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銀 王學平 蔣明 吳小兵
(江蘇省如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如皋 226500)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茄子可周年供應,但其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煙粉虱等多種病蟲的危害,重發田塊減產50%以上。面對種種病蟲害,菜農們通常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隨意增加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帶來了防治效果不理想、農藥殘留超標、品質和產量雙降等負面結果。為了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筆者于2014—2020年對冬春茄、夏秋季茄開展田間系統調查,掌握了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及發生規律,并開展藥劑防治煙粉虱等相關試驗,為生產上科學綠色高效防控提供技術指導。
2014—2020年,對如皋市茄子展開病蟲害調查,調查田塊包括普通大棚、連棟大棚、日光溫室以及露地種植的茄子,調查時間主要在3—10月,每隔5~7d調查1次,采取5點取樣,每點5株。其中病害調查病葉(花、果)率、病株率,蟲害調查百葉蟲量,茄二十八星瓢蟲重點調查百株卵塊數。
1.2.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江蘇省如皋市如城街道蔬菜園區茄田進行,日光溫室種植,田間長相一致。試驗時茄子處于結果期。田間煙粉虱發生量大,分布較均勻。
1.2.2 試驗設計
共設7個處理,制劑用量分別為50%氟啶蟲胺腈WG 5g·667m-2(美國陶氏益農公司)、25%吡蚜·噻嗪酮WP 20g·667m-2(江蘇鹽城雙寧農化有限公司)、25%噻蟲·吡蚜酮WP 6g·667m-2(上海升聯化工有限公司)、60%烯啶·吡蚜酮WG 10g·667m-2(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10%烯啶蟲胺AS 20mL·667m-2(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0%啶蟲脒WP 10g·667m-2(山東省淄博綠晶農藥有限公司)及空白對照。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40m2。試驗于2018年5月7日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噴霧,噴藥量為60kg·667m-2,以噴透、噴勻葉片正反面為宜。試驗期間未使用其它藥劑。
1.2.3 調查及計算方法
分別于藥后1d、7d進行調查,每小區調查5點,每點調查5株,每植株選取1個側枝,輕輕翻查葉片,記錄葉片上正反面所有煙粉虱成蟲量,計算百葉蟲量和相對防效。
防效(%)=(對照蟲量-處理蟲量)/對照蟲量×100
由表1可知,如皋地區茄子病蟲害種類主要有茄二十八星瓢蟲、煙粉虱、薊馬、紅蜘蛛、灰霉病、菌核病、黃萎病、綿疫病等。其中,薊馬、紅蜘蛛、菌核病、黃萎病等病蟲害總體輕發生。但連作田黃萎病發生重,病害顯癥期在6—8月,個別重發田塊死株率達7.9%?;颐共 ⑶讯诵瞧跋x、煙粉虱等中等或中等以上發生。尤以煙粉虱發生周期長,防治難度大,其成蟲和若蟲刺吸植物汁液,直接導致植株衰弱,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煙粉虱龐大種群,可分泌大量蜜液,誘發煤污病的產生,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表1 江蘇如皋茄子主要病蟲害發生概況
灰霉病主要在春季設施茄子上發生。灰霉病可危害葉、花和果實,危害花、果實將造成無效花、無效果,直接造成減產。田間主要以霉層上密密麻麻的分生孢子進行傳播擴散。2015—2020年3月中旬調查,苗期病葉率0.7%~2.3%;5月中旬花果期花被害率1.2%~8.7%,果實被害率0.1%~5.6%,尤以通風不良、濕度大的大棚內發生重。
田間調查發現,茄二十八星瓢蟲主要產卵于葉片背面,一般數10粒卵較緊密排列成卵塊,一張葉片上可產卵塊數塊。由表2可知,茄二十八星瓢蟲在如皋地區發生2代,1代產卵高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2代產卵期主要在7月下旬。初孵幼蟲群集危害,以幼蟲和成蟲啃食茄子葉片下表皮和葉肉,殘留1層上表皮,形成不規則的透明斑,嚴重時只剩葉脈,不僅造成減產,而且使被害果實帶有枯味,降低品質。

表2 2014—2020年如皋地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卵高峰期
針對茄二十八星瓢蟲,2020年6月24日、7月26日選定城北一農戶茄子田(面積200m2)進行人工抹除卵塊及初孵幼蟲試驗,將田分成東西兩半,分別采取人工除蟲卵措施和不除蟲卵措施,8月10日調查葉被害率,除蟲卵處理區25.6%,對照區82.3%,防效為68.9%。
2.4.1 發生規律
春季主要在春提早日光溫室或多層棚等保溫效果好的設施茄子上發生,尤以周年設施栽培的茄子等蔬菜地發生重。由于園區連棟大棚搭建應用,棚內溫濕度受人為控制幅度大,致使煙粉虱在部分設施茄子上重發生。夏秋季煙粉虱從溫室大棚逐漸擴散到露地或普通大棚茄子上發生危害。由圖1可知,秋季常年發生盛期8月下旬—9月中下旬,10月份后隨著氣溫下降,發生量自然消退。但年度間發生動態及發生程度有差異,2015年盛期7月下旬—8月下旬,較常年早;2014—2020年中發生,2014—2015年重發生,2016—2018年偏輕發生,2019—2020年中等偏重發生。

圖1 2014—2020年江蘇如皋秋季茄子煙粉虱發生動態
2.4.2 藥劑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各處理區藥劑對煙粉虱的防效,藥后1d50%氟啶蟲胺腈WG防效最好,防效80%以上,其次為10%烯啶蟲胺AS、20%啶蟲脒WP、60%烯啶·吡蚜酮WG,防效在70%~80%,顯著好于25%吡蚜·噻嗪酮WP、25%噻蟲·吡蚜酮WP。藥后7d各藥劑防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50%氟啶蟲胺腈WG防效仍最高,74.2%;其次為10%烯啶蟲胺AS、20%啶蟲脒WP,分別為70.4%、67.9%;其它藥劑60%烯啶·吡蚜酮WG、25%吡蚜·噻嗪酮WP、25%噻蟲·吡蚜酮WP防效較差。

表3 各藥劑對煙粉虱的防治效果
為有效控制茄子病蟲的危害,廣泛采取綠色防控措施,集成應用農業措施、物理手段、人工摘除病葉、人工抹除蟲卵塊以及化學防治手段,保障茄子優質高產。應加強輪作[1]。連作田黃萎病等病害重,因此應每隔2~3a與蔥蒜類蔬菜或水稻輪作換茬,以控制黃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加強肥水管理,切忌大水漫灌,設施大棚內及時通風換氣,增強植株抵抗力,創造不利于病害的生境。統籌安排農事操作。茄子定植活棵后,結合吊繩,即開始懸掛黃藍板,懸掛20cm×25cm黃板80~100張·667m-2左右,以誘殺煙粉虱、薊馬等成蟲,黃板底部略高于植株頂端,板上粘滿蟲子時,及時更換粘板[2]。茄子生長期結合整枝等農事操作,將病葉、病花、病果用方便袋裝好清除出棚,以控制分生孢子繼續傳播擴散,減少田內病菌侵染源。同時及時清除田內外的雜草,破壞病蟲適生環境。于6月下旬、7月下旬茄二十八星瓢蟲產卵高峰期,人工抹除田間卵塊及初孵幼蟲,減輕其危害。當田間煙粉虱發生量大時,需及時開展化學防治以迅速壓低蟲量。煙粉虱藥劑防治試驗表明,氟啶蟲胺腈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較好。建議在防治煙粉虱時優先選用氟啶蟲胺腈,烯啶蟲胺、啶蟲脒等藥劑與其輪換使用,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對于施藥次數及是否需要化學防治其它病蟲害,視田間發生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