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摘要:中國古建筑文物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它是記載歷史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歷史沉淀而來的產物,是需要相關組織機構和全體國民重點保護的文化遺產。隨著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古建筑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當務之急便是要找尋切實可行的古建筑保護修復方法和技術,如此才能使得古建筑久存于世,供世人欣賞和品鑒。文物建筑證明了我國古代建筑發展的輝煌成就,但是其歷經千百年的滄桑洗禮,其中不可避免會因人為因素、環境因素等造成損傷,并且有些傷害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因此保護和修復文物建筑迫在眉睫。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文物建筑保護修復方法和技術要點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文物建筑;保護;修復;方法;技術;研究
縱觀人類社會建筑發展史,世界著名建筑比比皆是,如巴黎圣母院、吳哥窟、北京故宮,這些巧奪天工的設計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特別是中國古典建筑領域,其不僅有著巨大的藝術成就,還有著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并為全球建筑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建筑設計素材。隨著時代變遷,在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的交織影響下,有些文物建筑變得破舊不堪,不復往日榮光,所以進行文物建筑保護和修復就顯得十分重要。
文物建筑保護修復特點分析
文物建筑屬于中華古代建筑歷史藝術的有力見證,其具備著較高的科研價值,因此文物建筑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物建筑和其他建筑存在相似特征,即為“不動產”,因此原地保護便是絕佳保護方案。
第一,前期調研。前期調研工作是文物建筑保護修復工作得以開展的先決條件,這將決定著最后古建筑的保護成效。但是現在的古建筑保護修復工作中,常常遺漏了前期調研工作,最后造成修復方案選擇有誤,致使古建筑受損。一般來說,前期調研工作的關鍵點在于全面掌握建筑文物中的多樣化歷史信息,從而為古建筑保護修復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第二,保護為主。此流程是保護和修復古建筑的重點,主要是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古建筑原貌,使得各類歷史信息得以保存,也就是通過有效的保護修復方法和技術來維持古建筑原本樣態。
第三、涉及范圍寬。古建筑保護工作所涉及的專業領域十分廣泛,涵蓋了文學修復工作和歷史考古工作以及災害預防工作、環境審查工作等等,唯有和上述領域的知識相結合,才有可能完整再現古建筑本來面貌。
文物建筑保護和修復的基本原則
旨在更好地進行文物建筑保護與修復,期間一定要遵循科學完善的保護修復原則來執行操作:
第一,真實性原則。此類原則屬于古建筑保護修復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也就是說需保障古建筑在修復完畢后擁有之前的時代氣息和本土特點。保障古建筑文脈與背景的真實性至關重要,還要重視周圍環境的真實性,繼而維系建筑整體完整性;需保障古建筑使用功能的真實性,要借助古建筑文化價值資源來保障其原本使用功能得到延續。還有就是要保障建筑本體的真實性,其原有樣式不得隨意更改,并且還要保障原有建筑所蘊含歷史信息的真實性。
第二,派生原則。此類原則屬于基于真實性原則上而衍生出的一類重要古建筑保護修復原則,它還擁有諸多分支,有可識別性原則和可逆性原則以及最小干預原則等。可識別性原則指的就是在修復保護古建筑時精細化選擇建筑材料,盡可能地保存建筑物原有的材質和結構以及工藝流程;可逆性原則是為了防止對建筑結構造成嚴重損傷而使用的針對性保護方法,在修復之后的建筑連接件等結構,一律都要易于拆卸與替換;最小干預原則是保障古建筑修復后遭受小的破壞所使用的小的干預模式。
第三,完整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就是要保障古建筑的完整性,不僅僅是結構完整,還要保障建筑文物的宗教價值完整和社會價值完整。
第四,安全性原則。古建筑承受了數百年風霜洗禮,就算是石質結構的建筑也會受到風化侵蝕,因此單純遵循完整性原則進行古建筑修復和保護,會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同時也必然會使得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削弱,因此務必要保障古建筑各方面的安全,如此才能讓各項資源不被浪費,讓古建筑文化價值得以延續。
文物建筑保護修復方法和技術分析
(一)方法
第一,詳細調研和評估。調查研究指的就是對將要保護修復文物的基本情況予以普查,專題調查考古和歷史研究,將最終調查結果編制成冊。評估工作應該和調研成果相結合,之后對古建筑價值加以評估,從而為之后的古建筑文物保護修復措施制定等提供一定的指導和支持。
第二,擬定保護舉措。文物保護修復措施制定,務必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則,和調研結果相結合去制定古建筑保護方案、修復方案,之后在此基礎上更加清楚地掌握古建筑保護現狀,繼而保障措施制定的合理性、有效性。
第三,編撰設計文本。此步驟是為展示古建筑保護修復成果,提供指導古建筑施工的指導性資料,在編撰設計文本時,需保障編撰的精準度和規范性,防止出現差錯。
(二)技術
第一,理筑清洗技術。使用該項技術可以將石材表面的雜物贓物予以剔除,也就是說除去引起材料質變所形成堆積物的一種操作手段,需要按照材質和劣化程度的差異去針對性地選擇清洗:首先,噴砂清晰,使用噴砂設備低壓加水噴砂,用以清理石材表面污染沉積物;其次,高壓水清洗,將清洗器壓力調節到適度指標,用水的沖擊力去破除污垢;再者,化學清洗,使用15%的碳化橄濃縮液,用以清除古建筑銹斑;最后,溶劑清洗,使用丙酮或者是除漆劑等,對不同建筑物材質上的污點殘漬等進行清洗,讓建筑外觀顯得更為整潔和美觀。
第二,磚墻修復技術。近代歷史的建筑物中,墻建筑多以清水磚為主,它受到破壞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工破壞。自然因素主要是風化和地震,人工破壞則主要涵蓋了刻畫、涂抹、砂漿覆蓋以及修復不當等因素。針對上述問題,現在國內常用的古建筑修復技術分為粉刷涂料勾縫和替磚修復、磚粉修復以及外貼仿制面磚等。磚粉修復屬于古建筑修復技術中的新型磚墻修復模式,現已被廣泛應用。
第三,墻面加固技術。古建筑磚石材料墻面,可使用改善磚石這類多孔材料對墻面進行加固,并非簡單地替換材料。現在,古建筑墻面常規修復技術難以控制堿蝕和風化。譬如掏砌法,盡管說這種方法相對成熟,但對歷史性墻體的干預性太大,同時也沒有讓磚石材料殘損狀況得到緩解,不適合再使用。所以當進行古建筑修復策略選擇時,最好是使用環氧樹脂來進行操作,從而達到無損加固的目標。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看出,此類技術可以讓古建筑機體內部水蒸氣在磚石材料中析出,如此便可優化建筑物磚石材料的內部機理,提升古建筑修復質量。
第四,地面修復技術。所有古建筑都要盡可能保留原有臺面條石,要將斷裂部分黏結密實,一些缺口需根據原尺寸補齊,如變形的石構件。還要清理和封護那些殘損及風化的石構件,要將風化嚴重的材料替換下來,原件更換要效仿原做法,對地面破損處進行維修,材質要和未更換前保持一致,如此才能和原建筑文物之間巧妙結合起來。
第五,樓梯修復技術。古建筑樓梯一般都是木制的,木樓梯踏步損壞嚴重的話,要對踏步板進行更換,若是混凝土樓梯的話,要是有破損就需要全面檢修,修復面層開裂位置,踏步口損壞處全部都要安裝好防滑鐵條。樓梯欄桿松動后需要對其加固,損壞嚴重的位置需要照原樣重新制作,并且要保持原色原漆。
第六,屋面修復技術。勾灰松動且瓦片脫落的古建筑屋頂,要勾抹灰頂,屋面瓦件若是輕微損傷或是局部活動,要將殘缺處恢復至原樣。針對受損嚴重的屋面,務必要接頂維修。挑頂之后要認真觀察屋面情況,對損壞椽板進行更換。在接頂卸瓦過程中,切忌損傷瓦件,要將瓦片根據規格要求和質地進行嚴密分類,通過清洗后挑選完好無缺的屋面瓦件,將殘缺瓦件更換下來,新瓦件一律原樣燒制。關于古建筑屋脊的拆卸,要確保原屋脊脊飾,對受傷輕微的脊飾加以修復,對破損嚴重的脊飾加以更換。
我國歷史悠久,先人給我們留下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建筑文物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古建筑文物保護和修復至關重要,因為文物屬于中華古代建筑藝術的媒介,其見證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發展歷程。隨著時間流逝,破壞問題不可避免,加大文物建筑保護修復力度勢在必行。古建筑保護和修復要實現創新與突破,如此才能保障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安全性,保留其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使得古建筑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鄢陵縣文物管理所)
參考文獻
1.李欣,環氧樹脂在古建筑修復領域的應用——以木、石構件為例[J],建材與裝飾,2019(06):P202—203;
2.裴詩雅、王艷,古建筑維護及修復——從風格性修復理論到原真性修復[J],中外建筑,2020(10):P37—39;
3.李明華,原址修復古建筑修繕綜合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施工,2020(08):P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