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 劉洪微 都得志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規模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目前討論的熱點話題。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主力軍”,融資不到資金,融到的資金有著高額的利率,使得中小企業在企業運行中資金難以運轉,當期的現金流中斷,使其面臨破產困境。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就要究其問題本身入手,從而改善問題,推進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政策
一、宏觀看待我國的中小企業
宏觀看待我國的企業結構建制,無非于私營大型企業(包含外資注入),國企(包含國有控股企業),中小型企業三部分。而根據公開的工商信息展示,截止于2018年末,我國所擁有的中小型企業數量便超過了7000萬家,占據了我國企業數量的絕大部分,其比例接近97%,而其中具有規模效應的中小企業僅占了全部數量的0.52%,卻提供了接近65%的國內生產總值,解決了135.12萬人的就業問題。從以上數據來看,中小型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戰將。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大型企業的目的是加速經濟的快速騰飛、科技高速進步,那么中小企業的發展則為大企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為其提供創新和物質保障。在促進就業方面,中小型企業有著十分強的吸納就業的能力,中小企業的服務對象更偏向于基層,除科技類型企業等高技術崗位,其設置的基層崗位只需進行崗前培訓即可就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必將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強大主體。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中,進一步輔助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將完善中國實體經濟的進程,從而完善與加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阻礙
著眼于我國中小型企業目前其融資渠道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主要為企業動用內部資產和向關系人進行借貸。雖說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自行籌資成本和風險都較小,但是其可操控的資金主要為企業內部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潤,而當今的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企業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潤相對較少,對于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困境,動用內部資產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向關系人進行借貸并不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其企業的內部矛盾,并且更容易出現資金的斷裂等問題,使企業陷入滅頂之災。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進行外部融資更是舉步維艱。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所選擇的外部融資方法可以為股權籌資、債權籌資以及向商業銀行進行信用貸款。但是前兩項融資方式對于資本儲備量,企業信用都需要較高的要求,雖有少部分企業上市中小板和科創板,但是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還是很難行通。所以,唯一一個較低成本也較為便利的融資方法就是向商業銀行進行信用貸款。然而中小企業的生存周期短、企業缺乏信貸所需的抵押物、抗擊風險的能力弱、缺乏信任記錄等。任意拿出一條都讓商業銀行望而退步,而這些問題一般都是每一個中小型企業所共有的問題。公開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小微企業多達5600萬家,僅有11.9%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約為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沒有熬過“死亡期”便宣布破產,總融資缺口近二十余萬億。
(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原因
(1)企業內部因素
①企業自身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對于我國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其自身可能沒有設立財務部門,也沒有相關財務、金融等方面的人才。企業主要雇傭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對企業經濟業務的票據進行匯總、入賬以及財務報表的整合,使得企業并不了解本身的財務狀況,從而無法向公眾對自身企業進行詳細、精準的信息披露。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短缺,公眾無法直觀企業目前時點的資產、債務以及未來現金流量,使得企業的直接融資陷入困境。
②企業自身缺少信用記錄及不動產抵押物。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初始本金較少,當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想要擴大企業規模購買或建設廠房就需要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對于企業來說想要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信用評級是其需要面臨的第一道關卡。企業的建設只有啟動資金大部分廠房及機械都為租賃得來,那么銀行貸款所需的不動產抵押就無從得來。而對于中國來說,60%以上的民營企業和90%的個體工商戶都沒有銀行貸款記錄,從而銀行對其的信用等級評級也難以進行,中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都陷入這種死循環來,銀行的貸款融資以失敗告終。
③企業單一的運作形態。現如今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主要以貿易型為主。貿易型企業的通病即為較為容易起步但難以做大,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從而就沒有強硬的核心競爭力。而展望我國的大型企業以及運作較為成熟的中型企業他們主體的主要運作方式為生產與貿易兼容型企業,有實力更有核心競爭力,所以無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投機者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單一型的企業對于公眾來說更像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2)企業外部因素
①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籌融資的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為資金的供給方與資金的需求方在信息的傳導機制受阻,以及相應的信息時滯性。對于當今金融市場的一個典型問題就是,大型的金融機構都愿意為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從而金融機構產出的產品涉獵面就主要為大型企業,從而相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大企業說能夠得到的信息廣度更大,更及時,而中小企業就會出現相對的信息時滯性與信息接收產生阻礙。另一方面,各大金融機構以及國家政府并未創建更多成熟的金融共享平臺,從而給予資金供求雙方對于籌融資方面的選擇。
②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與保護制度不足。對于目前的市場來看,一方面大部分的新興與高回報的產業都被大型企業與國有企業所壟斷,從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經營選擇的層面變得愈發狹隘,另一方面政府在落實和下達財政和金融政策措施時,地方貫徹的不徹底。政府在進行采購中小型企業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比例并不高。
③社會的最終需求不足。目前,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并且有顯著的下滑趨勢。各國的中央銀行都陸續的采取相應的貨幣工具來干預經濟的發展。而經濟并沒有顯著的提高,很多人認為應當是貨幣政策的倡導機制不暢,但其實大部分應當是當今社會的最終需求不足。對于當今的各領域企業,即便是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之下,銀行部門也不愿意向他們進行放貸。這并不是中國所特有的貨幣傳導機制失靈顯現。早先在美國、日本等地,都采取過量化寬松的政策,甚至將利率水平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用以提供流動性,刺激金融部門放貸,但是這一舉措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主要的原因是市場的消費不足,企業的投資不足,即便央行提供更加充裕的流動性,金融機構也不愿意向出放貸。如果實體經濟的發展動力不足,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也很難發揮作用。
三、中小企業籌融資難的解決思路
本文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總結出以下中小企業籌融資的思路。
(一)中小企業內部改革
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就要“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為后續夯實基礎。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改革就要先進行人才的選拔招聘,唯有高質量的人才才能成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核心競爭力就要對原有的管理層進行改革,放棄原有的“世襲制”管理。企業可以以自身的資本進行股份制分割以實行股權激勵,這樣使得管理層都占有相應的股份,使得員工對企業的經營有參與感,逐步建立企業文化。吸納高質量的人才也會增強企業對于風險沖擊的韌性,對于市場的不確定性進行及時的反映。企業本身也要進行開源節流,對自己運營當中的項目進行及時的風險管控,保證自有資產的安全性。
(二)中小企業在技術與結構上的改革
中小企業應當著重加強企業自身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引進先進并且能夠適用于自身企業的工藝和設備。企業應當不以生產型或貿易型單一的企業模式創辦,應注重企業的產學研相交融。小微型企業可以適當轉型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餐飲、旅游、休閑、家政、物流、社區服務等行業拓展領域,創新企業模式。中型以及較為成熟的小微企業可以大力發展在科技領域的創新,隨著逐步發展的中國,“中國創造”必定取代“中國制造”。企業在技術上要注重物資的高效利用,在世界發展循環經濟的現狀下,中小企業間要學會資源循環利用,可以選擇將企業生產所需的大型生產設備以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取得。一方面取得了自己生產所需的物資,另一方面使得手中的現金流足夠充盈。
(三)改善中小企業在融資質押物上的選擇
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受困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沒有銀行等放貸機構的所需要的質押物。在傳統的信貸質押常以企業的辦公場地以及廠房質押。由于相當一部分資產較少的企業沒有歸屬于自己的廠房。其實可以改良傳統的不動產質押,可以讓有資質的中小企業進行動產、應收賬款、庫存商品以及自己的知識產權進行相應的質押。各地地方政府也可以與相應的村鎮銀行聯合創辦信用評級機構,對相應信用等級的中小企業辦理“無質押”的信用擔保。
(四)發展各地的村鎮銀行以及信貸公司
中國各地的大型商業銀行“癡迷”于為大型企業進行貸款,那么各個地方便可以利用好自己所在地區的村鎮銀行。在2019年5月15日起,我國的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聚焦各縣區育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央行開始實行定向降準,無異于是在輔助村鎮銀行的降準。唯有地方政府大力發展村鎮銀行使其站穩腳跟,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會產生質的飛躍。中小企業也要與村鎮銀行進行“戰略同盟”的業務發展和來往,中小企業的信貸來源取自村鎮銀行,而村鎮銀行的大量存款吸收也來自中小企業,雙方可以簽訂相應的優惠條款,這樣既使得雙方發展,又解決了中小企業的高融資成本的問題。
(五)加大各級政府對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普惠性金融改革
①應當對中小型企業進行相應的減稅政策。國家進一步的深化增值稅的改革將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為企業注入了活力。其實對于企業來說減稅政策相當于間接地為企業注資,增加了企業在運營過程的研發資金。唯有政府“勒緊腰帶”過緊日子,才會讓百姓過好日子,政策導入精準、聚焦實體經濟、聚焦改善民生,才會使企業大放光彩,進而創造企業的就業崗位。
②協助相關金融機構進一步的完善普惠性金融貸款。2019年10月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制。對于目前來看普惠性金融也將會是2020年金融創新方面的一支主力軍。而現如今很多企業并不知道有普惠性金融政策的發放,那么就證明現如今的宣傳力度并不夠。各個金融機構就要改變原有的理念,將“坐商”轉化為“行商”,深入到基層企業,讓更多的企業了解普惠性金融。政府也要就宣傳力度不足的問題,讓金融機構與工商注冊機構聯合,在源頭上解決問題,使得各個企業在成立之初便就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工具為企業注資。
③先進思想進企業。企業不能很好的尋找融資渠道,使得融資難、融資貴,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于沒有相應的金融方面的理論知識。那么,就要各地方協調好各個地方高校,各金融機構實時“下基層”,為企業灌輸理論知識,開展相應的學習班,加強企業自身市場開拓能力,引導企業加強市場分析預測,把握市場機遇,防范金融風險。
四、結語
小微企業是我國用以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力量的新力量,是中國用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的強大基礎,是擴大居民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柱。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意義巨大,是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J]. 西寧政報(10):19-23.
[2]王靜, 葉蜀君. 從金融創新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 中國商論(4):102-103.
[3]王海云. 小議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19(5):11-12.
作者簡介:
李云峰(2000.10-),男,漢族,籍貫:吉林通化人,長春科技學院商學院,18級在讀本科生,學士學位,專業:金融學,研究方向:無;
劉洪微(1998.07-),女,漢族,籍貫:河北承德人,長春科技學院商學院,18級在讀本科生,學士學位,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方向:無;
都得志(2000.10-),男,漢族,籍貫:吉林松原人,長春科技學院商學院,18級在讀本科生,學士學位,專業:電子商務,研究方向:無。
長春科技學院李云峰劉洪微都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