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劉文利
【關鍵詞】《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全面性教育;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G44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1)00-0000-00
【作者簡介】1.李佳洋,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讀;2.劉文利,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發布。《規定》中明確寫入了“性教育”的內容,這是我國政府、教育部等對性教育在提升學校安全的重要性上的肯定與支持。事實上,《規定》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全面性教育(以下簡稱“性教育”)內容,對《規定》中的性教育內容進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國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對性教育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方面的重要性的認識。
《規定》全文包含8個章節,分別是總則、一般保護、專項保護、管理要求、保護機制、支持與監督、責任與處理和附則。本文就《規定》中的前5個章節進行性教育內容分析。
一、“總則”章節中的性教育內容分析
從“總則”中的第一條可以看出,《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等法律法規制定的。而《未保法》中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這是對性教育實現未成年人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的認可和體現。因此《規定》在制定之初,本身就已具備包含性教育內容的基礎和法律依據。
從“總則”中的第三條和第四條可以看出,《規定》強調關心愛護、平等包容、溝通交流、尊重學生權利等教育理念,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旨在實現學生的合法權益。這些條文的宗旨和理念與性教育高度一致。性教育的開展目的是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通過傳遞尊重、平等和包容等價值觀,幫助學習者掌握一定的知識、態度、技能和價值觀,建立相互尊重的社會關系及性關系,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的實現。
二、“一般保護”章節中的性教育內容分析
在第二章“一般保護”中共有十二條條文,內容包括人身安全、人格權益、平等保護、自由保障、受教育權、休息權、財產權、肖像和知識產權、參與權和申訴權。這些內容顯示了《規定》對學生基本權利的尊重和重視。在性教育中,人權原則是其理念基礎。性教育建立在對包括兒童權利在內的普遍人權的理解之上,它倡導所有人享有健康、教育、信息平等和無歧視的權利。性教育基于人權的教育方式還包括提升學習者的權利意識,鼓勵他們了解自己的權利,承認和尊重他人的權利,并幫助那些權利受到侵犯的人。在受教育權的內容中,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接受性教育的機會亦是每一個學生應享有的受教育權。因此,要真正實現學生的受教育權,為學生提供性教育是不容忽視的教學內容之一。
三、“專項保護”章節中的性教育內容分析
在第三章“專項保護”中共有七條條文,這七條內容分別是防控要求、預防欺凌教育、預防機制、欺凌制止、欺凌關注、欺凌處置、防止性侵和入職查詢。防止欺凌和性侵害是性教育中實現兒童安全、尊嚴、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防止欺凌和性侵害教育雖不等同于性教育,但它是性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以性教育體系的各項內容為鋪墊的基礎上實施教學,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相應的知識、態度和自我保護技能。
四、“管理要求”章節中的性教育內容分析
在第四章“管理要求”中共有十六條條文,主要從學校管理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保護措施。內容包括校規管理、教學管理、讀物管理、安全管理、藥品管理、體制管理、心理健康、禁煙禁酒、校車管理、網絡管理、教師管理和校園管理。這些內容與性教育中的人際關系、信息與通信技術、暴力與安全保障、人體與發育、健康與福祉技能、溝通與協商技巧等多項內容關系密切,相互融合。因此,學校教師或教職工在對學生進行上述管理工作時,若自身對性教育知識掌握不足,缺乏有效的溝通技能,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管理質量的下降。
五、“保護機制”章節中的性教育內容分析
在第五章“保護機制”中共有九條條文,內容分別涉及專職機構、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專業合作、學生參與、家校溝通、強制報告、首問責任和特別保護。其中,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等內容與性教育中人體與發育、性與性的生命周期、社會規范、青春期發育、身體意象、生殖、認識與減少性傳播感染風險、暴力與安全保障等多項內容息息相關。若要促進專業合作和家校溝通,開展強制報告等工作,更離不開對性教育中決策、溝通、拒絕與協商技巧等內容的學習。
較《規定》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的《規定》在第五章“保護機制”中的第四十二條中明確提出了性教育的內容:“學校要樹立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利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健康教育、禁毒和預防艾滋病教育等專題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該條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性教育與青春期教育并行出現,說明《規定》的制定者能夠充分認識到,性教育不僅僅是青春期教育,而且是涉及全學段的教育內容。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條款中所提及的開展性教育的目的范圍已不僅局限于防范性侵害,而且拓展到生理健康知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們也能看出《規定》的制定者對性教育的豐富內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綜上所述,《規定》中所體現的豐富的性教育內容表明,若要實現學校對未成年人的有效保護,學校教師對性教育知識、態度和技能的學習十分重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性教育,不僅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從國家層面,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的實施推動國民提高對性教育的認識水平、知識水平等。如今,我國政府以及教育部門對性教育越來越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法律法規政策將性教育納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性教育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他們不僅能夠為性教育工作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參考,還能夠為性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實踐經驗支持。
399950058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