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華
摘要: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不只是培養會考試的學生,而是要對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尤其是高中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為學習提供原動力。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是順應時代,也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本文結合多個方面,對創新思維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得以應用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思維;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引言
生物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也是與生活最為貼近的一個學科。生物學科的學習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的相互驗證,只有具備創新思維,才能對生物學科的理解更為深入和透徹。在新時期下的授課理念,就需要真正實現創新思維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
一、理論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在高中生的學習中,一定不要忽視理論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創新思維也是在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得以建立。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需要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學習《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時候,就可以去購買加酶和不加酶的洗衣粉,自己親在動手去洗衣服,看看兩種情況下的洗滌效果。這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生物學科的應用。讓學生在洗衣服的過程中充滿好奇心,有一種強烈探究結果的欲望,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看看自己的生活中是否還存在其他類似的現象。有了生活中的實踐,教師再去講解課本中的知識,理解起來就更加容易了。這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習興致。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調動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情,加強學生對于生活的好奇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在探索性實驗中提升創新思維
在生物實驗課中,是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最佳手段,尤其是探索性實驗課堂。教師可有意滲透實驗設計的一般原理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把驗證性、演示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研究性的實驗,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從實驗構思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結果的分析到實驗報告的完成,每個程序和環節都需要進行思維活動和實踐。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的教育功能,把學生帶入發現問題的情境中,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培養他們思維的邏輯性,使他們能正確地運用概念,以判斷、推理的形式進行思維和表達。知識有時可以灌輸,但能力灌輸不了。因此,教師在教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去發現未知的問題,并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生活環境》這個課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實驗中所用到的物品和學習資料,給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分析和研討,然后讓每個小組對自己組內探討的結果進行分享,肯定會出現不同的結論,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給出正確的答案。通過這種探索性實驗課程,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性,加強分析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團隊的力量與探索精神。
三、鼓勵學生在試錯中不斷創新
阿西莫夫曾說過:“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科學地不斷進步是因為很多人敢于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問題,所有的成功都是從試錯開始。因此,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在遇到問題時,不一定立刻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可以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給出解決方向,讓學生在不停地嘗試中找尋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課題中,當學生學習到生態環境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后,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結構和成分。打開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了解到除了生物成分,還有非生物成分,如光、熱、水、土、氣。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愛上生物學科。
四、用好奇心激發創新性思維
好奇心是激發思維創新的前提。教師應該在生物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好奇欲望。在設計授課內容時,要注重懸念的設置,打開學生的求知欲,才能進一步地打開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研究生物組織中的原糖的實驗中,一般會采用蘋果為實驗原料,那么在實驗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懸念,如果實驗原料換成其他水果,比如梨,實現結果是否會發生變化,有沒有其他現象的產生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后產生思考,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
五、學會觀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學會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細致地觀察中才能讓思維打開。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不要全盤托出,要讓學生有觀察的過程,從觀察的現象中去探尋問題的答案。
六、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現如今,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要求愈來愈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影響著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授課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做好正向引導。現在的教育形式與傳統的教育形式不同,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在教師對知識點的不斷講解中機械的記憶。而現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進行自我提升,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是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多樣化的授課技巧。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能夠對學生有著更加全面的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新思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著深遠的意義。教師應該在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運用多樣化的授課手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讓生物中難以理解的知識用探索性實驗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充滿好奇心,在試錯中學會主動觀察、分析和探究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思維。生物學科靈活性較強,學生可以從生物的課堂中,找到可以發揮創新能力的平臺,培養出大批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玉琴.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體驗學習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6(23):38.
[2]胡旭鋒.淺談創新思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6):20.[1]
[3]趙中林.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17.
[4]吳俊明.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貴州省赫章縣第一中學?貴州?畢節?5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