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第一幼兒園 曾少芳
場景化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有效地將抽象性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通過直觀化和生活化的場景進行呈現;幼兒則通過場景化的學習在良好的課程環境中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獲取和掌握,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想要充分發揮場景化教學的效果,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幼兒的現實情況來進行場景化課程的設計與實踐,這也是幼兒教師在場景化教學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場景化課程主要是將知識轉變成相應的學習場景,使幼兒的學習回歸到相應場景內,實現知識的抽象學習向直觀學習轉變。當幼兒帶著相應任務或目標參與到場景中時,通過和場景的互動就能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獲取,能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場景內,并完成相關知識的掌握。
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等場景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并將其當作幼兒教育的活教材;同時在相應的場景內,幼兒能夠和場景內的人、物和情境進行互動,實現個性化和主動性的教育效果,從而有效避免幼兒園教育出現小學化的傾向;另外,場景指向于學習經驗,但并非任何場景都能夠用作幼兒學習,教師則需要按照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來進行場景的篩選和設計,從而引導幼兒獲取場景內有益的知識經驗。
在幼兒園教育中,場景化的課程具有顯著特征。
在場景化的課程中,幼兒并非呈現出被動的學習狀態,而是能夠和場景內的材料、同伴和教師主動、充分地互動。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家庭或者社區,場景化的課程都需要重視幼兒的主動學習與積極互動,再根據幼兒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場景的選擇和設計。
幼兒的生活中存在著豐富多樣的場景,而這些場景都可以作為場景化的課程資源。根據幼兒的生活環境,結合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選擇和設計出真實性和生活化的場景課程,從而促進幼兒對本土文化內涵進行深入體會與探索。
場景化的課程蘊含著諸多可供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知識經驗,教師將教學目標巧妙滲透于場景課程內,幼兒則通過對場景的探索和體驗促進自身水平的不斷提升。另外,盡管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等場景具有獨立性,但它們的教育功能又是相互補充的,在場景化的課程中,需要關注和重視這些場景的互相融合,對各類教育資源進行綜合開發與整合,從而為幼兒建立科學有效的學習場景,使幼兒教育形成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力。
通過在幼兒園進行場景的有效創設來發揮環境的教育效果,以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生活場景是幼兒園場景化設計的重要部分,幼兒對生活化的場景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師在場景化的課程設計中可以對真實生活的場景進行重點關注。
在生活化的場景設計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回歸生活的本質。比如,在培養幼兒的生活經驗時,我們為幼兒建立了真實的活動場景——小廚房,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家庭背景和身高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再結合班級空間的整體布局在靠近水源的區域設置小廚房操作平臺,并在操作平臺的前方設計屏風實施隔斷處理;然后再擺放一些餐桌,構成餐廳的生活化場景;最后按照廚房空間陳設的規律進行材料區、清潔區和加工區等格局的設計,讓幼兒在真實場景內體驗生活。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需要設計一些探索性活動場景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比如,我們在幼兒園內設置了自然科學課程場景,讓幼兒可以在其中進行自主探索。
我們為幼兒布置了相應的任務,帶領他們在自然角進行種植,并設置相應問題:“你想在自然角種植哪些種子?”“這類種子需要怎樣的生長條件?”……幼兒根據問題和任務開展種植前的調查活動,在收集和掌握相關的種植知識后就可以進行種植體驗了。從收集相關知識到種植過程,都促進了幼兒對相關知識的主動獲取和學習,提升了幼兒的自然科學實踐能力。
另外,我還在自然角附近放置了一些尺子和繪本等,讓幼兒借助這些工具對種子的生長和變化進行測量與記錄,這樣就能系統性地引導幼兒完成場景內的自然科學實踐。通過此類探索性活動場景的設計,其呈現出目標導向、鼓勵探索、知識獲取、實踐操作、實驗發現和總結等過程,這對促進幼兒知識探索興趣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皆具有重要意義。

在場景化課程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問題的導向作用引導幼兒探索與學習,而在問題探索的場景中,教師則需要充分關注幼兒的主動學習和興趣需求,以此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
教師可以在班級或者教室附近設置實驗角,并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場景化的設計。比如,在教學活動中,我先為幼兒精心設置探索性的問題:怎樣讓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并為幼兒提供水和橡皮泥,讓幼兒根據問題嘗試動手操作。于是幼兒不斷嘗試各種方法,有的將橡皮泥壓縮成薄餅,有的將橡皮泥做成面條,但結果橡皮泥都會沉下水,于是幼兒開始疑惑和思考。此時,我提示幼兒模仿水面小船進行橡皮泥的制作,而在幼兒將橡皮泥制作成中空小船后,橡皮泥果然浮在了水面,然后我再讓幼兒思考并根據此種現象繼續進行嘗試。
最后,進一步啟發幼兒的思維,讓他們去水盆邊選取一些別的物體進行嘗試,觀察其他物體是否會沉下去,再想一想為什么會沉下或者漂浮。幼兒不斷將其他物體放到水里,他們發現海綿和乒乓球等一些輕的物體會浮于水面,但是將比較重的西瓜放于水里竟然也能浮于水面,“為什么這么重的西瓜也沒有沉下去呢?”幼兒開始思考、探索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有效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促進了其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場景化的課程設計中,我們對家長資源進行了有效開發和利用,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場景化學習中,利用各類豐富的助教活動幫助孩子豐富生活經驗,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比如,在制作元旦美食“湯圓”時,我邀請孩子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老一輩家長的美食制作經驗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在制作過程中,家長首先帶領孩子和面,接著拿一小團和好的面粉搓圓再壓扁,然后在上面放一些餡料,再放回手心搓圓,于是美味的湯圓就做好了。此次活動為幼兒帶來了真實豐富的生活體驗,還能從做湯圓的過程中拓展更多的民俗美食文化,以增加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這樣的活動對幼兒的生活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家長也能夠從中看到孩子更多的潛在可能。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持續性發展,家長可以在家里為孩子們準備一些必要的塑料刀具、墊板、盤子等,引導幼兒制作一些簡單的美食;還可以讓孩子進廚房幫助媽媽擇菜、洗菜,從而效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提升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場景化教學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中的有效運用能夠促進幼兒學習效果的提升,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充分發揮場景化教學的作用,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場景化教學的必要性,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場景化課程的科學設計和實施,這對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