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鑫
隨著時代發展,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基本功,如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技巧,養成與口語交際相關的良好習慣,以及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簡單的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清晰而流利地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最美語言呢?
一、教給學生平時積累語言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上口語交際課時,一個班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說什么,只有幾個學生能說會道,踴躍發言。有的想說卻找不到適當的語言,詞不達意,引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有的樂意發言的,也是只言片語不能完整講一段話,這都反映出了學生平時語言積累不夠的問題,古人云“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累,僅僅靠教材中的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學生會閱讀,能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書籍文章,閱讀自己喜歡閱讀的課外書,閱讀過后能進行簡單的復述,并且能說出自己喜歡哪些段落或者喜歡哪些詞語,這樣就可以做到在閱讀中積累。同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表達,在平時的交流中,有意捕捉學生不經意間表達出的好詞佳句,適時地表揚激勵,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繼續積累的興趣。
二、抓住課堂進行滲透說話訓練
每個單元中間安排的口語交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在上新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和激情,讓學生“多看”“多想”“多說”“敢說”,在師生的互動之中充分提升交際能力。
1.圖文結合,大膽想象“說”
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圖畫,這就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給說話提供了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打開語言的閘門,無拘無束地交流,暢享交流的快樂,從而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
2.創設情境,盡情表演“說”
教學詩歌、古詩類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詩歌類、古詩類的文章畫成一幅簡單的圖畫,改寫成優美一段句子,并且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將文字說得生動、具體。教學語句含義深刻的文章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教學童話、寓言故事類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復習了課文中的內容,也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
3.續編故事,拓展延伸“說”
在教材編排之中,有很多童話和寓言故事,這些優美的童話和寓意深刻的寓言也給學生留下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我會讓學生順著課文情節,展開想象接著說下去,這樣既延伸了課文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抓準學生交流的時機
教師除了利用口語交際課、平時的語文教學外,還可以抓住適當的時機,靈活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例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我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吃過哪些水果?最愛吃的水果有哪些?這些水果是什么形狀、顏色?味道有什么特點?這時全班同學就像炸開了的鍋,你一句,我一句,積極發言,這樣做到了感性認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口語交際在活躍的氣氛中進行。
四、聯系實際挖掘交際材料
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再現模擬情景,激發學生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例如我在語文課上向學生提問:你們上過街嗎?和誰一塊去的?都賣了什么?買東西的時候還價了嗎?那個商店的售貨員服務態度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口語交際十分活躍。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更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小學正是孩子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教師應當不負使命,持之以恒,靈活自如選擇恰當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