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好!
化學品生產單位生產過程中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存在哪些較大危險因素和易發生的事故類型有哪些?如何預防?
易安網友
易安網友,你好!
化學品生產單位生產過程中受限空間是指進入或探入受限空間進行的作業。作業過程中存在較大危險因素和易發生的事故類型有:
1.未對受限空間進行安全隔絕。
2.作業前,未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檢測。
3.未保持受限空間空氣流通良好。
4.未對受限空間內的氣體濃度進行嚴格監測。
5.當一處受限空間內存在動火作業時,該處受限空間內未嚴禁安排涂刷等其他作業活動。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未按規定著裝并正確佩戴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
7.未執行照明及用電安全要求。
8.受限空間外未設有專人監護。
9.受限空間外未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沒有備有隔絕式呼吸防護裝備、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器材及用品。
以上存在較大危險因素均容易導致中毒窒息、高處墜落、火災、爆炸事故甚至群死群傷重特大事故。
主要預防措施有:
1. 應該對受限空間進行安全隔絕,要求包括:
與受限空間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的方式進行隔絕。嚴禁以水封或關閉閥門代替盲板作為隔斷措施;與受限空間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封堵;受限空間內的用電設備應停止運行并切斷電源,在電源開關處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2.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檢測,檢測內容及達到要求包括:
氧含量為19.5%~21%,在富氧環境下不應大于23.5%;有毒物質允許濃度應符合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 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規定;被測可燃氣體或蒸氣濃度應不大于其爆炸下限的10%。
3.應保持受限空間空氣流通良好,可采取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必要時,應采用風機強制通風或管道送風,管道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4.應對受限空間內的氣體濃度進行嚴格監測,監測要求是:
作業前30 min 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監測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對上、中、下各部位進行監測分析;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監測人員進入或探入受限空間監測時應采取規定的個體防護措施;作業現場應配置便攜式或移動式氣體檢測報警儀,連續監測受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蒸氣和有毒氣體濃度,發現氣體濃度超限報警,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并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采取強制通風措施;作業中斷時間超過60 min時,應重新進行分析。
5.當一處受限空間內存在動火作業時,該處受限空間內嚴禁安排涂刷等其他作業活動。
6.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應按規定著裝并正確佩戴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進入下列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防護措施包括: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仍達不到有關標準要求的,應佩戴隔絕式呼吸防護裝備,并應拴帶救生繩;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仍達不到有關標準要求的,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及防靜電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防爆工具;存在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應穿戴防酸堿防護服、防護鞋、防護手套等防腐蝕用品;電焊作業,應穿戴絕緣鞋;進入有噪聲產生的受限空間,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進入有粉塵產生的受限空間,應配戴防塵口罩、眼罩等防塵護具;進入高溫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高溫防護用品,必要時采取通風、隔熱、佩戴通信設備等防護措施;進入低溫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低溫防護用品,必要時采取供暖、佩戴通信設備等措施;在受限空間內從事清污作業,應佩戴隔絕式呼吸防護裝備,并應拴帶救生繩。
7.照明及用電安全要求包括:
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等于36 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 V;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8.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作業監護人應承擔以下職責:
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風險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識;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不完善時,應制止作業;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受限空間的作業人數,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在風險較大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增設監護人員;作業過程中必須實行全過程監護,作業監護人在作業期間,不得離開作業現場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9.受限空間外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備有隔絕式呼吸防護裝備、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器材及用品;受限空間出入口應保持暢通;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不應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應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在有毒、缺氧環境下不應摘下防護面具;不應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離開受限空間時應將氣割(焊)工器具帶出;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高溫的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方式;作業結束后,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受限空間安全作業證有效期不應超過24 小時,超過24 小時的作業應重新辦理作業審批手續;作業期間發生異常情況時,嚴禁無防護救援;受限空間作業停工期間,應增設警示標志,并采取防止人員誤入的措施;使用便攜式、移動式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氣體檢測報警儀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檢測合格方可使用,特殊情況需要進行標準氣濃度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