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華
【關鍵詞】區域布設;活動區域材料;幼兒教學;幸福感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的不足及原因
(一)活動區域的狹小
在國內,大多數幼兒園都存在園區面積小的問題,特別是城市,這可歸因于土地資源緊張以及房價居高不下。因為園區面積小,所以很多幼兒園的活動區域小且不全或者成了多功能活動區。例如,有的幼兒園就沒設置表演區等,有的把生活區用作構建區、表演區等。活動區域的狹小,特別是室外活動區域的狹小,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會限制幼兒的想象力以及腦力的開發。
(二)活動區域材料缺乏多樣性和層次性
大多數幼兒園的區域材料都缺乏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就多層次而言,不同班級的游戲難度應不同,根據班級的認知水平,大班的游戲難度應有適當的難度,中班次之,小班最簡單,而且相同班級也應隨時間適當地增加游戲難度,這樣才更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現實是很多幼兒園的游戲無層次感,例如,相同班級的游戲難度一年無變化,更有甚者是不同年級的幼兒共用區域材料,游戲難度一致。就多樣性而言,幼兒園應豐富區域材料的多樣性,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中,但是很多幼兒園的游戲單一且沒有與時俱進。
(三)幼師缺乏活動區域布設理論
在當下中國幼兒園教育中,很多幼兒園活動區域的安排顯得很隨意,不同區域的設置沒有經過系統的思考。《學前教育學》提出,活動區域的規劃應參考理論,經過系統的規劃。例如,閱讀區應與安靜的生活區挨著,遠離吵鬧的表演區,科學區和益智區可在閱讀區和表演區之間,起著緩沖帶的作用。當下中國幼兒園活動區域的隨意設置表明很多幼師缺乏理論知識,也間接表明對幼兒教育不重視。
(四)區域布設思想保守
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強制多于自主,幼兒園教學也不能幸免。一是為了方便管理,幼兒園內的游戲多在指定的地方進行。例如,拼圖游戲和搭建游戲被安排在室內進行,但是這完全沒有必要,幼兒可先在指定的地方去游戲,然后再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和自己喜歡的伙伴共同游戲,這樣更有利于幼兒學習,幼兒會更加開心。室外活動區域不應固守于園區內,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公園或是農村等地方接觸大自然,廣闊的空間以及新鮮的事物更有利于幼兒想象力以及智力的開發,更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二是在幼兒園各年級教學中,學習性區域遠多于社會性區域,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的要點及優化
(一)確保教學活動區域的安全性
在教學活動區域的布設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事。基于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淡薄,所以在布設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安全性。如,電源插座要具有安全性,可選公牛插座,插座的位置應高于幼兒可觸碰的位置;活動區域盡量遠離深水池等水源,有深水池的地方也要設置安全圍欄,防止幼兒戲水跌入泳池溺亡;生活區中的床鋪不應過高,而且要設置護欄,防止幼兒從床上跌落。
(二)豐富活動區域材料
活動區域材料的安排也很考究,要保證游戲材料的多層次性和多樣性,增加游戲挑戰性,激發幼兒的興致。如拼圖游戲中設計難度等級,幼兒每挑戰成功一次,就適當地給予幼兒獎勵。圖書類材料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而且圖書的種類要廣,也要設計難度等級。表演區的材料種類要廣,可按幼兒各自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如孔子所說:要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幼兒教育也是如此,這樣教學效率方能更加有效。
(三)擴大活動區域面積——親近大自然
活動區域并不一定要在幼兒園園區內,可適當擴展到其他地方——公園、鄉村。在幼兒教學中,可以每月一次帶幼兒去鄉村等地方,鄉村內新鮮的事物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在鄉村,幼兒可以與大自然親近,可以認識和接觸在城市無法見到的事物。在鄉村,教師也可以開展更多的游戲活動,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開展認識農作物與植物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不僅獲得了快樂,也獲得了知識。
(四)確定學習性區域在教學中的占比
做好幼兒園教學,學習性區域在教學中的占比很重要。但是如果學習性區域過多,一方面確實能讓幼兒學到很多知識,開發了幼兒智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也讓幼兒喪失了想象力,加重了幼兒的負擔;學習性區域過少,會讓幼兒缺少基本的常識,對將來的小學教育產生些不好的影響。學習性區域的占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教師可適當地增加學習性區域的占比,合理地調整學習性區域的占比,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享受到樂趣。
三、活動區域布設策略
活動區域布設要遵守幼兒園的教學理論,筆者將會從四個方面對活動區域的布設策略進行闡述。
(一)學習性活動區域與社會性活動區域的有機結合
在重視教育的背景下,家長很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幼教工作者十分關注學習性活動區域的建設。通過學習,幼兒的智力能得到充分挖掘,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對以后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同時社會性活動區域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社會性活動區域中,幼兒能逐步掌握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例如自己穿衣服、吃飯等,并逐漸走向基本的獨立。因此,優質的幼兒園教學在注重學習性區域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性區域,要做到兩者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幼兒的能力。
(二)學習性區域與社會性區域內容的設置
幼兒園內分大班、中班和小班,根據教學綱要的要求,三個年級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有所區別。在小班和中班上學期的教學中,教師主要側重社會性區域的教學,如開設建構區、生活區以及美工區等,在生活區中教授幼兒獨立吃飯、獨立穿衣,并教授一些生活小技能以及安全常識等,同時輔以學習性區域教學,學習一些文化知識,如開設語文區、益智區。在中班下學期和大班教學中,側重學習性區域的教學,幫助幼兒儲備一些文化知識,為小學學習做些準備,例如增加數學區、英文區和科學區等,同時也開設社會性區域,增加表演區。因此,教師應依據年級調整學習性區域的占比,科學地完成幼兒教學工作。
(三)各活動區域位置的安排
各區域的安排要遵從動靜分開的原則,以免相互干擾,如閱讀區不能與表演區相鄰,科學區不能與建構區相鄰,同時要保證各區域間道路連接通暢且各區域的標識醒目。我覺得最重要的還要保證室內的溫馨與歡快,例如各區顏色多樣,增加色彩感,在各區域里張貼一些動漫人物、畫些景色等,給予幼兒親切感。
(四)常設區域與主題區域主次分明
常設區域一般指語文區、益智區、閱讀區、生活區等,其是幼兒園教學的主題,是教學中的必修。主題區域起輔助作用,其具有多樣性,一般包括美工區、建構區、表演區,教師可根據主題的不同而改變教學內容,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對活動區域的布設進行合理的規劃,教學活動區域布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分重要,應受到更多幼教工作者的重視。中國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的完善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幼教工作者學習掌握并重視布設理論知識。我相信通過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中國幼兒教學活動區域布設會更加合理,從而有效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