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隨著全民大消費時代的來臨,很多縣域特色美食被挖掘出來,從地方走向全國,受到熱捧。特色美食作為地方名片帶來流量,對地方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尤其對于無強勢資源的后發地區,更是區域振興趕超的突破口之一。
在最新出爐的“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單中,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湖北省潛江市、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奪得了前十佳。
全民大消費時代來臨,意味著美食不再是區域發展的“調味品”,而是能成為提高區域知名度的一道“主菜”,成為吸引游客必來不可的驅動力。來自本次榜單第一名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商務局副局長林雪松表示,依托春熙路、IFS、太古里等商業地標,錦江區吸引了國際知名餐飲品牌、餐飲老字號、各類黑珍珠網紅餐飲入駐。目前春熙路片區集聚了廊橋、TINAVANO、翠園、鼎泰豐等眾多國際國內知名餐飲品牌和小龍坎、譚鴨血、烤匠、馬旺子等眾多網紅餐飲品牌。并且,除商業地標外,錦江區依托高品質住宅,還打造了適合社區和家門口消費的社區餐飲消費特色街區,如中糧鴻云悅街、錦沙食坊等。
此外,錦江區結合以東門市井為代表的各類旅游、文化景點景區資源,打造地方特色美食,實現了旅游和餐飲的融合發展;結合三圣鄉提檔升級,打造精品餐飲,一改以前三圣鄉都是農家樂,普遍檔次不高的問題,鼓勵餐飲企業在提高硬件條件的同時,提升餐飲服務檔次和品質。
“我們不斷發掘民間特色美食,在發展龍抄手、賴湯圓、韓包子等餐飲老字號的同時,發掘本地特色餐飲小吃。去年剛評選的成都50強面館有13家在錦江區。在成都第二批特色小店評選中,錦江區餐飲特色小店數量居全市前列。同時,我們鼓勵企業抱團發展,通過組建餐飲協會,搭建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在產業政策制定、活動宣傳推廣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林雪松表示,對于有意愿走出去的企業,錦江區政府也積極鼓勵,提供幫助。2019年,當地政府曾帶領區餐飲協會和小龍坎餐飲有限公司赴東南亞開展投資推介活動,目前小龍坎已在全球多個國家開設分店。
在本次排名第九名的湖北省潛江市,當地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發揮小龍蝦品牌效應,推動潛江龍蝦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同樣取得了喜人成績。據了解,潛江市首創“蝦稻連作”“蝦稻共作”小龍蝦野生寄養模式,在全國率先攻克人工繁育小龍蝦蝦苗難關,是全國最大的小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目前全市“蝦稻共作”面積已達80萬畝,產量達到13.5萬噸。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潛江市現已形成了華山科技、交投萊克、柳伍等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群,可生產蝦仁、整肢蝦及衍生產品等10多個系列、60多個品種。工業化食品加工為小龍蝦美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小龍蝦系列美食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潛江市還大力推進“互聯網+小龍蝦”行動計劃,構建區域一體化、內外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小龍蝦產業發展新格局,建立了蝦谷360、京東潛江館、翼之蝦等網上交易平臺,并建成打通市、鎮、村三級,立足潛江,輻射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的物流體系,全國物流時效10—18小時,服務終端客戶上萬家,2019年交易額達80億元。
為了進一步完善提升龍蝦全產業鏈,潛江市還創建了潛江市龍蝦職業學院。學院以“教學中心+研發中心+品牌戰略中心+加盟中心+創客中心”的模式,探索以潛江龍蝦為重點的職業教育新途徑。

此外,當地還謀劃出臺了《打造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行動方案》黃金30條,按賦予品牌內涵定義、實現品牌輸出和實現產融智全面落地三個階段,量身定制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規劃,強化市場體驗,提升品牌價值。
一個區域要講好“美食經濟”的故事,就必須重新認識美食在區域發展中的價值,把握美食經濟的系統性,剖析美食產業化的典型模式,掌握美食經濟的新業態。
2020武漢啤酒節武昌分會場(戶部巷)、楚河漢街戶部巷美食集市、國慶美食文化節……擦亮漢味美食招牌,武漢武昌區戶部巷不斷創新蝶變。作為百年老巷,講好美食故事,將美食和文化有機結合是戶部巷的拿手好戲,也是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晉級“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第七名的秘籍之一。
記者從戶部巷管委會了解到,為活化利用戶部巷多元文化,通過增強消費者文化體驗感,帶動美食經濟,當地不僅與市文聯合作“西洋民樂·巷遇知音”快閃活動,吸引大量游客,還積極融入夜上黃鶴樓、兩江四岸燈光秀、曇華林夜游等旅游線路,打造“尋味戶部巷”霓虹墻、燈光瀑布等亮化景觀,推動夜游經濟發展。同時,充分挖掘《漢陽門花園》城市民謠元素,邀請樂隊街唱,打造可視可觸、可感知可體驗的戶部巷特色文化品牌。
樹立、扶持戶部巷品牌是武漢市武昌區發展美食產業的重要舉措之一。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華美湯包、石太婆熱干面、老謙記豆絲等戶部巷本土品牌,疫后面向商戶開展線上營銷和商業運營專題宣講,對接工商銀行探索戶部巷金融服務創新模式,鼓勵引導商戶走上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同時,發揮戶部巷商會主體作用,在原有商會的基礎上,開門納諫,廣泛調研,健全組織架構,擴大會員單位,充分發揮商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引導商戶樹立戶部巷商戶公約,遵守行業規范,誠信文明經營,共同營造戶部巷良好品牌形象。此外,戶部巷管委會還聯合武昌區文旅局舉辦了第二屆武漢非遺過早節·武昌十佳漢味小吃評選,組織優質商戶參加第29屆中國食博會,以擴大戶部巷美食影響力。
據悉,“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單的發布,涵蓋了除直轄市所含區與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國 2758個縣域行政單位,實現全域覆蓋排榜。榜單以網絡大數據、縣域專題調研、社會公眾態度和專家評審進行加權,經綜合測評得出。
榜單實行全網數據解析:設立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信源區間,設定用料、口味、口感、食品安全、產品多元價值、生產工藝、市場銷售、季節和區域影響因素等8個網絡數據評榜維度,設立特產、風味小吃、美食節、餐飲文化、口碑、網絡銷售、老字號、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食品安全等120個關鍵詞標簽;得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全程采集的客觀資訊信息超過1億條。中國數據情報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獨有的開源情報分析大數據平臺,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在2758個縣市的特色美食綜合測評角逐中,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51個、縣級市17個、縣級單位32個,省會及地區級城市所轄區占據半壁江山,縣級單位緊隨其后,縣級市敬陪末座。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縣域地區的特色美食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華東地區遙遙領先,東北、華北地區則相對滯后。其中,華東地區又以浙江、江蘇等地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