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院腎內科,福建三明 366000
終末期腎病作為慢性疾病一種,治療期間腹膜透析方法獲得廣泛運用,但透析治療時間較為漫長,并且表現出一定特殊性,患者居家即可完成。對此需要確保患者對于治療過程能夠主動參與,針對疾病進行有效自我管理[1-3]。在應對疾病期間,護理人員以及醫生不在身旁會使患者呈現出院外治療恐懼感以及不安感[4-6]。在此種情形下,針對患者展開過渡性護理干預,可對患者護理延續性做出保證。作為新型護理實踐模式一種,其能夠確保患者由醫院至家庭、社會以及工作期間展開過渡護理照顧,對于出院后健康需求無法滿足以及康復信心較差等系列弊端,可以有效彌補,使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獲得顯著促進[7-8]。該研究隨機選取2019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腹膜透析出院患者進行護理研究,旨在探討對腹膜透析出院患者給予過渡期護理干預后對其自我管理行為產生的影響,為達到促進腹膜透析出院患者總體預后水平提升目標,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腹膜透析出院患者進行護理研究;隨機分為常規組(對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和研究組(對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過渡期護理干預),各25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18歲;②患者透析時間>3個月;③對于問卷調查均可以積極配合;④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曉該次研究,并順利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腹膜炎等系列急性合并癥者;②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③表現出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④生活無法自理者。常規組中男、女各18、7例;年齡20~79歲,平均(45.29±2.59)歲。研究組中男、女各19、6例;年齡21~82歲,平均(45.33±2.6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組 對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在入院時以及出院前,就腹膜透析系列知識,安排腹透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頭講解,并且制作居家腹透治療手冊對患者發放,對患者自學給予指導。護理人員針對液體在進行每日更換期間,需要就換液操作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指導,在住院時,對于居家透析相關要點、飲食控制以及并發癥知識再次對患者進行強調。
1.2.2 研究組 (1)合理完成干預小組創建:合理完成腹透出院過渡期護理干預小組創建,對小組成員積極展開對應培訓,對于腹膜透析相關知識以及過渡期理論模式進行認真學習。
(2)積極展開健康教育以及評估工作:針對患者,要求專科護士合理完成健康檔案創建,對于透析以及治療情況進行追蹤以及詳細了解,對患者腹膜透析操作、腹膜透析液使用、飲食控制、門診復查以及透析充分性評估等情況展開積極調查,通過對患者出現的問題加以結合,針對其以及家屬合理展開知識強化教育工作,就安全換液操作、藥物使用情況、血壓、出口處情況、尿量、水腫情況、超濾量、睡眠情況以及飲食情況進行告知,對于透析充分性做好評估工作,頻率為1次/6個月。
(3)積極做好隨訪工作:①積極做好電話隨訪工作,控制頻率為1次/2周,時間為5~15 min/次。對患者近期情況、執行情況以及掌握程度進行積極詢問;就不易理解內容展開認真分析,積極做好跟進指導工作;對于患者提出疑問進行認真解答,給予合理轉診或者就診建議;對家庭訪視時間進行預約。②積極做好電話訪視工作,主要在出院后第1周展開,頻率為1次/8周。具體內容為,針對腹膜透析流程、環境、特殊情況處理、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并且合理展開反復強化以及示范操作,對于腹膜透析相關知識確保患者以及家屬可以全面了解,并且就患者所提出系列問題,積極解答,并做好嚴格無菌操作、手衛生、導管正確固定、透析記錄以及按時復診等工作。積極展開心理社會方面行為干預,同患者密切談心,積極展開心理疏導工作,消除負性情緒,對患者給予充分鼓勵,對其給予精神上幫助,增強疾病對抗信心;對于患者按時用藥、按量用藥以及遵醫囑加以叮囑,禁止腎臟損害藥物服用,例如慶大霉素等。禁止亂服中藥,對用藥不良反應以及效果進行觀察,對患者定期展開血生化以及血常規復查操作。觀察化驗結果,保證透析充分性。控制食鹽攝入,確保食鹽攝入量<3 g/d,以將口渴感減少。禁止于餐館就餐,對于含鹽高調料以及食物需要避免,例如雞精、腌制品以及味精等。對出入量記錄工作需要認真展開,禁止表現出漏記現象,例如菜湯、零食、輸液量、水果以及飲水量等。對于出量主要包括尿量、超濾量以及嘔吐量等,對每日出入量均衡加以保持。認真觀察患者水腫情況,如在短時間內體質量增長明顯,則證明呈現出過多水負荷情況,對體質量需要每日測量,并且就患者足部、下肢、手、眼瞼、腰骶部以及上肢是否呈現出水腫情況進行認真觀察。積極做好導管出口處護理工作,對腹膜透析置管出口位置干燥以及清潔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對固定妥善性進行觀察,了解是否出現牽拉。在進行腹膜透析液更換前,需要做好戴口罩以及洗手等工作。活動期間,需要就透析短管固定以及防護情況進行密切注意,了解溫度是否適宜,方法是否適當。對透析液顏色變化以及出入情況進行認真觀察。
①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為(不良飲食習慣糾正、遵醫服藥行為、水鹽控制行為、自我心理調整、病情監測、并發癥處理、規范操作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總分)評分,利用醫院自行設計自我管理行為問卷展開調查,上述各維度評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行為越優;②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規范操作、自我檢測、飲食控制、無菌觀念、藥物治療、管道出口管理以及并發癥知識掌握)評分,利用醫院自行設計疾病知識掌握調查表展開調查,上述各維度評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不良飲食習慣糾正、遵醫服藥行為、水鹽控制行為、自我心理調整、病情監測、并發癥處理、規范操作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s),分]
?
研究組規范操作、自我檢測、飲食控制、無菌觀念、藥物治療、管道出口管理以及并發癥知識掌握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
對于腹膜透析而言,作為居家治療手段一種,在實施傳統健康期間,只對置管前后患者以及家屬系列注意事項以及操作要點進行注重,對于長時間自我透析期間所呈現出的系列變異性有所忽視[9-11]。并且出院后,伴隨透析時間不但延長,患者病情狀況也呈現出系列變化,對應透析方案也需要進行對應調整,患者對于腹膜透析知識掌握情況,對于透析治療效果以及依從性會產生直接影響。并且長時間腹膜透析,會導致患者呈現出系列潛在并發癥現象,對腹膜透析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2]。
過渡期護理干預工作有效運用,可將患者針對透析相關知識認知以及自我保健意識進行有效提高[13]。其可對患者進行系統培訓以及指導,對于患者自我管理機能以及相關知識可以充分掌握,對于以往不正確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糾正,可將自我監測意識顯著增強,可有效改善飲食情況,有效提高透析規范操作率,對于患者系列不良情緒可以充分克服,在進行自我管理期間,確保患者以積極心態參與[14]。此外其能夠將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將患者健康轉歸有效改善。該次研究發現,研究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91.17±5.28)分均高于常規組總分(76.64±4.26)分(P<0.05);研究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這與卜志華等[15]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給予過渡期護理干預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總分(90.46±4.78)分均高于常規護理(75.56±3.78)分(P<0.05),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亦可驗證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過渡期護理干預方式科學運用后,可將患者出院后不良飲食習慣糾正、遵醫服藥行為、水鹽控制行為、自我心理調整、病情監測、并發癥處理、規范操作等系列自我管理行為提高,對于規范操作、自我檢測、飲食控制、無菌觀念、藥物治療、管道出口管理以及并發癥知識掌握程度有效提升,促進腹膜透析出院患者總體預后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