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希軍 王田田 合斯萊提·斯馬依 王 瓊*
(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愛爾蘭共和國(簡稱愛爾蘭)位于歐洲西部,面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1973年加入歐盟后獲得了大量來自歐盟的地區經濟發展基金以及關稅等優惠政策,使其經濟得以持續強勁增長。1995—2000年間,愛爾蘭GDP增長一直維持在5%—11%,人均GDP也從1987年不到歐盟平均水平的70%增長到2003年的136%,屬于高收入國家。愛爾蘭工業化過程中,軟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但其仍然十分重視農業發展,被稱為“歐洲的農村”,是歐盟第四大肉類和食品出口國,產品遍布全球 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之一。
愛爾蘭氣候溫和濕潤,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相對于歐洲大陸,愛爾蘭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更為優越。愛爾蘭全國面積7.03萬平方公里,耕地和林地面積占整個陸地面積的75%,農業用地440萬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64%。其中,約78.1%用于草地、干草及青貯飼料生產,占地約334萬公頃;10.5%則是種植粗放牧草,占地約45萬公,9.8%用于農作物生產,占地約42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等。
愛爾蘭草地廣闊,適宜牲畜養殖,因而畜牧業在農業中居支配地位。牲畜和牲畜制品占農業總產值的76%,其中大部分來自牛和牛奶。愛爾蘭的自然條件同樣適合種植莊稼,大麥、小麥、甜菜和土豆是農業收入的重要來源。愛爾蘭加入歐盟使農民大為受益。歐盟的農業補貼、結構基金以及其他資助使愛農產品得以維持高價位,從而提高了農民收入,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機械設備的更新。
盡管過去幾十年來,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農業仍是愛爾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世界數據圖冊顯示,2006—2016年愛爾蘭農業面積占總土地面積呈不斷上升又再次下降的過程,2006年農業面積占比為61.8%,2010年為66.3%,為近年來最高,2016年又下降至64.5%。土地所有權是土地使用政策的一部分,絕大多數農場都由農民在其家庭成員的幫助下自行管理,愛爾蘭土地政策首要目標是保證農業用地盡可能由那些最適于耕種的人管理或所有,從而產生最大利益,同時優化農業資產的物質結構,通過提高土地的耕種強度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愛爾蘭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比例相當高,還有超過57億歐元農產品用于出口。
愛爾蘭擁有強大的農業機械行業,它不僅活躍在愛爾蘭的農業市場,而且在世界各地也處于領先地位。愛爾蘭農業機械從捆草機、喂料系統、牛欄到乳制品設備和機械配件等種類多樣,既滿足愛爾蘭的市場需求,又占據了一定的國際市場。
2019年愛爾蘭按生產者價格計算的農產品產值比2018年減少了2.580億歐元(-3.1%),從82.189億歐元降至79.609億歐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作物產值下降了2.289億歐元(-10.8%),從21.26億歐元下降至18.971億歐元,畜牧業產值下降了7300萬歐元(-2.1%),從34.537億歐元下降至33.807億歐元。其中造成畜牧業產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牛,產值從22.622億歐元減少至21.511億歐元,下降了1.111億歐元(-4.9%)。農作物產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飼用植物產值下降2.763億歐元(-20.6%),從2018年的13.403億歐元下降至2019年的10.64億歐元。盡管畜牧業總產值下降,但養豬生產商在2019年經歷了豐收年,其產值從4.591億歐元增至5.43億歐元,增加了0.84億歐元(+18.3%)。奶業的產值在2019年也有所增加,從25.567億歐元增至26.019億歐元,增加了4520萬歐元(+1.8%)。
2019年愛爾蘭對農民的產品補貼從0.651億歐元增加到1.506億歐元,增加了0.855億歐元(+131.4%)。計入合同工的價值以及產品的補貼和稅金后,按基本價格計算的農業產值減少了1.643億歐元(-1.9%),從86.860億歐元減少到85.217億歐元。
雖然2019年愛爾蘭按生產者價格和基本價格計算的農業產值均下降,但營業盈余增加了1.107億歐元(+3.8%)。增長的原因是中間消耗總成本減少了3.505億歐元(-6.5%),從60.382億歐元減少到56.877億歐元。因此中間消費的某些組成部分的成本增加了,但這些增長被飼料成本下降了1.846億歐元(-11.0%)和飼草廠的價值下降了2.734億歐元(-20.5%)所抵消。
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在谷物供應平衡上,2011—2012年愛爾蘭谷物自給自足率達到92%,其中小麥、大麥和燕麥自給自足率分別為77%、103%和127%。2019年該國谷物產量與2012年相比較,除小麥略有下降外,其余產量均超過2012年產量,增長率約為12.75%,超過了人口增長7.43%。因此愛爾蘭谷牧自給自足率仍能達到90%以上的高水平。
1.種植業
愛爾蘭谷物(小麥,燕麥和大麥)的總產量從2018年的18.54億噸增加到2019年的23.96億噸(增長29.3%),是近十年來增長最高的一次。其中冬大麥產量增加了2.72億噸(+53.5%),增長數量最多,燕麥增長率為65.57%,增長率最高。小麥產量增加了129 000噸(+25.5%),播種面積增加了5500公頃(+9.5%),單產增加了14.6%;燕麥產量增加了80 000噸(+65.8%),播種面積增加了6000公頃(+34.0%),單產增加了23.7%;
豆類和豌豆的產量幾乎翻了一番,從2018年的23 000噸增加到2019年的44 000噸(增長93.9%)。盡管播種面積減少了400公頃(-4.3%),但產量卻從2.7噸/公頃增加到5.4噸/公頃,翻了一番。
油菜產量由2018年的41000噸下降到2019年的40000噸,下降了2.44%,基本持平。
馬鈴薯產量從2018年的273 000噸增加到2019年的382 000噸(+40.1%)。馬鈴薯的產量從每公頃33.2噸增加到每公頃44.1噸(增長32.9%)(見表1)。

表1 2010—2019年愛爾蘭主要農作物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愛爾蘭中央統計局(http://www.cso.ie)。
2.畜牧業
愛爾蘭80%的國土面積被綠色草地所覆蓋,具有畜牧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優勢,良好的養殖環境,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愛爾蘭農牧業生產不僅產量龐大,且畜產品質量上乘。從2010-2019年愛爾蘭家畜養殖數量表可見,牛、羊和豬養殖是愛爾蘭畜牧業乃至農業最主要的產業,其中牛肉與奶業最為突出。
愛爾蘭牛養殖數量頂峰時期為1998年,達到764萬頭,2019年的牛數量約為721萬頭,同比下降1.9%(見表2)。2015年廢除牛奶配額前后的幾年中,愛爾蘭農場的奶牛數量一直穩定增長,2019年為150.5萬頭,較2010年增長了40.53%。2013年至2019年期間,國內牛奶的攝入量增長了47%以上。2019年,愛爾蘭的乳品店和巴氏殺菌店以升為單位的國內牛奶攝入量估計為79.86億升,比2018年增長5%以上。除奶用母牛以外,其他母牛、公牛等數量都有所減少。
愛爾蘭綿羊數量最多時期為1992年的890萬只,后雖有起伏變化,未能再達到1992年的水平。2019年綿羊總數為514.6萬只,同比增長了0.71%。其中能繁母羊除在2012年數量有6.33%的增長外,其他年份均在2%左右上下浮動,無明顯變化。其他綿羊近10年呈波動增長態勢,2019年為264.9萬只,較2010年增長了19.6%。
愛爾蘭生豬數量最多時期為1998年達到182萬頭,后降至2010年的152萬頭,2019年增長為162萬頭,較2010年增長了6.58%,其中主要增長量體現在除了種公豬及能繁母豬外的其他生豬數量上,從2010年的135.5萬頭增長到2019年的147.2萬頭(+8.69%)。
馬和小型馬數量自2010年以來逐漸遞減,2019年為8.2萬匹,較2010年下降22.64%。
騾和驢數量自2010年以來逐漸增加,2019年為9800匹,較2010年增長30.67%。
山羊與驢數量自2010年以來呈波動下降趨勢,2019年為8700只,較2010年下降17.14%。

表2 2010—2019年愛爾蘭家畜養殖數量
愛爾蘭家禽業也具有一定規模,特別是火雞數量具有明顯優勢(見表3),2018年為188.6萬只,較2010年增長了10.94%。鴨數量自2016年有明顯增長,鵝和珍珠雞變化不大。

表3 2010—2018年愛爾蘭家畜、家禽年產量表
3.主要農業產業布局
根據2019年愛爾蘭中央統計局發布數據可知,西南地區農業總產值在全國占比最高,為21%;西部地區最低,僅占9.6%(見表4)。
其中奶業產值占比最高的是西南地區為31.7%,綿羊產值占比最高的是西部地區為27.6%,牛產值占比最高的是中西部地區19.2%,生豬產值占比最高的是邊境地區25.2%,都柏林和中東部地區的馬產值占比最高35.3%。愛爾蘭23.7%的農作物產自都柏林和中東地區,該地區還貢獻了全國35.4%的谷物產量。

表4 愛爾蘭農業區域產值情況表
農產品貿易在愛爾蘭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貿易伙伴是歐盟成員國、英國、美國、中國等。2018年愛爾蘭貨物貿易總額2310億歐元,同比增長14.37%,其中出口1408.35億歐元,同比增長14.77%,主要出口化學制品、機械和交通設備、食品、飲料、煙草等;進口901.75億歐元,同比增長13.76%,主要進口數據處理設備、化學產品、石油(產品)、紡織品、服裝、原料、半成品等。
2015—2019年愛爾蘭食物和活動物進出口始終保持貿易順差,2019年食物和活動物出口總額為117.24億歐元,進口總額為78.77億歐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18.98%和18.29%。其中出口額增長最多的是乳制品和禽蛋,增加了12.47億歐元(+69.70%),其次是肉和肉制品以及谷物和谷物制品,分別增加了3.88億歐元(11.14%)和1.37億歐元(+34.34%);進口額增長最多的是谷物和谷物制品,增長了2.9億歐元(28.60%),其次是蔬菜和水果以及其他食用產品和制劑,分別增長了2.06億歐元(+17.82%)和1.93億歐元(+34.22%)。可見愛爾蘭出口主要以畜產品為主,進口則以種植業產品為主(見表5)。

表5 2015—2019年愛爾蘭農產品進出口額
愛爾蘭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從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發展到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完成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在轉型過程中,農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科技引領是愛爾蘭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愛爾蘭非常重視科學研究與應用,愛爾蘭發達的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為農業和食品加工業注入新的活力,“綠色愛爾蘭”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市場上具有很高的認可度[1]。愛爾蘭在1958年提出第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計劃時,把農業放在優先投資發展的地位,先后建立了牛奶場研究中心,以及有關牲畜產出、耕地使用、經濟與鄉村社會福利、園藝開發等一批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同時特別重視補充高質量的農業科技人員,并在科技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例如,愛爾蘭農業中最主要的牛肉生產,整個牛肉企業的模式,都是依據國家牛肉研究中心的研究建立起來的。大規模的牛肉生產系統一直根據對實用性、市場適應性和生物、技術與經濟效益的評估來進行。這些系統一方面作為農牧場主的示范,另一方面也是研究試驗的資源。研究所幫助解決了農場主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幫助他們增加了生產和收入[2]。
愛爾蘭政府也非常重視教育投資,建立培養年輕農場主的農業學院,與地方培訓中心兩套系統同時運作,在農村開展大規模的技術培訓,以廣泛適應不同人的需要。建立國家咨詢與訓練機構(ACOT),在培訓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業咨詢服務。學員參加培訓,并取得農業職業證書。培訓內容更強調商業開發、管理技巧和奶制品、谷物生產新技術,農業咨詢方面,常年有450名農業顧問和100名鄉村環境保護計劃顧問服務于農村。通過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研究、咨詢、培訓系統,使愛爾蘭的農業大發展從一開始就帶有較強的科學指導,避免了許多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過度開發土地等盲目性的問題[3]。
在科學的發展政策引導下,只有400萬人口的愛爾蘭,不僅是軟件出口大國、生物制藥出口大國,也是歐洲第四大食品和飲料出口國,愛爾蘭的奶制品、牛肉及豬肉享有很高的聲譽。愛爾蘭的下一步目標,就是利用環境優勢,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主打綠色食品的品牌;另一方面,發展鄉土田園風光旅游。愛爾蘭總理埃亨說,旅游已在廣大農村成為超過農業的第一大產業。
1979年6月22日,中國與愛爾蘭建立外交關系。2012年中愛建立互惠戰略伙伴關系以來,兩國的關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從高層到民間,從經貿到人文,兩國迎來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蜜月期”。
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對愛爾蘭進行過境訪問。2016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訪愛。201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愛。2018年3月,愛副總理兼外交貿易部長科文尼赴華出席愛圣帕特里克節慶祝活動。2019年6月,兩國元首、總理和外長互致賀電,慶祝中愛建交40周年。2020年1月,愛爾蘭政府發布新版“亞太戰略”,重視加強對華關系。愛爾蘭駐華大使李修文認為愛爾蘭是“一帶一路”的最西端,愛爾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國合作并謀求發展,得到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發展機會。
愛爾蘭是WTO成員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執行歐盟共同貿易政策。1979年6月22日,中愛簽署建交公報,1980年兩國互派大使。2012年中愛建立互惠戰略伙伴關系以來,兩國雙邊貿易投資增長勢頭強勁,務實合作不斷深化。據歐盟統計局統計數據,2013—2018年愛爾蘭與中國雙邊貿易額逐年增長;2018年愛爾蘭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96.5億美元,增長17.1%。從中愛雙邊貿易額占愛爾蘭雙邊貿易總額的比重來看,中國與愛爾蘭的貿易深度在不斷加深,從2013年的2.55%增長至2019年上半年的4.18%。中國是愛爾蘭除歐盟、英國、美國以外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近年來雙邊貿易快速增長。2018年11月,愛爾蘭商業、企業和創新部部長漢弗里斯率團訪華并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愛爾蘭貿易科技局(EI)、食品局(Bord Bia)等機構組織27家愛企業參展,簽約意向金額達30億美元。
2019年中愛貨物貿易總額為167.48億美元(見表6),同比增長15.4%;其中中國自愛爾蘭進口134.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9%。中國向愛爾蘭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和輕工產品,中國自愛爾蘭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化學品、藥品和食品等。
食品是愛爾蘭本土產業最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愛爾蘭極為重視牛肉出口。中國政府于2015年解除了對愛爾蘭牛肉的進口禁令,2017年4月兩國簽署了愛爾蘭對華出口30個月以下冷凍牛肉的協議,使愛爾蘭成為有瘋牛病流行史的國家中首個重新進入中國牛肉市場的歐盟成員國[4]。截至2019年11月,愛爾蘭共有24家肉類企業(含3家冷凍企業)獲得對華牛肉出口許可注冊。2019年前11個月,愛爾蘭對華出口牛肉約6510噸。目前中國已成為愛爾蘭乳制品和豬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食品和飲料第五大出口市場。
據中方統計,截至2019年底,愛爾蘭在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70家,實際投入資金26.6億美元。愛爾蘭在華投資企業主要從事食品飲料和建筑材料生產,奧努阿(Ornua)、凱愛瑞(Kerry Group)、哥蘭比亞(Glanbia)和老城堡集團(CRH)等愛爾蘭企業均在華設立工廠及研發中心。
愛爾蘭積極倡導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憑借其良好的基礎設施、優秀的科技研發水平、較高素質人力資源,12.5%的公司稅率和專業的服務團隊,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為投資者進入歐盟市場提供了一條優良通道[5]。目前,在愛爾蘭投資的中資企業主要包括工銀租賃、國銀租賃、交銀租賃、建信租賃、中航租賃、招銀租賃、民生租賃和奇龍租賃等航空租賃企業;華為、颯特、歐普杰和郝通航空等高科技企業;貝因美、歐比佳和紐貝滋等奶粉生產企業。這些企業累計為當地創造約3000個就業崗位,受到愛爾蘭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表6 2017—2019年中國與愛爾蘭國家貿易統計表
從2017—2019年中國與愛爾蘭國家貿易統計表可見,三年間中國與愛爾蘭國家貿易額在逐年增長,尤其是進口額。其中2018年愛爾蘭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占該產品的總出口額比重中,愛爾蘭的機電產品、食品/飲料/煙草相對在中國市場更受歡迎,比重分別為14.97%、6.24%,遠超總值比重3.28%(愛爾蘭從中國的進口總額/愛爾蘭進口總額)。
2018年愛爾蘭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占該產品進口總額比重來看,家具/玩具/雜項制品、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等表現較為突出,比重分別為22.78%、12.57%和10.75%,遠超總值比重4.01%。這三大類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偏向“勞動密集型”,這是由于愛爾蘭的勞動力成本價格較高,位居歐盟前列。數據顯示,2016年愛爾蘭人力成本為30.40歐元/小時,2017年愛爾蘭的最低工資為每月1563歐元,2018年最低時薪水平提高至9.55歐元。
中愛近些年商貿合作規模持續增長,其中食品一直是雙方合作中的重點領域。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愛爾蘭食品飲料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愛爾蘭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5%,達9.1億歐元,在短短四年時間里翻了一倍多。
據了解,愛爾蘭食品在國內逐漸“吃香”緣于中國消費者對安全、新鮮、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愛爾蘭以總分85.6分穩居世界上食品安全指數最高的國家。
2017年3月8日,愛爾蘭對外發布了新的國家經貿戰略《愛爾蘭面對多邊世界中的貿易與投資》(Ireland Connected:Trading and Investment in a Dynamic World)。新版的國家經貿戰略著重強調在多邊的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下,愛爾蘭經濟的活力不僅依靠在深耕現有市場,還需要開拓新的市場。
1.牛肉。食品是愛爾蘭本土產業最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愛爾蘭極為重視牛肉出口。愛爾蘭是世界上六大牛肉出口國之一。有著“翡翠綠島”之稱的愛爾蘭在牛、羊養殖方面擁有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愛爾蘭當地農家的飼養方式也和歐洲其他國家有著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用天然“草飼”放羊,從而保持草地的永續生長。根據當地農場主表示,愛爾蘭人會把自有的草地劃分成區,讓牛只輪流在各區草地里進食,每隔三天更換一次,每天享受最新鮮的牧草。同時,把牛只在野外放養,迫使他們走動食草,這樣肉中的脂肪含量能夠降低。很多農家同時飼養牛羊這兩種動物,因為這兩種動物的吃草習慣完全不一樣,牛喜歡吃嫩草,而羊喜歡吃老草,正好互補。愛爾蘭人把草飼牛飼養到大概30個月的時候,就會屠宰,經過屠宰、清理、冰鮮、分割、塑型、熟成、包裝、標簽等過程和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高度衛生整潔標準,同時也很強調“可追溯性”。肉類產品上永遠有三個日期,分別為屠宰分割的日期,包裝的日期,最后就是保存日期。不僅如此,每一份廠方肉類產品都貼上了一個標簽,標簽上的號碼由肉品供應商所編制,對應不同的農場和單一的牛只的資料數據。一旦肉類在零售的時候出現保存以及質量問題,就可以追溯整個生產流程。
“愛爾蘭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承諾食品自然生產的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畜牧業是世代相傳的祖訓,政府和牧民都嚴格遵守執行。在愛爾蘭有超過十萬個牧場從事肉牛生產,也成就了“牛肉是愛爾蘭本土產業中的龍頭老大地位”。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于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天然、純凈、安全已成為消費者在食品購買決策過程中最關注的食品屬性。建議中國在繼續擴大愛爾蘭優質牛肉進口的同時,加強與愛爾蘭肉牛養殖、牛肉生產與加工等方面技術合作,學習愛爾蘭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
2.乳制品。愛爾蘭土地的3/4是草場和牧場,主要飼養牛羊,優越的自然環境使愛爾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制品產地,全球50%的奶粉原料來自愛爾蘭,25%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出自愛爾蘭。奶牛、農場主、供應商和工廠、政府共同撐起了愛爾蘭強大的乳制品出口能力,2018年,乳制品超過肉類成為第一大出口品類,占比37%,從2013年的29億歐元增長到2018年的40億歐元。
亞洲市場包括日本、中國和韓國,是愛爾蘭生產商多元化努力的重點。中國市場逐漸成為其重要的增長引擎,2018年總出口量達到9億歐元,其中乳制品占到6.66億歐元,占其當年總乳制品出口量的16%[6]。
根據愛爾蘭食品局發布的《2018—2019出口業績》報告,中國是愛爾蘭第二大乳制品出口國,僅次于英國。2019年中國對愛爾蘭專業營養粉的需求依舊強勁,銷量增長15%。不過這并沒有反映在出口價值上,由于出口價格下降了35%,2019年愛爾蘭專業營養粉出口到中國的價值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其中一家大型跨國制造商的會計流程變化,但即使有這種變化,2018年愛爾蘭專業營養粉出口的價值也比2010年高出183%[7]。
嬰幼兒奶粉一向是愛爾蘭乳制品出口最有價值的板塊之一。愛爾蘭官方報告稱,該產品的出口價值已從2010年的不足6億歐元增加到2018年的11億歐元,其中在出口到中國方面最為成功,歸功于愛爾蘭乳制品在安全和戶外飼養證書的優勢,中國是愛爾蘭2018年出口50%專業營養粉的目的地。根據愛爾蘭食品局發布信息,2019年前六個月,愛爾蘭食品和飲料對大中華區的出口增長18%,達到4.57億歐元,創下與中國貿易史的歷史新高。其中乳制品超過3億歐元,增長5%,中國大陸增長13%。愛爾蘭乳制品出口主要為嬰兒配方奶粉行業。鑒于中國出生率正在下降前提下,這是一個特別強勁的表現。
2018年11月,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愛爾蘭食品局與惠氏營養品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計劃在母嬰營養領域展開更加廣泛而深度的合作,惠氏承諾未來三年內從愛爾蘭完成達200億元的進口額,以促進愛爾蘭和中國之間的農業、食品及乳業貿易往來。
建議中國在引進愛爾蘭乳制品與其先進技術同時,學習愛爾蘭食品安全控制、標準、新產品開發方面的成熟經驗與做法。
愛爾蘭在畜牧養殖、加工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是肉類、奶類等畜產品的出口大國,同時愛爾蘭的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居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的肉類、奶類等畜產品需求不斷提升。在農產品進口方面,2019年中國畜肉及雜碎進口為168.2億美元(排名第二),乳品、蛋品、蜂蜜及其它食用動物產品類別進口為120.5億美元(排名第四)。同時中國在農產品出口方面食用蔬菜為103.3億美元(排名第二),蔬菜、水果、堅果等制品為78.4億美元(排名第三),食用水果及堅果為62.3億美元(排名第五)。兩國在農產品貿易合作互補性很強,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愛爾蘭從事農牧業生產有悠久的歷史,在牲畜的飼養、疾病的防治、畜產品加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中愛兩國關系的良好發展,兩國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寬,中愛兩國在牲畜養殖、肉類、奶制品、皮革等農牧業產品加工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而且兩國在此行業的合作互補性很強。
學習借鑒愛爾蘭農業科技先進技術和行業服務體系,將有助于雙方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可以在農業服務方面開展合作,進行技術轉讓,互相學習,通過信息分享在越來越多方面進行合作,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控制、標準、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創新等。
以“一帶一路”為基石,與愛爾蘭通力合作,建立基于規則的互聯互通,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現歐盟和亞洲之間的這種連通,在更廣闊領域開展兩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