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君 徐文君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 江蘇南京 211300)
對于嬰幼兒來說,肺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臨床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好發于北方的冬春季節。大量臨床醫學案例已經證實,絕大多數的肺炎患兒都是由于病原體感染或誤吸羊水、油類物質或過敏反應而出現的肺部炎癥。幾乎所有的小兒肺炎患者都會出現發熱、呼吸急促困難及肺部啰音等癥狀,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為了促使小兒肺炎患者盡快痊愈,干預性護理須及時實施。本文分析、探討延續性護理在小兒肺炎治療過程中的實際效果與應用價值。
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4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20例,男性患兒有11例,女性患兒有9例,年齡為(6.75±1.45)歲,肺炎病程為(6.65±1.77)天,入院治療時的體溫為(39.32±1.23)℃。研究組20例,男性患兒有8例,女性患兒有12例,年齡(6.78±1.26)歲,肺炎病程為(6.68±2.13)天,入院治療時的體溫為(39.14±1.29)℃。對照組與研究組的臨床醫學資料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2.不伴有嚴重內科疾病;3.無精神疾病;4.無凝血功能障礙。
本研究對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性護理,且在護理階段積極、主動地與患兒家屬溝通、交流,向患兒家屬詳細介紹有關小兒肺炎的知識,幫助患兒家屬正確、客觀地看待小兒肺炎疾病,為患兒實施用藥指導,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本研究為研究組患兒提供延續性護理干預[1]。1.為患兒建立檔案信息,即在出院前為研究組患兒建立健康類檔案,準確無誤地填上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聯系方式等。醫院要成立專門的延續性護理小組,并定期在組內召開護理工作研討會議,對護理階段存在的問題、處理方法進行研究討論。2.強化對患者的隨訪工作。醫護人員每周至少要對患兒進行一次電話形式的回訪,做好小兒肺炎患者出院后的藥物指導;要加強與患兒家屬的聯系,指導家屬更好地為患兒實施日常看護,尤其要做好飲食方面的護理,避免患兒攝入刺激性過強的食物,保證患兒攝入足夠營養。3.為患兒實施生活指導,做好患兒病情監測工作。在患兒出院后,醫護人員要監測其康復情況,加強對患兒的生活指導,讓家屬能夠根據患兒的運動偏好帶領患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果患兒出現了病情反復或其他不良癥狀,家屬就必須密切關注患兒的身體情況或及時就醫問診。開展延續性護理15天后[2],本研究對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
本研究觀察并統計兩組患兒治療后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痰鳴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研究組患兒治療后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痰鳴音等的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都要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小兒肺炎雖說是一種常見疾病,但由于患兒年齡過小、抵抗能力較為低下,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小兒肺炎確實是嬰幼兒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小兒肺炎在臨床上也被稱為支氣管肺炎或小葉肺炎。這種肺炎多發于冬春兩季,但如果氣候驟變,也有可能導致體質較為孱弱的孩子罹患此病。因此,有些患兒在夏季也會患上肺炎。而從地區來看,北方地區的孩子多是在冬春兩季患病,華南地區的孩子反而是在夏季發病較多[3]。
表1 兩組患兒癥狀的改善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癥狀的改善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例住院時間/天研究組 20 4.13±1.07 3.42±0.69 4.08±0.77 4.14±1.01 3.93±0.66對照組 20 8.34±1.23 7.45±0.82 7.13±1.05 7.84±1.23 7.84±0.89咳嗽消失/天喘息消失/天肺部啰音消失/天痰鳴音消失/天t值 — 11.548 7 16.817 2 10.475 5 10.396 7 15.781 4 P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患兒起病的速度分為兩種,一種為急驟型,一種為遲緩型。急驟型的患兒會出現發熱、嘔吐、煩躁、憋喘等癥狀。患兒在發病前可能會出現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早期的體溫多在38℃至39℃之間,甚至有些患兒的體溫會達到40℃左右。急驟性發病的患兒主要表現為馳張型或不規則地發熱。新生兒可能出現不發熱或體溫不升等問題。而一些體質較弱的孩子起病都比較遲緩,發熱時體溫也不是很高,且咳嗽與肺部體征都不算很明顯,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嗆奶、嘔吐及呼吸困難。
小兒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有如下幾種。1.咳嗽。咳嗽是臨床上肺炎患兒的常見癥狀,一般在患兒早期就會表現出來。開始時,患兒只是干咳,恢復期間的咳嗽則會增多。在這個階段,患兒咳嗽是有痰液的。有些新生兒、早產兒可能不會出現咳嗽的現象,僅表現為口吐白沫等。2.氣促。患兒的氣促問題一般發生在發熱、咳嗽之后,有明顯的呼吸淺表、頻率加快等現象。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在呼吸時還會呻吟。3.呼吸困難。患兒口周或指甲呈青紫色,且伴有鼻翼扇動。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會出現點頭狀的呼吸形態。有些患兒會不由自主地將頭朝后仰,以便更好地呼吸[4]。
在為小兒肺炎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護理干預也不能少。科學、有效的護理辦法能夠明顯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效果。而延續性護理就是一種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有效的護理方式。從醫學護理的角度來說,延續性護理強調的是從醫院到家庭的協作性、連續性護理,通過對患兒的康復情況進行定期隨訪、為患兒家屬提供指導來促進患兒的康復。本次研究為對照組患兒實施了常規護理,為研究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延續性護理。最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的康復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患兒,且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確實能夠改善患兒的身體情況。護理工作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而且能縮短患兒住院的時間,更新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識[5],能引導家屬更好地為患兒實施科學、高效的護理。因此,延續性護理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