質量發展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