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沉香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不斷涌現,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中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有著突出的優勢。本文主要探討了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希望能夠對高中生物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微課程 高中生物教學 設計 應用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化,新課程理念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教學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當前學生的實際需求背道而馳,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是現代教學的必經之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微課程等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時間和地點更加靈活,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發展。因此,研究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并在教育實踐研究中不斷完善,對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微課程概述
微課程的“微”是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來說的,主要是應用了視頻這一載體,記錄了教師課內外的教學過程。它并不是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者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微課程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包括課程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程教學有突出的特點:一是課時短,傳統課堂教學一般是45分鐘左右,而微課程時間比較短,根據教學內容決定時間的長短,刪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瑣環節;二是學習時間和地點沒有限制,傳統課堂教育只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而微課程借助于視屏形式,可以無視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三是應用了多媒體教學,微課程的錄制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內容也突破了課本的限制,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內容和形式進行教學;四是微課程可以長期儲存、反復觀看,微課程借助于視頻這一載體,能夠以電子數據的形式進行長期的存儲和反復地調用。
2 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
2.1 微課程的設計原則
微課程有兩個設計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二是微型化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是指微課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而是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等。學生能夠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等,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微型化原則指的是教師需要將不必要的內容和環節刪減,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重點難點等,既保證內容的精準有效,又保證時間短。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段時間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2.2 微課程的設計模式
高中生物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包含了數學、物理和化學知識等,并且知識點零碎,因此教師要做好微課程的設計。教師首先要將講述的內容進行總結精煉,盡可能的縮短微課程的時間并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對微課程的內容進行優化處理,比如增加圖片等元素,簡化知識,增加趣味性,減少學習的難度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3.1 應用于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與化學和物理學科一樣,需要用大量的實驗來證明理論知識,因此微課程可以應用于生物實驗教學。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包括質壁分離、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但是受限于實驗課的教學時間以及器材等,實驗課的效果并不理想,經常會匆匆結束。一般情況下,高中生物課進行的實驗課比較少。微課程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先錄制微課程,將實驗中涉及到的儀器、操作、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等進行詳細地講述,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有比較扎實的實驗基礎。學生在此基礎上開展實驗實踐操作就能夠提高實驗的效率和質量,極大的提高實驗課的效果。
3.2 應用于重難點講解
高中生物是一門比較復雜的課程,涉及到數學、物理以及化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綜合性比較強,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微課程在高中生物重難點講解中有著比較高的適用性。教師制作微課程,將各種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進行呈現,與教學內容相融合,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索等,與傳統課堂教學中枯燥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形式相比有很大的優點。教師還可以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錄制微課程講解,降低學習難度并且更有針對性,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3.3 應用于生物復習課
微課程在高中生物復習課中有較好的應用。傳統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講過的知識難以理解,并且在記錄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會產生部分遺漏,導致知識結構出現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通過微課程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并且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和缺陷,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微課程能夠長時間并且大量的存儲在網絡上,學生能夠通過微課程反復觀看和復習,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提高復習效果。
4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理念的發展,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不斷涌現,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獲得了廣泛的普及運用,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能夠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決定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最大化的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生物核心素養,獲得全面發展。學校和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微課程的重要性,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新課標改革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 閆柯柯. 光合作用系列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D].河南大學,2019.
[2] 呂鵬飛,張建科,劉娟. 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C].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352-355.
甘肅省正寧縣第一中學 (甘肅省慶陽市 7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