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

美術,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和提升,是我們對客觀世界的再認識。擁有欣賞美的眼睛和表現美的技能,生命就會像萬花筒般色彩斑斕。孩子的色彩童年要從小培養,因此,家長不可缺席。然而,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美術培養往往走兩個極端,要么被忽略,要么被作為特長進行強化。這兩者都歪曲了美育的初衷,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美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在陶冶孩子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的同時,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激發向師性,做對學生有影響力的老師
6—12歲的孩子從以游戲為主轉變為以學習為主,他們的認知發展是以學習知識為基礎展開的,這個時期的兒童處于自我意識上升時期的快速發展區,此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不僅是教育者和授業解惑的人,同時應轉變為對學生有影響的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向師性,從學習和行為習慣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那么,如何才能成為對學生有影響力的老師呢?
令人欽佩的專業能力。對于美術專業出身的教師來說,令人欽佩的專業能力是吸引學生的前提,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合適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專業水平會大大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佩服與喜愛之情。
令人喜歡的人格魅力。小學生對于師生關系的界定很奇妙,他們認為教師很了不起,甚至是神圣的,非常愿意接近自己喜歡的老師,并會有意無意地模仿老師的言行,因此,做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和老師的距離更近。
令人尊重的威懾力。高年級學生在面對升學壓力時,會不自覺地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課堂上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針對這種現象,作為任課教師要樹立威懾力,不能遷就和妥協,應在學期初就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讓學生明白每個學科都重要,厚此薄彼是不可取的短視行為。
用七彩畫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根據在小學里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經驗,我看到圖畫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對學生來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缺乏專門的創造力培養課程,而創造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課程中尋找創造力發展的切入點,值得每一位教師深入思考。筆者認為,一堂完整的美術課就是一場完美的音樂會,有前奏、有高潮,更有有特色的節奏與旋律;一堂完整的美術課更是一場美的熏陶,有目標、有重點、有措施,更有讓學生受益終身的陶冶。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并不奢望能培養出下一個梵高或徐悲鴻,但是我們可以點燃學生創造力的火花。
美術教育的本質是要把學生們帶到一個美的世界中去,是用七彩畫筆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美術教學與創造密不可分,兩者的火花碰撞,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心中所想,我們應當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通過繪畫激活思維,發展他們的創造力。
孩子的天性是好動、好奇、好問,我們可以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來觀察和了解這個世界,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例如,我在講授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八課《對印的圖形》時,積極引導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引導學生將紙對折,用水粉顏料在紙的一側涂上顏色,再合起來印一印。學生們積極實踐后,我問大家:“觀察你印好的圖形,看看它像什么?請發揮想象將它變成其他有趣的圖形。”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大膽發揮想象力并拿起了畫筆。然后我又對學生說:“將你對印的圖形倒過來,看看又像什么?你又可以進行哪些添畫?或者將對印的圖形豎起來看,你又得到了哪些新的想法?”在一次次的想象和一次次的添畫中,學生提高了對繪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
在不同階段培養不同的繪畫能力
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兒童的心理發展,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涂鴉階段。孩子從一歲開始,特別喜歡亂畫。他們不僅在紙上畫,也在書上、墻上、身上或地上畫。此時他們畫得東一下、西一下,很不像樣子。即使如此,家長也應啟發他們。最好鼓勵孩子,邊看邊說:“寶寶畫下雨了、寶寶畫面條了……”這樣可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象征階段。兩歲以后,孩子學會畫一些象征性的東西,這個階段最好能指導孩子進一步觀察一些相關的實物,以豐富他們的感知印象,再教他們在畫中表現出來,這樣可使孩子更好地掌握各種實物的本質特點,提高觀察能力。
表達階段。大約在四、五歲時,孩子開始用畫表達自己的意圖。此時成人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和幫助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到了五、六歲,孩子學會了畫風景畫,風景畫首先是有天和地,并且大都畫有房子、太陽、云彩、花、樹等,十分豐富。
現實主義階段。到了十歲左右,孩子的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的畫能夠更多地反映客觀世界的細節,追求真實的愿望特別強烈。如果畫得與現實不符,會感到非常失望。孩子追求真實的強烈愿望跟他們自己不能滿足這一愿望的繪畫能力形成了矛盾,如果得不到家長和教師教給他們觀察和藝術表達的技巧,那么他們就會逐漸放棄對繪畫的興趣,繪畫能力也就停滯不前。
所以,教師或家長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引導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繪畫技巧練習,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能夠得到迅速發展。同時也須注意在繪畫中培養孩子的其他能力。
“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而美術課堂可以保護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保留他們的想法,用美的眼光去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思想方向,解放他們的思維模式,更要正確引導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總之,對孩子進行美育培養不應局限為培養藝術家,而應通過引導孩子動手動腦促進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幫助他們感受世界、表達自我,在生命中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