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亮,陳瓅,李玲,陳建,謝佐蓮,林安
福建省腫瘤醫院腫瘤科,福建福州 350014
子宮內膜癌作為一種臨床婦科疾病,其發病率較高,對女性健康會產生嚴重威脅[1-2]。眾多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中,子宮內膜癌所占比例較高,并且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3]。在臨床治療期間,以手術治療為主。早期手術治療實施,可將患者病癥狀態有效改善,配合實施內分泌治療,可確保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對患者病情康復進行有效促進,使其預后情況獲得顯著改善[4-8]。該研究隨機選取福建省腫瘤醫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治療研究,隨機分為參照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未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和研究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旨在探討對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后獲得臨床效果,達到促進Ⅰ期子宮內膜癌病情好轉目標,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福建省腫瘤醫院收治的100例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在手術治療及需要放療的基礎上,未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和研究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各50例。參照組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5.29±3.28)歲。研究組年齡47~72歲,平均年齡(55.33±3.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所有患者病理免疫組化均ER(+)、PR(+);基線資料未缺失;患者與家屬對于該次研究要求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血栓史。
1.2.1 參照組 在手術治療基礎上,未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根據術后病理情況,主要以放療等系列輔助手段為主。
1.2.2 研究組 在手術及需要放療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輔助內分泌治療,選用以下3種藥物之一,主要選擇甲羥孕酮(國藥準字H50020066)展開治療,劑量為250 mg,1次/d;采用他莫昔芬(國藥準字H21023608)展開治療,劑量為20~40 mg,1次/d;選擇來曲唑(國藥準字H20213333)展開治療,劑量為0.5 mg/kg,1次/d。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均基本轉為正常,轉移以及復發情況幾乎未出現;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均獲得好轉,轉移以及復發情況獲得減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轉移以及復發情況未獲得減少。②1年后,比較兩組無瘤存活率、復發轉移率、因癌病死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無瘤存活率(96.00%)、復發轉移率(2.00%)同參照組無瘤存活率(92.00%)、復發轉移率(2.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因癌病死率(2.00%)低于參照組(6.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無瘤存活率、復發轉移率、因癌病死率比較[n(%)]
子宮內膜癌作為女性一種生殖器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顯著增加。早期病變期間,患者會呈現出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以及腹部包塊等癥狀,因為早期癥狀缺乏典型,通常在婦科檢查期間發現[9-11]。子宮內膜癌出現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較大程度影響,需采取有效手段展開疾病治療。針對Ⅰ~Ⅲ期患者治療期間,以手術療法運用較為常見,并配合實施放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系列輔助療法。孕激素作為一種內分泌常用藥物,于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療中獲得廣泛運用。在手術后輔助化療期間,孕激素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存期,確保充分發揮孕激素受體作用,針對性激素結合蛋白以及生長因子產生抑制作用,有效緩解腫瘤細胞新陳代謝,避免呈現出腫瘤侵犯現象,并有效預防其轉移,使腫瘤細胞凋亡以及萎縮速度加快[12-15]。來曲唑作為芳香化酶抑制劑一種其屬于芐三唑類衍生物,通過人工合成。應用期間,主要通過對芳香化酶進行抑制,而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有效消除雌激素針對腫瘤生長表現出的系列刺激[16-17]。
該次研究發現,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參照組 (78.00%)(P<0.05);研究組無瘤存活率(96.00%)、復發轉移率(2.00%)同參照組無瘤存活率(92.00%)、復發轉移率(2.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因癌病死率(2.00%)低于參照組(6.00%)(P>0.05),同向傳平等[18]在《Ⅰ期子宮內膜癌中輔助內分泌治療效果觀察》一文中表現出一致研究結論,其文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76.47%)(P<0.05);觀察組無瘤存活率(94.12%)同對照組無瘤存活率(79.4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發現輔助內分泌治療方式有效運用,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水平,顯著提高總體治療效果,顯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促進術后狀態提升,獲得上述理想結果,充分證明輔助內分泌治療方式運用于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中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合理展開輔助內分泌治療,可有效增強疾病治療效果,將其因癌病死率顯著降低,獲得效果確切,可促進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水平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