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郭超 唐魯峰

[摘? ?要]義務教育學校內涵發展是建立在外延發展的基礎上,追求內在本質和內生力量的發展。它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必然選擇。山東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學在辦學條件與教育機會得到基本保障后,秉持“底線標準+特色發展”的理念,深入挖掘促進自身發展的各類優勢資源,積極探索有質量、有效益、有特色的發展模式,以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
[關鍵詞]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優質均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全面提高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的根本舉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宗旨是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每個學生公平地接受高質量教育、實現個性發展創造條件[1]。山東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淄川二中)以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的創建為契機,注重挖掘內部潛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效益和美譽度,推動學校內涵建設,進一步向內生化、精細化和個性化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二中特色的縣域中學樣本,讓六萬多名居民子女真正在家門口享受到了高品質教育。具體實踐路徑如圖1所示。
一、學校內涵建設的基本原則
1.方向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用“九個堅持”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其中一個“堅持”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淄川二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大方向,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為根本宗旨,以“綜合協同育人”為根本途徑,以“四個服務”為根本要求,以“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根本特征,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依靠,堅定不移地推動學校內涵建設。
2.與時俱進原則
學校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教育與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學校建設不可能一次性定位,而應與時俱進。由于課程教學改革是學校建設的中心環節,因此其必然成為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時代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必然選擇。淄川二中在充分認識學校內涵建設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也重點強調時代特色,認真實踐“為學生的明天思考,為學生的未來設計”的辦學思想,讓校園充滿生機與活力。
3.特色性原則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并非同質化發展,依托區域發展實際而推進學校特色建設是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淄川二中根據實際情況,找準學校特色建設的突破口,明確辦學方向,提出“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文明素養為主體,以藝體及科技創新特色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策略,逐步形成品牌教育;同時提出“打造精神特區,推進優質發展”的管理思路,深入挖掘本校特色資源,逐步形成特色教育。其中,“特區”二字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有“特色”,不一樣;二是有“特長”,不一般;三是有“特效”,不平庸。
二、學校內涵建設的特征
1.內生化發展
優質均衡發展更多體現在關注以師生為中心的資源優化問題,尤其是師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內在素質與態度以及教學資源的優化情況。2019年,淄川區委、區政府投資及學校自籌資金合計近1600萬元,用于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創建工作。由此,一直以來制約學校教育發展的經費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而推動學校的內生發展也就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淄川二中提出了“陽光健康、天天向上,各展其才、人人成功——把學校打造成‘精神特區’”的管理思路,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努力抓好“黨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團隊建設、課程領導、盤活資源、改革創新、校長自我發展”七項工作內容,優化內部資源配置;逐漸形成“校長有目標、教師有追求、學生有理想”的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挖掘與培育自身潛能和特色;圍繞“著眼學生未來,發展核心素養”的辦學目標,提高學校管理效能,構建全面育人新機制。
2.精細化發展
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應從注重增加投入、擴大規模、提升速度的外延式粗放型發展,轉向更注重過程管理、尊重規律、強調內在積累與提升的精細化發展。淄川二中以推進各項工作的精細化為原則,在注重單項推進的同時,關注配套匹配,提出了“1123”發展思路,即: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優質均衡創建為主線,以隊伍和機制問題為迫切問題,以安全、師德和黨風廉政為底線和紅線。學校現階段的建設與發展兩大任務互相關聯、層層推進,既關注全局,也注重各個發展環節的銜接;既關注基礎成長,也注重各項建設成果的積累,從而不斷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
3.個性化發展
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其內涵應該是統一性與個性發展的有機結合。其中,統一性體現的是國家意志,是時代和社會對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個性發展體現的則是個體的教育需求,關注的是教育的終極目的[2]。淄川二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極力打造“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素質教育,特別提出了“各展其才,人人成功”的辦學理念,營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環境。在統一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教育學生“認識自我、建構自我、超越自我、奉獻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個性需求追求更高的目標,并通過由淺入深的“反復成功”,逐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最終實現“自主成功”。
三、學校內涵建設的策略
1.鑄品牌:明確定位,強化特色
淄川二中深入分析了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在明確發展定位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培育本校特色。學校秉承“各展其才,人人成功”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全面、自主、持續而有個性地發展。特別是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注重發展羽毛球、足球、田徑、射箭、攝影等優勢特色項目,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同時,堅持科學訓練,實施以賽促練,不斷提升學生的競技水平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2.強隊伍:層級發展,優化師資
學校關注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實施教師層級發展機制,抓好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班主任等關鍵人物的工作,并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堅持“教師第一”,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素養。同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師梯隊發展力度,優化師資力量。
3.優課堂:提升教學,深化變革
淄川二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課程教學改革為抓手,根據各學科特點打造具體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按照“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總體思路,創建“1-3-5-7興趣課堂”教學模式,并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4.建文化:推陳出新,美化環境
淄川二中提出了“優美環境建設好、文化特色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的校園文化創新途徑,依托優質均衡發展成果——新建綜合樓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和校園文化工程,解決了功能室不足和大班額問題,改善了各類課程的教學條件,同時更新了以儒家傳統和文明創建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提煉了學校精神。此外,還以課程教學、學校活動、文化建設等為抓手,以點帶面,反哺學校文化價值追求,凸顯學校文化特色;同時,通過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建設城市學校少年宮、拓展校外活動陣地,以及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等,豐富校園文化建設與傳播的載體,最大程度地提升學校內涵。
5.夯制度:機制保障,細化管理
管理制度校本化是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保障。隨著特色學校發展規劃逐步落地,淄川二中將辦學理念、育人目標、運行機制和以辦學理念為核心的“三風一訓”校園文化寫入《學校章程》,作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靈魂與主線。同時,制定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內容包括學校三年發展總目標、年度目標、重點任務以及基于學校辦學理念的三年發展愿景,并描述了未來三年學校發展所能實現的理想狀態。長效機制的運行,可以為特色學校建設的未來“護航”,使學校管理體制更加精細化,從而為學校內涵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面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要堅持穩中求進和內涵發展兩個基本原則[3]。其中,內涵發展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必然選擇。只有堅持以內涵發展為核心,才能充分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確保學校內涵發展之路越走越廣。
參考文獻
[1]韓平.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路徑[N].人民政協報,2021-06-09.
[2]彭波.義務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內涵要求及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23):9-12.
[3]陳寶生.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J].人民教育,2017(Z1):12-26.
(責任編輯 郭向和? ?校對 姚力寧)
222150118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