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是良師、摯友、慈母、嚴父的統一體。要想把班級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與學生建立起感情,只有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傾注于學生,與學生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做起工作來才能得心應手。所以,我認為要從思想溝通、情感交流、教學相長三方面與學生構建起友誼的橋梁,給現實的師生關系賦予新的內涵。
思想溝通。
及時、有效的思想溝通能夠解決學生不同類型,不同傾向的各種問題。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班級對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對班級的責任,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性。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點以及實際問題的情況,遵循教育的規律,而且需要注重交流方式的選擇。因為恰當的交流方式往往可以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我的班級有一名男生,由于活潑好動、口出無忌與同學關系不融洽而變得情緒低落,曾流露出輟學的念頭。我發現后主動與其談心交朋友。經過多次開導后,該生終于敞開心扉主動談了自己的“活思想”,我及時幫其分析利害,深挖問題根源,當這名學生向我投向信任的目光時,我知道他心中的結解開了。
與學生進行交流時,不要把自己置于學生的對立面,而要懷揣著一顆愛心,憑借一種真誠,采取一切可接受的方法,把握與創設一切可能的機會,使交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自自然然,不著痕跡地進行。學校每年組織運動會,我班的體育委員鄧凱負責此事。在去年的春季運動會時,因班級未取得好成績而感到自責、內疚,心理壓力很大,到辦公室就哭了起來,并遞交了辭職報告。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安慰他,與他談心,并在班會上肯定了他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鼓勵他進一步做班級工作,這位同學十分感動,以滿腔熱情投入到班級工作中。教師節到來之際,他悄悄地給我一張溫馨的賀卡,上面寫著:“老師,您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兄長!”
情感交融。
師生之間要以情維系,情感交融。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顆心,一份真心投入到學生教育之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來對待。班里有一位男生父母雙雙去世,自己跟著70多歲的爺爺奶奶艱難度日。來上學時,以時值深秋,他身上連件像樣的毛衣都沒有。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為此,我在班里發起了“獻愛心捐衣物”活動,短短一天時間就收到老師們捐獻的毛衣、棉衣、保暖衣褲30多件,資助了七八名貧困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全校學生也紛紛以班為單位為貧困生捐款、捐物。每當接手一個新班,我先對每個學生的經濟狀況進行摸底,做到對貧困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并及時把信息反饋到有關部門,從而使有限的資助發揮較大的作用。一名貧困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同學,在這寒冷的冬天,是你們為我送來了溫暖和愛心。”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時機。同時老師要善于用情,通過語言、動作、神情,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之感,用真摯的感情貫串教學全過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有真正地尊重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充滿情趣的課堂氛圍,進而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從而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以交流,撞擊出思維與心靈的美好火花。
教學相長。
首先,我們從深入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情況入手,進入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弱點,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目的性和適應性。二是注重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知道教與學是個相互的過程,師生彼此做到互相勉勵,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成長不僅要有崇高的思想情操、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智,使學生在逆境中也能激流勇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會學生做人的前提下,要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其特長、愛好,發展其個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獲取運用和更新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師生之間存在著年齡、閱歷的差異和心理、空間距離,因此,教師要放下架子,積極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使師生相互敞開心扉,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情感的融合,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