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郭琳,張松,侯紹章
1.寧夏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寧夏銀川 750004;2.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銀川 750004;3.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寧夏銀川 750004
肝細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種最多發的肝原發性腫瘤,致死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1]。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存在于超過80%的HCC患者中[2],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染HBV,這說明早在HCC癌前病變階段男女之間的差異就已經存在[3]。有研究認為雌二醇可通過激活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在抑制肝癌細胞增殖和介導癌細胞凋亡方面起到重大影響,并對HBV相關的肝癌進展起到保護作用[4]。近些年研究發現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尤其是在胞核內表達的激活AR在HCC癌細胞及癌旁肝細胞中的表達與病理組織學分級[5]以及預后[6]有關。HBV感染是HCC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且機體對于病毒感染的應對也存在性別差異[7]。該研究回顧性選取2016年6月—2020年12月240例HBV相關HCC病例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性激素受體(AR、ER)在HBV相關HCC癌及癌旁組織的表達情況,以期在HBV相關HCC患者的診斷、治療、預后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來源于回顧性選取寧夏某醫院病理科確診為HCC患者的相關臨床(包括年齡、性別等)及病理資料(包括癌細胞分化程度、mVI分級、癌旁組織有無肝硬化、有無衛星灶等),經納入、排除標準篩查后共計HBV相關HCC患者240例,從上述240例HBV相關HCC病例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分別從女性52例和男性188例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抽出HBV相關HCC患者54例(女25例,男29例,平均年齡55歲)的組織蠟塊行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檢測。
使用IHC檢測AR、ER在54例HBV相關HCC癌及癌旁組織標本中的表達情況。將組織經常規處理、切片后,按照說明書操作進行免疫組化染色。
運用半定量計數評估癌細胞及癌旁肝細胞中AR、ER的IHC染色,陽性結果以腫瘤細胞和(或)癌旁肝細胞內出現棕黃/黃褐色顆粒為標記。每張切片任意觀察5個高倍鏡(×400倍)視野,計數100個細胞/視野后取平均,細胞無染色或陽性細胞數<5%為(-),≥5%為(+)。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R在HBV相關HCC癌細胞及癌旁肝細胞中的表達情況
AR陽性定位于細胞的胞漿和(或)胞核,陽性呈棕黃/黃褐色(圖1、圖2)。在54例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AR陽性表達率分別為癌細胞核陽40.7%(22/54)、漿陽3.7%(2/54)、核漿雙陽0.0%(0/54),癌旁肝細胞核陽1.9%(1/54)、漿陽9.3%(5/54)、核漿雙陽85.2%(46/54),且AR在癌細胞與癌旁肝細胞間的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AR在HBV相關HCC癌及癌旁肝細胞中的表達情況[n(%)]

圖1 HBV相關HCC癌細胞中AR的表達(×400倍)

圖2 HCC癌旁肝組織中AR的表達(×400倍)
2.2 ER在HBV相關HCC癌細胞及癌旁肝細胞中的表達情況
ER陽性定位于細胞的胞核,陽性呈棕黃色(圖3)。在54例HBV相關HCC癌及癌旁組織中,ER在癌細胞中表達率為0.0%(0/54),在癌旁肝細胞中則為75.9%(41/54),癌及癌旁組織間的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圖3 HBV相關HCC癌及癌旁肝組織中ER的表達(×400倍)

表2 HBV相關HCC癌及癌旁組織中ER的表達情況[n(%)]
HCC是最多發的肝細胞源性惡性腫瘤,而HBV感染、男性在HCC發展中屬于重要因素[2,7]。目前有關AR及ER在H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機制未像其他激素依賴性腫瘤一樣完全明確,尤其是其在HBV相關HCC中的表達及意義仍需深入學習和探討。
AR是一種被睪酮或二氫睪酮激活后連接到DNA特殊區域上進而調控相關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有研究表明AR在HCC發生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通過AR的激活實現的而非僅僅是AR受體的存在[8],相關研究結果表明67.7%肝癌細胞表達AR,癌細胞中AR陽性率要高于癌旁肝細胞且其表達在癌細胞、癌旁肝細胞、正常肝組織中依次減少[9-10]。進一步挖掘AR在其中參與的通路及涉及的效應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AR在HCC中所扮演的具體角色,進而為HCC患者的靶向激素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在該研究中發現,AR在HBV相關HCC患者癌細胞中以核陽模式為主(40.7%),而在癌旁肝細胞中則以核漿雙陽模式為主(85.2%)。如上述,定位在胞漿中的多為未活化的AR,定位在胞核的則多為活化后的AR[11],這支持了AR在HCC發生、發展中的影響不僅僅是與癌細胞中受體的存在有關,而AR主要通過雄激素(睪酮)激活,這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HCC患者中男性發病率高的原因。
ER是雌二醇所有受體的總稱,主要包括了ER-α,ER-β和GPER。如生理劑量的雌激素通過ER-α,經由抑制Toll樣受體適配蛋白MyD88調節的NF-κB活化來抑制IL-6的促腫瘤生長能力并下調腫瘤生長因子和在腫瘤微環境中的IL-6表現出抑制HCC癌轉移[12]。除此之外,出于免疫系統表現出的性二態性,相較于男性,女性能夠更好地應對HBV感染[13],而且女性HBV攜帶者的病毒載量低于男性攜帶者[14],較男性更容易產生HBV相關抗體,如HBeAb和HBsAb[14-15]。這提示雌激素及其受體在HBV感染及H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是復雜而未完全明確的,需要更進一步地研究。
在該研究中,與AR的表達模式不同,ER的表達僅定位于細胞核,且未發現ER在癌細胞中表達的病例,而在癌旁肝細胞中則有75.9%(41/54)的陽性率。
綜上所述,AR在HBV相關HCC癌細胞中主要表達于細胞核,在癌旁肝細胞中主要在細胞核、漿中表達,相比于作為明確HCC診斷的IHC標志物,AR更適合作為HBV相關HCC患者的一項預后指標,或可預測HBV相關HCC患者預后提供一定理論依據。ER主要在癌旁肝細胞細胞核中表達,ER或可成為鑒別高分化癌細胞與癌旁增生的標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