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網絡技術與藝術之間已達到了較深層次的融合。這一狀態不僅推動了藝術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大眾對藝術的理解以及感知。在藝術領域,舞蹈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展現形式。在開展舞蹈編導工作時,創作者也需要根據時代以及環境的變化而做出適當的創新嘗試。多媒體技術的融入既能夠加強整個舞蹈藝術的內涵,同時也可使之呈現出更加強烈的藝術魅力。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舞蹈編導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舞蹈編導 應用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大眾對于藝術的理解也在不斷地出現變化。對當代舞蹈來說,其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現代感,同時也應該包含一些科技以及未來的因素。在舞蹈編導工作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可以快速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展現形象,更好地組織語言,提高舞蹈動作的設計感與價值。總而言之,在舞蹈編導中多媒體技術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一、多媒體技術的特性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系統性與綜合性較強的現代信息技術。該種技術有多種多樣的展現形式,如文本展示、動畫展示、視頻展示與音頻展示等。該種技術的應用載體主要是多媒體設備與計算機設備。在兩種設備的共同融合下,建立完整的邏輯結構,促使用戶達到實時性及交互性的有效溝通。具體來說,在舞蹈編導工作中,多媒體技術所展現出的特性包括以下幾點。
數字化。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舞蹈編導工作時,編導人員需要具備一臺電子設備。電子設備能夠巧妙地將信息進行轉化,使之成為數字化參數。并且,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無論是在開展軟件編程、數字運算,還是在對數據信息進行注冊或者移動,都要求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數字化操作基礎。所以,對于多媒體而言,數字化是其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
交互性。相較于傳統的舞蹈編導方式來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交互式優勢比較明顯。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用戶之間可達到有效的遠程溝通或跨時間溝通。并且,在多媒體投屏以及VR技術的有效延伸下,用戶之間所達到的交流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促使雙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對方的信息。
復合性。前文提及,在多媒體技術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展現形式。例如圖像、文本、動畫以及音頻等。多樣化的信息傳播途徑與展現形式,能夠促使使用者站在不同角度上理解信息,也能夠使之達到更加真實的感官體驗。在舞蹈編導工作中,借助多媒體介入的這一優勢,能夠有效豐富編導人員的思維,使之所感受到的舞蹈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性,更加具有沖擊力。
集成性。對于多媒體技術來說,集成性是其比較重要的一種特性。多媒體技術隸屬于信息技術行列,利用該種技術處理信息素材時,工作人員需要提前做好整合,將有關信息收集并儲存,如若多媒體技術不具有集成性,很容易會導致信息丟失。而這一特性也為其在舞蹈編導工作中,展現自身的魅力與作用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例如,在舞蹈編導中,編導人員需要編輯大量的素材,也需要時時刻刻儲存自己的調整結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優勢
首先,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地向觀眾傳遞舞蹈信息,促使觀眾理解舞蹈動作的意圖以及內涵。在舞蹈編導工作中,如果所設計出的動作無法打動觀眾,甚至無法讓觀眾理解這些動作所具有的含義,那么,舞者與觀眾之間就很難產生共鳴,整體的舞蹈效果也無法得到全面的展現。所以,舞蹈編導可以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利用技術直觀、具象地將編導意圖呈現出來。除此之外,在很多完整的舞蹈創編中,為了彰顯舞者的能力與業務水平,編導都會在其中穿插大量的復雜動作。對觀眾來說,如果其不具備較高的專業水準,很難體會到這些動作的存在價值。對此,編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清晰地將這些動作分解,適當地對其加以簡化,在不影響動作價值以及流暢性的基礎上,加強編排的直觀性與合理性。同時,針對一些具有抽象性的舞蹈動作,編導也可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對其加以優化表達,有效節省編排的時間,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其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加強編導與舞者之間的聯系。客觀來說,觀眾所看到的每一場精彩絕倫的舞蹈表演,都不是由一個人努力就能夠形成的。在其背后體現的不僅是編導的靈感,同時也是舞者的汗水。在訓練中,編導需要一次次地通過舞者動作找出其中漏洞并加以修改,舞者需要通過一次次的排練,將動作爛熟于心。在長期枯燥無味的訓練中,舞蹈編導與舞者之間很容易會出現矛盾。對此,可適當引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分解動作,減緩速度,輔助編導更好地為舞者介紹動作的一些要點以及意圖,降低雙方的工作壓力,提升效率,保證可以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精彩的舞臺。
最后,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有助于互動交流的加強。藝術是具有共通性的,很多時候,在創編一支舞蹈時,創作人員需要與其他工作人員展開交流以及分享,在彼此交流的前提下,對動作加以創新優化。并且很多時候,只能夠通過與業內人士之間的交流,才能夠增強編導自身的創作動力與創作熱情。基于這一前提,編導人員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舞蹈信息進行展現、接收以及互動共享,從而收獲更多的靈感,更加靈活地對舞蹈內容進行調整。除此之外,借助多媒體技術,編導也可更好地與表演者溝通,意識到自己在編導工作中的重要性,大膽地給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議,潛移默化地提供更多的編導創意。
三、多媒體技術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舞蹈編導氛圍
舞蹈編導是一項藝術性極強的工作。處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氛圍,編導的心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腦海中所想出的動作,動作背后所蘊含的意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對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來說,環境以及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并且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舞蹈具有較強的表演性。很多時候通過舞蹈,觀眾不僅能夠觀看到舞者的優美姿態,同時也能夠從中感受到一些信息,體會其中的一些情感,在視覺、聽覺以及心理上均得到享受。所以,在舞蹈編導中,編導人員也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能一味地關注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流暢,而是需要關注動作背后是否蘊含情感信息,是否可以營造一個特定的舞蹈氛圍。
對絕大多數舞者來說,如若不具備深厚的功底,很難達到闡釋情感這一標準。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舞蹈編導便可以在具體的工作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電子屏、舞臺燈光以及環繞立體聲音響,利用這些客觀存在的設備,加強整個舞臺的氛圍,使之可以對舞蹈作品加以情感烘托。
著名的舞蹈學家羅戈夫曾經提出,在視覺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無疑為其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換句話說,現代信息技術與視覺文化的整合可以讓觀眾更好地體會文化內涵,感受文化情感,真正挖掘出隱藏在動作背后的閃光點。除此之外,在舞蹈編導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建設合理的氛圍、環境,也能夠加強信息的傳遞效果。
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舞蹈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壓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比如,編導完成舞蹈設計工作后,可以將示范視頻借助多媒體技術傳輸給舞者。舞者根據自己的訓練計劃以及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視頻進度,更加詳細地了解舞蹈內容,而不是單純地模仿,從而提升整體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個人能力。
(二)提升科技感
在某種程度上,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增強舞蹈的整體價值以及所呈現出的效果,使之具有更為強烈的科技感以及現代感,大大滿足現代觀眾的視覺需求。
信息化時代,大眾對于藝術和美的要求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推動舞蹈藝術的科技感不斷增強。例如,在當前的網絡平臺上,有很多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相融合的舞蹈形式。比如,融合了VR技術的光電舞,融合了AR技術的光影舞。站在本質角度上說,這些作品仍舊是舞蹈,但又有別于傳統的舞蹈形式。
信息技術的融入,有效地為舞蹈注入了新鮮血液,使之具有了新鮮色彩。一些舞蹈工作室在近幾年的舞蹈編導中,也大量融入了多媒體技術。如燈光技術、VR技術、投影技術等。在現實與虛擬相融合的狀態下,增強了舞蹈作品的神秘感。再比如,在舞臺劇《金面王朝》中,也大量引入了多媒體技術。在這場舞臺劇中,編導工作者采取多聲環繞的多媒體技術,有效豐富了整個舞臺的神秘感。同時,借助投影技術與燈光技術,也能夠將刀光劍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使之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背景和舞蹈含義。
(三)建立交互式的作品
具有一定交互性的舞蹈作品,能夠更深層次地打動人心,促進觀眾與舞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升華作品的感染力。在舞蹈編導中,編導人員若想要有效地激發觀眾對作品的情感,使之可以更加深入地關注作品背后,以及感受到其所體現出的藝術造詣,那么必須增強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同時也需要適當擴大觀眾與作品之間的接觸范圍。為了確保這一目標的有效實現,編導可以融入多媒體技術,大量應用投影設備以及VR技術,拉近觀眾與舞臺現場之間的距離,讓觀眾真正感受到自己就處于舞臺中央,就處于舞臺所營造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在與舞者、舞蹈內容互動的狀態下,提高整體的表演效果。例如,在《小城雨巷》這一舞蹈作品中,編導便利用了全息投影技術。即便是身處觀眾席的觀眾,也能夠在技術的支撐下,感覺到自己正身處于江南雨巷。這一立體的舞臺效果深深地感染了在場觀眾,使之得到了視覺以及心靈上的享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工作已成為各個領域人員慣用的一種手段。多媒體技術與舞蹈編導的巧妙融合,既能夠提高舞蹈質量,同時也能夠加深觀眾理解,促使兩者在情感共鳴的角度上相互聯系。除此之外,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舞蹈編導時,編導人員也可將其滲透到整體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保證編導質量的前提下,推動舞蹈藝術的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德俊.多媒體技術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J].文化產業,2018(26):53-54.
[2]周黔玲.《多媒體技術》課程在舞蹈編導教學中的應用[J].藝海,2017(07):116-117.
[3]潘陽.舞蹈的多媒體呈現方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8.
[4]雷鳴.多媒體技術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7(08):102-103.
(作者簡介:任曼慈,女,甘肅省歌劇院,二級演員,研究方向:舞蹈編導)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