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11 月2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草案)》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草案)》。草案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進一步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要求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職責;進一步加大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12 月26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20 年12 月26 日通過,對刑法作出修改完善,自2021 年3 月1 日起施行。
例如,將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而不排除,仍冒險組織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現實危險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的;(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被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關設備、設施、場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險的整改措施,而拒不執行的;(三)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未經依法批準或者許可,擅自從事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以及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的。”
將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修改為:“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保薦、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其中包括“(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項目中提供虛假的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等證明文件,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
2 月26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為深刻吸取一些地區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提出: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強化全鏈條安全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強化基礎支撐保障、強化安全監管能力。
3 月29 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評分標準(2019 版)》的通知(安委辦〔2020〕2 號)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評分標準(2019版)》,并就做好2020 年第一批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評價工作的有關事項作出了相關規定。要求各地區要對照要求,聚焦目標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對標對表全面加強城市安全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各項措施任務的落實。
4 月1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51 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已經于2020 年1 月19 日第15 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0 年6 月1日起施行。《規定》包括總則,有關單位的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責任與義務,特殊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審查,特殊建設工程的消防驗收,其他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備案與抽查,附則共6 章43 條。
4月28日,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分2 個專題和9 個行業領域深入推動實施。其中,9 個行業領域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煤礦安全整治、非煤礦山安全整治、消防安全整治、道路運輸安全整治、交通運輸(民航、鐵路、郵政、水上和城市軌道交通)和漁業船舶安全整治、城市建設安全整治、工業園區等功能區安全整治、危險廢物等安全整治。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分4個階段進行,于2022 年12 月結束。
5 月6 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辦〔2020〕3 號)
《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方案》規定了指導思想、宣傳重點、任務措施和工作要求。其中,安全宣傳進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推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增強企業防控安全風險和應急處置能力。強化企業負責人安全責任意識,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培育企業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線,推動企業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
5 月30 日,《特別管控危險化學品目錄(第一版)》(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公告2020 年第1 號)公布
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制定了《特別管控危險化學品目錄(第一版)》,包括爆炸性化學品、有毒化學品、易燃氣體、易燃液體。其管控措施包括:建設信息平臺,實施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管控;研究規范包裝管理;嚴格安全生產準入;強化運輸管理;實施儲存定置化管理等。
7 月13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9 號)下發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已于2020 年7 月7 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0 年第5 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對《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統計管理辦法》等24 部規章予以廢止,其中包括《氣瓶安全監察規定》和《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
8 月19 日,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扎實推進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的通知》(應急廳〔2020〕34 號)發布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扎實推進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的通知》,要求:嚴格落實先培訓后上崗和持證上崗制度、大力推廣和規范網絡在線安全技能培訓、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實際操作培訓考試基地、加大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補貼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強化安全技能提升行動實施的績效管理。
9 月3 日,原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能源局、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煤礦勞動用工 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指導意見》(煤安監行管〔2020〕38 號)
原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能源局、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規范煤礦勞動用工 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指導意見》,提出: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規范從業人員工作時間、提高從業人員工資待遇、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等相關意見。
9 月11 日,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金屬冶煉一線崗位安全生產指導手冊的通知(應急廳函〔2020〕236 號)
應急管理部原安全基礎司組織有關中央企業,針對金屬冶煉高爐爐前崗和高爐煤氣凈化崗編制了安全生產指導手冊,供有關金屬冶煉企業選用。內容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應知應會、崗位主要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崗位安全風險控制和崗位應急管理。
9 月16 日,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處理規定》的通知(應急〔2020〕69 號)
為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鼓勵和支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參與安全生產監督工作,經商財政部同意,應急管理部印發《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處理規定》,要求嚴格保護舉報人員合法權益。
9 月18 日,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見》(科協發普字〔2020〕22 號)
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見》,主要任務包括:建立健全應急科普聯動協調機制;共建國家級應急科普宣教平臺;加強應急科普內容資源建設;開展應急科普主題宣教活動;強化媒體溝通協調等。
10 月10 日,工信部和應急管理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工信部聯信發〔2020〕157 號)
工信部和應急管理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 年)》,重點任務包括: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型基礎設施;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新型能力;深化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的融合應用;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支撐體系等。
10 月29 日,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鍋爐安全技術規程》的公告(2020 年第45 號)
市場監管總局對TSG G0001—2012《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9項鍋爐安全技術規范進行整合修訂,形成TSG 11—2020《鍋爐安全技術規程》,自2021 年6 月1 日起實施。
10 月31 日,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分類整治目錄(2020 年)的通知》(應急〔2020〕84 號)發布
應急管理部印發《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分類整治目錄(2020 年)》(以下簡稱《目錄》),要求:《目錄》作為對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實施分類整治的重要依據,各地區應急管理部門可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詳細目錄和實施辦法;推進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安全分類整治,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11 月20 日,應急管理部第31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令第4 號)
《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經2020 年11 月2 日應急管理部第31 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標準》規定了15種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并適用于判定各類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5 年12 月3 日公布的《煤礦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5 號)同時廢止。
11 月25 日,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調查制度》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統計調查制度》的通知(應急〔2020〕93 號)
為及時、準確、全面掌握生產安全事故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情況,應急管理部對原《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統計制度》進行了修訂,已經國家統計局審批同意。
其中,《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統計調查制度》主要調查安全生產行政執法人員基本情況、安全生產監管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檢查情況、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及責任追究情況等。《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調查制度》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單位的基本情況、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受傷人數(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事故具體情況等。
12 月28 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分工》的通知(安委〔2020〕10 號)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分工》(以下簡稱《工作任務分工》)經國務院安委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并報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工作任務分工》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等37個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規定了安全生產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