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占市場主體99%以上,成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就業、增加稅收、社會創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融資難問題長期束縛中小企業發展,需要政府在助推中小企業經營能力提升、融資環境優化、財政支持等多方協調推進,提升中小企業資金融通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政府
一、引言
截至2018年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約1.1億戶,其中:實有企業3474.2萬戶,個體工商戶7328.6萬戶,中小企業貢獻了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1]。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有利于保障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加快社會創新等,然而中小企業發展長期受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束縛。
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
探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需要從中小企業自身和外部環境因素兩方面展開。
企業自身方面。首先,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財務信息不透明、不規范問題,導致中小企業和銀行間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獲取真實可靠的企業經營數據進行授信評估。其次,大部分中小企業人才和技術匱乏,缺少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差,尤其在遇到諸如疫情黑天鵝情況下,企業生命存續期短。再次,大部分中小企業缺少抵質押物,且信用評級較低,從而導致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貸款審核,或者銀行要求提高風險補償推高了融資利率。
融資環境方面。首先,我國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方式是間接融資,以銀行貸款為主,股權投資、融資租賃、信托等其他融資占比低,導致中小企業可選擇的融資渠道狹窄。其次,從銀行客戶貢獻角度來看,我國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是大型客戶,其機構設置、產品設計、業務開展等向大型客戶傾斜,而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實力弱,未能有效承接中小企業經營需求。最后,中小企業貸款有量多額小的特點,對于銀行來說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高、風險大,銀行授信主動性較低。
三、國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經驗
(一)完善立法加強對金融機構約束
德國先后制定頒發《反壟斷法》、《卡特爾法》、《關于提高中小企業效率的新行動綱領》等法律制度[2],美國先后頒布了《國家中小企業法》、《小企業投資法》、《中小企業政策法》、《中小企業資本形成法》等法律制度[3],從法律層面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基本保障,通過強化立法加強對于金融機構的監管,約束金融機構獲取超額投資回報,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二)構建多層級金融服務體系
美國注重中小企業配套金融機構設置以提升企業融資便捷性,據統計美國區域性中小銀行數量達到9000多家,德國和日本則均設立中小企業服務的專門金融機構[4],通過構建多層級金融服務體系,并結合企業規模對市場進行細分,實現由不同層級的金融機構提供分層分類融資服務。
(三)構建完備的社會服務體系
美國設置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指導,并為中小企業對接學校、科研部門及其他服務機構。日本同樣成立從中央到地方多層級中小企業服務部門,多層級相互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人才培育等全方位服務[5]。
(四)建設信用擔保體系
日本設置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協會和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兩者相互配合,保障協會負責對中小企業融資向金融機構申請提供審核和擔保,擔保費用的40%作為該筆擔保的保險費用交給保險公庫。企業無法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庫對貸款金額的70%提供保險賠償,30%由政府財政資金進行補償[6]。
四、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公共平臺建設,完備信用體系
信息不對稱和企業信用差是束縛中小企業融資的關鍵因素,構建企業和銀行間的透明、可靠的信息傳輸渠道、平臺,有利于緩解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與此同時,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能夠有效約束授信中企業惡意欺詐行為。建議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加強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培訓并建設中小企業財務審計團隊,保證企業有能力做真賬,沒有空間做假賬;其次政府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對于在平臺上提出融資需求的企業進行審核并提供擔保,由平臺對接金融機構與保險機構,提升平臺上企業融資成功率,引導社會上中小企業主動提升財務透明度和準確性;第三進一步完備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同時將企業惡意欺詐等行為同法人、受益人、財務人員等企業關鍵人員個人信用掛鉤,防范惡意欺詐。
(二)推進產學結合,提升中小企業經營能力
中小企業經營能力是獲得融資的關鍵要素,通過將高校科研同中小企業生產結合,高校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為高校提供技術和學生實踐的場所,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對于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低,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低的問題,并可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提升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具體來說,一是要政府構建高校和中小企業交流的渠道,包括建立政府專業服務部門、搭建項目對接平臺、不定期舉辦交流會等;二是要政府出臺鼓勵政策,包括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項基金,對于企業落地的優質項目提供財政支持,對高校及企業核心參與并取得優秀成果人員進行嘉獎等;三是要培育產學結合的良好氛圍,開設宣傳專欄等加強典型事跡宣傳,逐漸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
(三)優化社會融資環境,加強融資支持
一是要構建多層級的銀行體系,尤其要加強地方性銀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機構培育和指導提升其中小企業經營能力,建設成為中小企業專營銀行,同時約束其業務向大型客戶擴展的沖動。二是要在中小企業產業細分基礎上,有針對性提供融資渠道和服務,逐漸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占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股權市場培育與發展。三是要強化普惠金融政策實施與監督,保證政策落實不變形,尤其加強對于國有行及股份制銀行的業務督導和回頭看檢查,杜絕對中小企業授信時附加隱形費用,保證金融機構向實力經濟讓利落實到位。四是繼續深化利率改革,優化利率傳導機制,保障貨幣政策能夠有效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五是加快推進供應鏈金融等發展,通過金融創新引導社會資金流,同信息流、業務流及物流有效結合,從根本上解決傳統中小企業授信過程中銀行重視資產審核的問題。
(四)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財政支持
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既要依靠財政和貨幣支持的“開源”,也要配合減費讓利的“節流”。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二是要政府解決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回籠慢、周期長問題,加快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效率。三是政府采購預算適當向中小企業傾斜,設置合理采購比例。四是深化減費讓利,合理縮減行政性收費項目、保證金等,減輕企業負擔。五是加強財政支持,創建各類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降低企業所得稅等稅負。
參考文獻:
[1]馬向暉,單立坡.中國中小企業年鑒綜述[J].中國中小企業年鑒.2018.
[2]齊結斌.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的國際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金融.2020(6).
[3]馬蕾.歐美國家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的經驗及借鑒[J].理財廣場.2018(12).
[4]劉印旭.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20(2).
[5]劉泉紅,劉健.國外中小企業政策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中小企業.2017(7).
[6]葉莉,胡雪嬌.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借鑒[J].改革探索.2015(05).
作者簡介:
于文信(1987—),男,遼寧大連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于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