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君 邢慧君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 江蘇南京 211300)
小兒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具有病情發展較快、容易反復發作且久治不愈等特點。其臨床癥狀主要是喘息、氣促、胸悶等。因為患兒年齡較小,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且自身免疫力較弱,所以,他們一旦發病,就起病較急,病情容易加重,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出現氣道痙攣,從而導致窒息死亡[1]。相關研究表明,在哮喘患兒的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可以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本次選取在我院進行診治的80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在哮喘患兒的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對其哮喘發作頻率及通氣功能的改善作用,現分析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80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應用的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將所選患兒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5.35±1.42)歲。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44±1.33)歲。本次研究選取的患兒均符合小兒哮喘診斷標準。在研究進行前,患兒家屬已大致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批準進行。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接受整體護理。整體護理的具體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患兒在哮喘急性發作時極容易出現窒息,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針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兒的溝通交流,根據其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患兒了解哮喘發作時的主要癥狀、不良反應情況及防治措施等,有效緩解其因疾病產生的恐懼感,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2]。
2.健康宣教。醫護人員要向患兒及家屬講解關于哮喘的知識,包括哮喘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引發該病的原因、臨床治療方式及治療后能夠達到的療效等,加強患兒及家屬對哮喘的自我監測,并耐心回答患兒及家屬的疑問;除此之外,還應指導患兒家屬監測患兒的通氣狀況,詳細記錄患兒每天的臨床表現和用藥治療的具體劑量;告知患兒家屬用藥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和用藥不良反應,指導患兒及其家屬掌握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的正確方法,了解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對于治療小兒哮喘的重要性[3]。
3.飲食護理。醫護人員要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讓患兒及家屬充分了解其病情需要長期以清淡飲食為主,并鼓勵患兒多食高纖維且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禁食辛辣油膩、海鮮或太過甜膩的食物,在治療過程中,還要禁食涼性食物。
4.用藥指導。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哮喘發作情況,定期檢測其肺功能指標。患兒一旦發生氣道痙攣,應予以其霧化吸入β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緩解。哮喘容易引起患兒體液不足,因此,醫護人員要適當為其補充體液,以免痰液太過粘稠,還要密切觀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避免患兒發生低氧血癥。
5.運動指導。定期的運動鍛煉可以提高患兒自身的免疫力。醫護人員要鼓勵患兒進行適量的運動,但要注意不能過度運動,而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運動方式。患兒應盡量不在粉塵較多的地方運動鍛煉,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4]。
本研究觀察兩組患兒哮喘發作情況及通氣功能情況,并記錄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對比。通氣功能情況主要記錄的是兩組患兒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及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等肺功能指標。
本研究將數據納入SPSS 22.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χ±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頻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哮喘發作頻率比較(±s)

表1 兩組哮喘發作頻率比較(±s)
組別 例數/例 發作頻率/(次/天)觀察組 40 2.14±0.23對照組 40 4.29±1.01 t—13.127 P—0.000
觀察組患兒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及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等肺功能指標均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例 FVC/L PEF/(L/min) MVV/(L/min)觀察組 40 2.48±0.58 212.48±11.48 51.23±15.38對照組 40 1.63±0.42 169.37±10.28 63.22±10.79 t—4.616 17.693 4.036 P—0.000 0.000 0.000
近些年來,小兒哮喘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患兒一旦發病,就會出現喘息、氣促、胸悶等癥狀,不僅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而且會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5]。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哮喘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治療和護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他們受疾病的折磨,會產生煩躁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研究證明,在對患兒的治療過程中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和患兒情緒,提高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在哮喘患兒的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指導患兒堅持健康飲食,針對患兒因病情產生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同時,指導患兒進行規范性用藥;對其進行健康宣教,讓患兒及其家屬對哮喘疾病形成正確的認知,強化了自我監測疾病的能力;在患兒哮喘緩解階段對其進行運動指導,使其通過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接受整體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頻率明顯降低,肺功能情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兒相比,總體臨床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在哮喘患兒的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不僅能降低患兒哮喘發作的頻率,而且有利于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緩解其哮喘癥狀,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