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超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內容,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方法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還不高,因此閱讀教學開展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為教師和學生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加快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基于此,文章對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勢進行了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應用
將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是改善當前閱讀教學現狀的有效途徑,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在實踐工作當中,除了應該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外,還要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應用,以提高課程整合的契合度,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是促進學生思維拓展和延伸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豐富的畫面,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走神等問題,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多閱讀內容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生難以將其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消除其陌生感和疏離感,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1]。此外,運用信息技術也使得閱讀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在增長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一)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存在認知偏差,這會對其實際應用效果產生影響,在所有教學環節中都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未能對其適用性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分析,未能意識到信息技術的輔助性功能,過于重視其工具性的發揮,使得課堂當中的情感交流缺失,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2]。有些教師認為只要用課件呈現教學內容就算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卻未能發現這導致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受到抑制,教學成效受到嚴重影響。教師不能對信息技術進行針對性應用,導致在課堂當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教學任務的持續推進。
(二)整合效果不佳
語文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文性,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也是現代化綜合性人才必須具備的特質。但是,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技術性特征十分重視,未能有效凸顯學科的人文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部分教師往往將精力放在課件制作當中,缺乏對文本內容深刻情感內涵的挖掘,這與當前教學目標及要求不符。雖然課堂看起來十分有趣生動,但是往往出現流于表面化的問題,未能針對文本內容進行人文情懷的升華。雖然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但是教師未能對其進行有效整合,導致與教學內容相脫節,很多工作往往是在做無用功。
三、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應用措施
(一)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往往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應該使學生意識到閱讀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閱讀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將閱讀內容、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等生動地呈現出來,可以增強知識的可接受度,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中沉悶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課堂活躍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應該深入了解當前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運用信息技術將社會熱點話題融入閱讀教學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其主動學習創造有利條件[3]。課前導入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強導入的實效性,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和視頻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出來,消除傳統教學模式下單一化文字形式的弊端,激發學生探索閱讀內容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使其在課堂學習中始終處于高效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小游戲,使學生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
(二)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也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產物,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構建語文閱讀教學情境時,往往借助講故事和提問題等方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得到有效集中,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為此,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情境創設中的優勢,使得情境更加立體化,為學生帶來全方位的認知體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除了可以體現文本內容特點外,還可以將圖片、音樂和視頻等融入情境當中,為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其情感認知,促使學生在深入感悟文本思想的同時,提高語文綜合素養[4]。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教學內容主題進行提取,從而與教學情境主題相契合,提高情境教學的實效性。在沉浸式的閱讀學習體驗當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拓展,避免思維僵化而對其閱讀理解造成的限制。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情境當中的主體性,使其自主探索情境中所蘊含的閱讀知識及文本內涵。
(三)構建網絡平臺
為了便于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指導,還要借助信息技術完成網絡平臺的構建,為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提供保障。尤其是當前移動終端逐漸普及,傳統課堂的固有邊界被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更加便捷,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實現對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利用。教師可以運用微信和QQ等信息化工具構建網絡交流平臺,為學生發布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任務。同時,教師應該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密切溝通,以便督促學生能夠提高線上學習效率,加強對線上課堂秩序的有效約束。教師可以將豐富的學習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當中,也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學習資源,在與他人的資源分享中增加閱讀量,找到自己喜歡的閱讀文本。教師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以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四)打造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的極大顛覆,使得課下時間與課堂時間形成密切關聯,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也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潮流。教師應該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積極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和方法。尤其是微課視頻的應用,能夠將閱讀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匯總,使得教學更具針對性,在較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同時將信息反饋給教師。在課堂當中,教師應該集中講解學生遇到的普遍性問題,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課堂討論和交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能夠在小組中積極發表看法和意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為課堂中的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師要鼓勵小組代表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后教師對其進行總結,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進行合理調整。
(五)豐富教學內容
單一化和扁平化的教學內容,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下,學生接觸的信息量逐漸增多,如果僅僅依靠教材內容可能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為此,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豐富和拓展,為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MOOC等形式,實現對閱讀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實現與本階段教學主題的有效契合,為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文本提供資源支撐。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十分繁雜,教師也應該對其中有價值的資源進行提取與整合,從而確保其良好的應用效果。針對閱讀文本中的內容,拓展相關寫作背景、歷史背景和人物生平等,可以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知更加立體。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幫助,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為其推薦合適的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六)優化評價模式
對于當前評價模式的優化也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對以往的教學評價工作進行總結,消除其中的局限性問題。在傳統評價體系下,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局限于考試成績,無法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發展性評價的缺失,不利于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增強評價體系的多元性,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真實表現進行評估,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同時設置教師評價的權重,提高學生在評價工作中的參與度。在評價指標方面,還要將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進度、任務完成度等納入考核體系中。運用網絡平臺通過匿名的方式獲得學生的反饋意見,對閱讀教學課堂和教師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可以不斷優化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案。
四、結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為閱讀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但是,由于在實踐中存在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整合效果不佳等問題,也會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產生消極影響。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構建網絡平臺、打造翻轉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和優化評價模式等途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為教學工作創新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朱蔚華.基于線上教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278.
[2]黃庭學.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觀察,2020(23):97.
[3]李存虎.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220.
[4]李鳳儀.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