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靜
摘要:群眾舞蹈是一種具體形式化的基層文化體現,具備基礎性強、藝術色彩濃厚等特點。本文結合群眾舞蹈輔導教學和創作的現狀,對群眾舞蹈的具體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并為促進輔導教學與創作的不斷融合,提出了加大宣傳力度、明確創作方向等針對性措施,以期通過切實可行的方法改善群眾文化基礎。
關鍵詞:群眾舞蹈;輔導教學;舞蹈創作
引言:
為進一步鞏固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成果,要致力于提高文化類活動的豐富性,其中群眾舞蹈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能實現素質提升。特別在群眾舞蹈的輔導工作中,要爭取特色化、系統化,并主動聯系情感表達,為舞蹈創作建立發展空間。對此,一定要了解有關輔導和創作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滿足文化追求。
一、群眾舞蹈輔導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是群眾舞蹈不同于專業舞蹈,其基本是由基層群眾自發編排、表現的,形式靈活且表現力強,有時還會具有特定的情感寄托意義。由于其具備強化身心健康的能力,所以參與群眾舞蹈學習和創作的群體也越來越多。因此,要進行必要的舞蹈輔導,一方面使群眾舞蹈更加傾向于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也為交流學習創造平臺。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的精神需求不斷豐富,群眾舞蹈的輔導和創作也要堅持以時代元素為背景,提高舞蹈文化的主創力,并在此基礎上,致力于規范化的改善。
二、群眾舞蹈輔導教學和舞蹈創作的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不足
目前來看,許多地區的群眾舞蹈開展都有目標規劃場所,甚至具備條件的還會配備音響設備,這一定程度上導致舞蹈編排受制于音樂曲目的選擇,并缺乏自主選擇權。針對上述情況,創作人員在進行輔導和創作時,一定要深入群眾,做好群眾想法和建議的搜集,并創新舞蹈主題。與此同時,設備的陳舊、場所的不固定等因素都會對舞蹈輔導教學和創作造成影響,甚至不具備群眾舞蹈創作的條件,這對于文化類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最大問題[1]。
(二)團隊建設不足
提高群眾舞蹈輔導教學和舞蹈創作的結合性,只具備群眾性基礎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要更為專業化的服務團隊建設,顯然在現階段的群眾舞蹈工作中是存在缺陷的。首先,參與輔導與創作的人員不足,影響編排效率。當然這與重視程度不足和宣傳力不夠有密切的聯系;其次,專業化創作的能力不強,導致舞蹈動作單一,表現力和美感都相對不足;最后,內部協調溝通的能力差,影響了工作質量,并且由于參與舞蹈的人員不穩定,也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
(三)過程嚴謹性不足
許多地區的群眾舞蹈形式化嚴重,并大多數都停留在娛樂層面的認識,不具備深刻的過程影響力。首先,舞蹈培訓和創作目的性強、人文性差,例如,很多地區在創作群眾舞蹈時,只考慮評比結果和隊形協調,缺乏人文內容;其次,未能做到以表現百姓生活狀態為主導,面子工程、形式主義嚴重;最后,群眾舞蹈的開展屬于公益性行為,所以有關的投入較小,參與熱情不高。
三、群眾舞蹈輔導教學和舞蹈創作相結合的具體措施
為了讓群眾舞蹈輔導和創作活動開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在具體過程中要根據文化素質的整體需求,做好輔導任務分解,避免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創作教學得以持續、有效的開展。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加大群眾舞蹈的宣傳力度
基層群眾舞蹈工作的開展是離不開宣傳工作所做的鋪墊的,對此,要拓展宣傳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并建立群眾舞蹈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的根本意識,這不僅關乎基層文化工作的成效,同時也對影響著群眾舞蹈輔導教學和舞蹈創作的結合性。在此過程中,政府群眾聯系部門要發揮主要作用,強調舞蹈輔導和創作的重要性,為大力開展群眾舞蹈服務工作造勢。例如,某鄉鎮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媒介,進行指導類舞蹈視頻的轉發,吸引群眾興趣,并立足于專業化的舞蹈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創作。此外,為保證各項工作的落實,還可以將群眾舞蹈的輔導教學和創作效果作為文化管理部門的考核指標,全面擴大群眾舞蹈的影響力[2]。
(二)明確群眾舞蹈的概念和發展方向
為更好的實現群眾舞蹈輔導教學與舞蹈創作的結合,另一關鍵措施便是明確群眾舞蹈的概念和發展方向,這是具有指向性意義的。根據調查分析得出,現階段的群眾舞蹈輔導與創作聯系性不強,而且目的性也相對不夠明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人們對群眾舞蹈的理解沒有達成一致性,從而導致輔導工作的基礎環節沒能對創作效果的高層領域造成影響。對此,首先要關注民眾呼聲,把大家想要通過舞蹈表述的心理行為和情感寄托收集起來;其次,對群眾舞蹈文化進行精準引領,提高技術動作輔導、創作的連貫性;最后,注意群體意識的打造,充分發揮群眾舞蹈的文化價值影響力。只有統一發展目標,群眾舞蹈輔導教學與舞蹈創作的結合性才具備可能。
(三)利用文化館開展群眾舞蹈培訓輔導
為鞏固舞蹈輔導與創作的結合性,指導老師要先從舞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性抓起。例如,某地區以鄉鎮文化館為載體,每周固定時間為大家詳細講解創作理論,并結合輔導動作,使參與群眾快速理解并記憶動作要領。與此同時,還要以國家所倡導的“全民健身”為契機,使群眾舞蹈的普及工作更專業、更具體。例如。成立舞蹈隊、樂隊等專業性質的團體,提高人員之間的默契度,培養責任感,從而使群眾舞蹈輔導和創作同步進行,從根本上建立聯系。
(四)合理使用舞蹈組合
群眾舞蹈的特點便在于一方面具有文化性,另一方面具有大眾性。為豐富群眾舞蹈的表現力,要注意使用成熟的舞蹈組合。首先,把握地域文化特色,將民族舞蹈引入群眾舞蹈。例如,新疆地區的民族舞具備動作美觀、感情豐富等特征,將其融入群眾舞蹈感染力更強。其次,引入外來舞蹈動作。例如爵士舞、拉丁舞等,從而通過文化解讀,使其合理應用在不同場合。最后,做好群眾舞蹈工作的經驗總結,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記錄編排的舞蹈,并通過反復研究總結新思路,為輔導和創作積累經驗。
四、結論
對群眾舞蹈輔導教學與舞蹈創作相結合的途徑進行討論分析,首先要了解群眾舞蹈的重要意義,然后充分把握群眾舞蹈的群眾基礎性和文化落地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創作內容的安排,讓群眾舞蹈的培訓工作更加的豐富多彩,從而推出特色化的民族活動,為做好系統性的群眾文化工作積累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于楊.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及輔導方法[J].戲劇之家,2020(34):112-113.
[2]何凈靜.談基層群眾舞蹈輔導中的教學細節[J].明日風尚,2018(04):162.
(深圳市文化館?廣東?深圳?4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