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旖旎
英語詞匯教學是英語習得的基礎,是二語習得者學習第二語言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詞匯與語音、語法并稱為語言構成的三大要素,是任何一種語言學習的基礎。傳統意義上的英語教學以基礎語言知識、基本語言技能為中心。通過反復練習、強化詞匯記憶的方式,進而鞏固詞匯的學習,導致短時提升學生在詞匯方面的成績,卻達不到加深理解、熟練運用和思維啟發的目的,也容易造成機械式學習帶來的知識點遺忘,更談不上培養學生語言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近幾年,我國新課程標準改革正在持續不斷地推進和深化,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關鍵。由于詞匯在英語語言中的重要性,在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改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提高詞匯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必要工作,提高學生在閱讀寫作中用好、用對詞匯的能力是重點。如何在當前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優化英語詞匯教學策略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是英語教育者關注的重點。本文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論為基準,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將詞匯教學情境化、策略化,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和品格的塑造,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塑性,采用測驗法與訪問法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所教授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對比進行研究。
一、對比測驗法
在學校中選擇學生基礎水平相近、英語學習能力相近的兩個班級,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設置兩個班級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確保兩個班級在英語課時量的安排比例上相同,兩個班級作為對比測驗的參與者,其中一個班按照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師在講解教材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單詞,側重訓練單詞的拼讀拼寫、語法的記憶和應用、口語表達能力、閱讀寫作能力,視為對照班。在實驗班,將新單詞教學主題化、情景化、策略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處于積極思考中,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培養學生的習得能力和文化素養品格。具體對照班和實驗班的詞匯教學如下:
1.課前單詞預習
在對照班英語教學中,教師按照常規方式讓學生自行熟悉單詞表里本課新單詞的發音、拼寫、中文含義和在新課文中的例句。在實驗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讓學生通過查閱詞典、電子英語學習工具等方法,根據己有的音標基礎拼讀單詞,進一步歸類和區分類似單詞;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查看網頁、PPT、視頻來深層加工所學詞匯。知識點的深層處理和多種習得方式的交互,才能培養學生整體語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授課模式不同
在課堂詞匯教學中,對照班運用記憶、造句、聽寫等方式來展開教學,側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培養。實驗班則運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搭建英語詞匯的鏈接。實驗班中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思維導圖、形近詞歸納等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詞匯的自我梳理,在語境中把握詞匯的相似和不同,在語境中進行詞匯的記憶,以應用來帶動詞匯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實驗班中的詞匯知識輸入環節主要依靠情境,輸出環節也離不開情境。教師在實驗班中的教學重點環節是將生詞的造句、對話帶到課堂活動中來,以小組分組展示和討論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應用詞匯的環境。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里的交通工具的詞匯為例。在對照班中,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展示的交通工具圖片內容來回答相應的詞匯、固定搭配,并進行單詞的造句。在實驗班中,教師利用mind map的形式帶領學生總結交通工具以及英語環境中搭乘交通工具的常用詞組,比如,by bike/on the bike、by boat、by plane/take a plane、by bus等。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途徑來向學生展示英語國家有關使用交通工具的常用句式,讓學生總結其中的搭配規律。實驗班的課堂交互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詞匯知識輸出環節中,對照班主要強調有關交通工具詞匯在動詞詞組和介詞短語之間的轉換,多使用固定句式來開展教學工作。在實驗班,以小組討論模式,運用所學詞匯及目標用語了解同學、朋友及家人的日常出行交通方式,如學生從家到學校、假期外出游玩、探親等過程中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這種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創設更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真正使用詞匯的情況下,進行單詞有關搭配和使用方法的記憶。學過的單詞如果不經常使用,單詞量萎縮幾乎是必然的,這是人類大腦自動減輕負擔的生存方式,遺忘曲線是客觀規律。因此,實驗班中要使用情景法來開展詞匯教學,必要時借助班級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來營造情境氛圍。
3.課后作業的設計
對照班著重于從發音、拼寫、課文閱讀、課后練習等方面鞏固本課所學習的新詞匯,確保學生能夠熟讀教材中的課文對話,能夠保質量完成教材課后練習和配套練習冊的內容,在聽寫中能夠準確進行新單詞的拼寫。實驗班以課時主題進行分組討論,進一步歸類整理本課新單詞,能用詞語搭配造句,能將句子擴展成完整段落,還能夠用課文所學到的詞匯、搭配、句型來組成一個單詞庫,通順描述日常交通工具使用方式的小短文,實現從口頭表達到英文寫作的延伸,無論是口頭表述還是作文都需要教師按時檢查并反饋結果,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二、訪問法
1.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的看法
從對照班的學生中隨機抽十名受訪學生,其中男女生各五名。其中兩名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詞匯非常重要,并能夠在日常學習中自覺記憶、復習和鞏固單詞的發音、拼寫、含義、詞性、固定搭配和常見例句;其中五名學生了解詞匯的重要性,但對記憶詞匯的方法和質量感到苦惱;其余三名學生表示雖然知道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但排斥記憶單詞及其相關內容,只能短暫記憶而不能長久記牢,沒有信心學好英語。
從實驗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十名受訪學生,其中男女生各五名。其中八名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詞匯非常重要,自己在日常學習中愿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記憶更多的單詞,如拼讀法、對比聯系法、思維導圖法等;其中一名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大量閱讀來自然掌握單詞、搭配和用法,不需要刻意去記憶詞匯內容;還有一名學生認為單詞學習方法很重要,但由于自身的懶惰,無法全部掌握課內單詞。
由此可見,對照班的學生學習詞匯的方式較單一,也缺乏對多種詞匯記憶方法進行探索和嘗試應用的熱情,在死記硬背下時常感到枯燥、有壓力,甚至已經有部分學生對單詞學習、英語學習產生了厭惡感和排斥感。相比之下,實驗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高,他們愿意嘗試更多的學習詞匯的方式,對單詞的掌握質量和效率也比較高。
2.學生對本學期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方式的看法和感受
受訪的對照班十名學生中,有七名學生認為課堂上教師教授的詞匯方式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認知單詞,但只能短暫記憶,不能牢固掌握其用法。有兩名學生認為,課堂教授的詞匯方式有助于自己背誦記憶單詞,但背誦過程枯燥乏味,且容易忘記。還有兩名學生表示缺乏背誦詞匯的興趣。
而受訪的實驗班十名學生則一一表示,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詞匯方式較為輕松、有趣,在課堂學習后,實驗班的學生普遍能夠把詞匯運用于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中。其中的六名學生表示自己的詞匯量逐漸增加,能根據語境來使用恰當的搭配和句式,表達出的內容更加具體和充分,作文質量有所上升。有五名學生認為,跟隨教師學習詞匯的過程中,自己認識到詞匯和句子、語境是一體的,只有在不同的句子、不同的語境中才能更快、更準確地記憶單詞,且運用自如。
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詞匯教學的感悟與啟示
調查結果表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完全適用于實際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學生英語詞匯檢測成績逐漸提高;另一方面,學生更能接受新授詞匯課的方式,實驗班的學生表現出更愿意使用多樣式資源學習詞匯;授課過程中,也更樂于參與課堂的互動。同時,學生在互動活動中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為更好地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論落實于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深對新單詞的探索,鼓勵學生利用多樣式的互動方式與同學、與老師交流和分享;其次,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詞匯分類和歸納激活課堂語言習得的趣味性。再次,設置情境化交際,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發生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相互同化。再次,尊重學生個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針對不同的閱讀素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認知。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表達。
此外,授課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將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運用落實到每一堂課。改變自我傳統觀念,改變以教師主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力,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加強教師自身對學科核心素養理論的學習,從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在課堂中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亮點。
作者單位 西安市高新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