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語桐
摘要:目前,我國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這一背景下,優化環境治理體系,不僅有助于促進國計民生的發展,也可以實現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嘗試探討當前在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今后的優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環境;治理體系;優化
引言
眾所周知,環境是社會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環境的承載壓力也在不斷加大。積極地優化環境治理體系,實現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提上了議事日程。本文重點關注當前在我國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今后的具體優化策略,一方面,有助于促進環境治理實踐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為環境治理等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的補充與完善提供必要的借鑒。
一、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我國在當前的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環境治理主體責任體系有待健全。在進行環境治理發展過程當中,確定環境治理主體,不僅可以明確相關的責任,也為后續的環境問題的追責提供必要的依據。從目前來看,我國在環境治理主體責任體系健全發展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提升與發展空間。因此,在今后的環境治理體系的優化發展中,還應該在主體責任體系方面進一步地進行優化與升級。
其次,環境治理人才儲備體系有待完善。隨著我國環境治理工作的不斷開展,圍繞環境治理相關的人才在數量以及綜合素養水平發展方面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雖然我國高等院校加大了環境治理等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從具體的實踐來看,人才培養規格與環境治理相關的專業要求之間還有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環境治理綜合體系發展中,有必在相應的人才儲備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強化。
再次,環境治理制度體系有待健全。在當前的環境治理綜合發展中,圍繞環境治理相關的目標以及具體的方式方法方面,雖然,在相應的頂層設計以及法律法規方面進行了必要的出臺,但是,隨著環境治理中各種矛盾的不斷突出,積極地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在今后的環境治理體系優化發展中,還應該在制度體系方面進一步進行優化與提升。
最后,環境治理文化體系建設有待強化。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僅需要借助必要的人才制度以及相應的責任體系方面進行實施,還需要在相應的文化體系建設方面進行強化。充分地發揮出文化建設在環境治理中所具有的價值是當前,也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環境治理優化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總之,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我國當前的環境治理體系向前發展的過程當中,依然面臨著責任體系、人才體系、相應的制度體系和文化體系建設方面的不足。這些不足也為今后的環境治理體系的綜合發展指明了優化方向。
二、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在上文中,簡要地分析了當前我國在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從主觀層面來看,環境治理意識不足是主要原因。在進行環境治理過程當中,圍繞環境治理的主體以及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都需要廣大企業以及組織、民眾的參與,但是,由于受到宣傳不到位以及相應的組織引領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在環境治理的專業引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在今后的環境治理優化發展中,還應該在必要的主觀意識方面進行強化與改進。
另一方面,客觀方面的原因。環境治理涉及企業、事業單位、個人等諸多領域,圍繞環境治理的相關環節、相關內容需要進行系統地跟進,但是,我國在進行經濟發展資源統籌中,面臨著諸多的新課題、新挑戰,這一點也為整體的環境治理綜合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如何基于客觀層面的挑戰,優化環境治理的綜合效果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探討意義。總之,無論是主觀方面的原因,還是客觀方面的原因,在今后的環境治理發展中,有必要從其原因入手,進行相應的推進。
三、環境治理體系優化建議
環境治理是我國積極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基礎與方向,為了更好地優化我國環境治理體系,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于環境治理體系中的不足,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今后的優化發展建議。
首先,明確環境治理責任體系。在今后的環境治理過程當中,需要明確“誰污染,誰治理”的責任體系,進一步地提高相關企業的責任意識。明確環境治理責任清單,以責任清單為依據來開展相應的環境治理的評價以及相應的監督工作。需要強調的是,不僅需要在制度體系方面明確責任,還需要在相應的監管方面進行推進。只有這樣,環境治理體系的發展才能夠獲得更大層面的保證。
其次,加大環境治理人才培養力度。為了更好地應對新時期環境治理發展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在今后的環境治理發展中,還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圍繞人才發展進行系統的優化和推進。尤其是,以目標為導向,推進新時期環境治理等相關人才實踐能力、綜合素養、創新思維的提升,滿足新時期對環境治理相關人才的培養需求。在這過程中,我國應該充分地做好頂層設計,加大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工作力度,以此來適應新時期對環境治理的人才需求。
再次,優化環境治理制度體系。環境治理,需要建立在必要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只有以制度為基礎,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才能夠進一步地實現環境治理的常態化以及環境治理結果的穩定性。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需要在制度的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圍繞環境治理中的相關不足,在制度體系、相關內容方面,借鑒國際發展經驗進行必要的補充與完善;另一方面,還需要在制度的執行體系方面進一步優化。以制度為基礎來促進整體的制度作用的發揮,為今后的環境治理綜合發展提供更大層面的保障與支持。
最后,優化環境治理文化體系。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環境治理體系的優化需要,還需要發揮相應的文化制度體系的作用。在文化的宣傳、文化的引領以及環境治理、輿論的倡導方面加大力度。要充分發揮出主流媒體,在當前的環境治理中所具有的輿論引導作用。借助自媒體、融媒體平臺,完善相關的環境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公眾組織與個人,充分意識到環境治理與自身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參與環境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在今后的環境治理優化發展中,應該優化環境治理所需要的制度體系、責任體系、人才體系以及文化體系。只有這樣,我國環境治理體系所具有的作用,才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凸顯。
結語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的踐行“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這一背景下,積極地優化環境治理體系,對于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系統地分析了當前我國在環境治理體系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優化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促進該領域相關研究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崔晶. "運動式應對":基層環境治理中政策執行的策略選擇——基于華北地區Y小鎮的案例研究[J]. 公共管理學報, 2020(4).
[2]周宏春, 姚震.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J]. 環境保護, 2020, v.48;No.680(09):14-19.
[3]王學婷, 張俊飚, 童慶蒙. 地方依戀有助于提高農戶村莊環境治理參與意愿嗎?——基于湖北省調查數據的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0, 030(004):136-148.
[4]李瀟.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J]. 管理學刊, 2020, v.33;No.119(02):29-39.
(渤海大學法學院?遼寧?錦州?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