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梅
摘 要:分層教學將學生按照不同的能力、興趣等來劃分,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形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英語的互動中,選擇不同的任務安排、考核標準、問題答疑,讓學生均能夠理解教師布置的任務標準,可在自身基礎上完成英語作業,課堂上更為積極地展開自我闡述,對話英語要點,突破自身的理解困境,從而與自身對比不斷進步,獲得素質與文化水平雙提高的效果。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應用
初中英語探索過程中,由于這種語言對于學生來說還較為陌生,部分學生早已經找到了學習的竅門,摸索到英語的語言規律,課堂上與教師互動游刃有余;還有一部分學生卻由于基礎薄弱,學習的自主性差,導致課堂上聽不懂教師的英語表述。對比不同學生的基礎能力、興趣喜好、英語學習態度等,應摒棄過于統一化的英語互動形式,采取個體化的英語教學模式,應用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一、分層教學法的含義和教學原則
(一)分層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分層教學發現學生的不足。面對學生的缺點,制訂相應的教學措施;根據學生的缺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身的教學價值。分層教學方法的前提是,必須發現班上的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使用差異調整學生的特點,挖掘學生的特殊能力,適應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實現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二)分層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首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實施分層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善于發現學生的差異,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英語,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特點。其次,在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中,英語教師應將學生分組,將具有相同特點的學生分成一個組,這與小組合作教學法不同,有共同點的學生應聚在一起實施教學策略。
二、對學生主體進行分層
分層次教學首當其沖的就是去了解學生,有的英語教師為了展開英語素質變革計劃,過于急迫地進行分層課堂對話。采取模棱兩可的分層形式,課堂上按照成績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傷害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也讓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產生了優越感,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始終沒有跟上課堂進展,因為教師的講課仍舊是統一化、整體化的,只在提問環節有層次劃分。簡單的問題提問英語表現力稍弱的,難懂的閱讀分析與整篇翻譯讓學生“榜樣”來完成。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都等著教師與班級中成績優者互動,而不能積極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此,教師應充分觀察和了解學生,如若課堂的實踐不足以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還應在課后逐個輔導、單獨對話等,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分層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而非讓學生之間凸顯差異。舉例來說:某學生平時課堂上表現不夠積極,在考察英語單詞的時候錯誤百出,但該學生經常和父母外出旅游,見識廣博,在教學“When is your birthday?”時,該學生就提出與外國友人一同過生日的經歷,還模仿了外國友人在生日祝福時的一些口語:“This brings world of love to you.”這些是教科書沒有涉及的,另外還有一些教材上如此說,但在國外卻另有表述形式的,如教材提出的見面打招呼對話,在國外對話內容與之不同。如“How do you do ?”外國多數會問“How are you ?”而“Nice to meet you.”也只在第一次見面或者介紹陌生人認識的時候才用,一般會回答:“It is good to see you, too.”或簡單地說“Me too.”該學生不宜直接按照成績歸納到低層次中去,反而應按照興趣形式,歸納到高興趣組。一些常規對話可讓該學生補充說明,或可以分享見聞,活躍課堂氣氛,成為課堂上的“活寶”,由一個學生出發就調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如有的學生成績好,但習慣用中文式理解猜測,閱讀理解題分數高,但前面的單選題考查知識點時,學生成績就很低,不宜直接按照成績劃分到高層次,而應納入基礎薄弱區,幫助學生重新復習語法,查漏補缺。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均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要從簡到繁、由易到難,講到重點的時候,學生才不至于感覺英語突然變得難懂。就像是爬山,要一步一個階梯,一步一個腳印,學生走上了一個高度,又上了一個高度,最后稍加歇息也能夠爬上山頂,遠不是在山下時的望而生畏。如教學“Dont eat in class.”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結構:①祈使句②情態動詞can表示許可的用法。利用圖片展示各種課堂情境,教師提問“What is he/she doing?”而后接著問:“Can we...in class?So what should we say to the girl?”此時由學生回答引出重點:“Dont... in class.”學生此時進入主題情境中,以此類推將祈使句重點均列舉出來,接下來可展開聽力訓練,既是鞏固又是排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是交際環節,學生們可以合作制訂英語班規,最終進行貼近生活的總結報告,鍛煉學生大膽的表達。
四、結合不同層次的課堂實踐,鞏固教學成果
對于教學的一部分,教師也可以使用分層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中,同一個教師的工作不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產生有益的作用,也不會符合教學的規律。在課堂練習的安排上,也要區分不同的層次,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勢,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學時,我們可以安排不同級別的練習?!皢芜x題”相對簡單,可以由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并由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評估?!疤罹洹鳖}目有點兒困難,可以讓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完成,也可以由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進來,從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五、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應有不同的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英語基礎,根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及教材,形成一個“統一進展,不同要求”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教學目標,整個班級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學目標是使他們掌握基本的詞匯,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夠熟練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子進行交流溝通;第二層次是中等水平的學生,他們在基礎和英語學習能力上都比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強。然而,他們與優秀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差距。他們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基本的詞匯和知識,加強較難的讀寫訓練,使他們與優秀學生保持緊密聯系。第三層次是最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因此教學目標應更深入,要求這類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要更強。
六、課堂問答實行分層方式
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與課堂上合理的問答環節是分不開的,它以無形的力量鞏固了課堂上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激活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真正地參與課堂學習。為了提高課堂問答的效率,教師首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問題,提出的問題是不同的。第二,教師應該堅持在保證提問挑戰的前提下,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潛力和興趣。在分層問答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并能夠針對教師的永恒問題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問一個關于英語課文主題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整體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思考能力。因為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是不相同的,教師對他們的答案的要求也應該是分層的。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只需要用簡單的詞語和短語來表示,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進步。對于具有良好英語基礎的學生,要求應該更高,要求他們使用句子模式給出答案。
七、對學生作業進行分層
在教學中,家庭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知識,培養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但由于學生在思維能力、興趣愛好、語言表達能力及意志品質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教師很難通過簡單的“一刀切”的操作模式來兼顧不同學生不同的學術水平和智力水平。從長遠來看,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和自信,導致越來越多的“兩極”分化現象,即優秀學生越來越少,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越來越多。作業是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有教學活動就都有作業布置。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現分層教學,可以實現“兵教兵”。另外,在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興趣、習慣、接受能力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當然,這個級別的學生劃分不是固定的,而是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及時調整學生的分層。作業布置應組織有序,結構合理,問題數量適中;作業不能太多或太少;不能太簡單或太容易,難易適度,數量要適中。
八、鼓勵學生課后多讀、多聽、多看
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主流,初中英語教學具有更高的要求,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成為主要的參考對象。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聽力和閱讀能力不僅可以直接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成績,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英語學習不局限于教科書上的知識,還需要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加強對英語知識的積累。通過閱讀一些著名的英語作品和英語雜志,可以整理出文章中好的句式和段落,進行理解和背誦,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分層教學的概念,向學生推薦一些可讀的文章。
總之,初中英語的互動可依據分層教學模式,選擇多樣化的課堂互動,結合學生英語基礎,布置相應的層次任務、穿插層次信息,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參考文獻:
[1]胡娟娟.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2017(11):163.
[2]郭琳琳.試論層次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1):369.
[3]連瓊云.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