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愈加緊密,在今年特殊的國際市場金融環境下,亟需制定完善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來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經濟法實行的宗旨在于增強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競爭力,推進金融體制優化升級,文章從經濟法的視角探討其在金融風險防范中的作用,并從多個層面提出具體的應用措施,以充分發揮經濟法在金融風險防范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法;金融風險;風險監管;風險防范
一、經濟法在金融風險防范中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任何經濟的發展都無法獨立于法律的保護之外,特別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經濟法獨特的社會價值決定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開展投資與交易活動。基于此,經濟法在金融風險防范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是效率作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經濟法的社會價值所體現的效率作用,由此進一步規范了企業或者個人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價值體系,使人們更加重視獲取市場經濟效益的方式而不再單純局限于結果。經濟法的效率作用進一步推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實現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在實踐中,經濟法在金融風險防范中的效率作用也十分明顯,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指導和引領作用,同時,經濟主體也以經濟法為參照對其他經濟主體起到了監督作用,從而使得經濟法貫穿于整個經濟管理活動中。經濟法的效率作用可快速篩選出市場中出現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活動,從而選擇與行業發展需求匹配的合理項目,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對于金融風險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其次是安全作用。應對金融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預防,如果預防缺失或者失當則引發的金融風險可能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安全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對金融風險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說,安全作用是經濟法賦予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的有效保障。經濟法的落實與健全是國家建立金融行業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面對日趨復雜的金融市場,經濟法的應用應以靈活多樣為手段,同時注重應用穩定且可持續的工具與手段預防金融風險。由此可見,經濟法的合理應用是保障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規避,從而營造安全、穩定的金融發展宏觀環境。
二、經濟法在金融風險防范方面的應用
(一)強化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內部監督
通過對世界各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其共性主要為政府監管不到位,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不足,由此導致金融風險問題的產生,個別金融公司的動蕩可能會產生漣漪效應波及到其他金融公司進而引起整個金融市場的動蕩,加速金融危機的發生。由此可見政府在金融市場的監管作用是調控金融市場宏觀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對金融市場的調控應采取多種手段進行,首先應制定完善的應對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例如,可適當增加金融監管部門的權利,優化和完善對金融經濟主體的監管作用。除此之外,政府也應制定針對金融行業的指導規范,與經濟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金融市場的透明公開,確保金融市場在政府的監管范圍以內,以避免各項金融風險的發生。
(二)利用法律手段維護健康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
經濟發展離不開經濟安全,經濟安全離不開經濟法的落實與完善,只有經濟法的落實與完善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經濟的平穩發展,為金融市場起到穩定劑的作用。受今年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的金融經濟環境受到極大影響,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使得我國的金融市場一枝獨秀,在此背景下,經濟法的實施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經濟法確保了金融行業的經濟安全,對金融市場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實現監控的全面化。其次,在當前特殊的經濟背景下,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較往年有所增多,為減少企業的損失,必須依靠法律保障自身權益,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經濟法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穩定保障,為市場經濟金融環境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完善金融行業有關的立法環境
以往,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環境具有普適性,但是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風險因素日趨增多,加之國際金融動蕩頻發,現有的經濟法體系已經逐漸難以應對現有的金融市場環境。在此背景下,要想保持市場經濟環境穩定有序,政府部門就必須重視對經濟法的優化與完善,使之適應日趨復雜的金融市場環境。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工作,及時梳理新環境下金融市場監督機制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及時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的金融市場監管經驗,并結合本地區進行優化完善。另一方面,在經濟法的優化上應增加對金融企業的法律框架構建,結合政府責任監管部門一同參與經濟法的立法建議,確保立法內容的完整與有效性,為政府利用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參與金融市場提供法律支持,加快我國市場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速度。
(四)加強經濟法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愈加廣泛,在此背景下,注重經濟法與互聯網新信息技術的結合,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金融風險監管工作,實施大數據篩查,促使科技監管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應該以經濟法為基礎,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二者相輔相成,實現金融市場監管的數字化、信息化,可與信息部門相結合開發適合我國金融市場環境的數字化金融工具,實現規避金融風險的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只有具備完善的經濟法基礎,才能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在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實現金融系統的內部協調性。目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已經相對成熟,應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加快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完備的法律體系是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前提,在當前特殊的國際市場環境下,更應不斷完善應對金融風險的法律體系,以經濟法為基礎,穩定國內金融市場,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沖擊。當前,我國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強化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利用經濟法規范金融市場,引導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臘梅.中國經濟法的生成反思及完善路徑——基于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背景[J].河北法學,2018(04).
[2] 單飛躍,薛克鵬,魯籬,等.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法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筆談[J].現代法學,2019(01).
[3] 郭人菡. 金融風險防范中經濟法的價值作用[J]. 中國商論.?2021,(01)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