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銀
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30 余年的發展歷史,作為檔案學專業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已成為為我國檔案事業和檔案工作實踐一線培養檔案學高層次、高素質專業人才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檔案機構改革后檔案部門職責內容發生巨大變化,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如何順應檔案事業大環境變革趨勢、適應當前和未來社會需求,是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面臨的一個亟需應對的挑戰。國內現有關于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教育現狀、發展趨勢及中外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比較等方面,其中從畢業生就業角度看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文獻較少,專門針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研究更少,這可能與長期以來社會各方形成的碩士研究生是就業優勢群體,與本科畢業生相比不存在就業困難的傳統觀點有關。但隨著擁有檔案學碩士點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高校的增加,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其畢業生就業道路也不再一帆風順。
為了加大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的關注,筆者在結合安徽大學研究生院、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和安徽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去向數據統計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就業去向、專業對口率及職業滿意度等方面對安徽大學2010 屆—2019屆檔案學碩士畢業生進行調研,了解和掌握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現狀及其對所從事職業的滿意程度,再結合畢業生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提出的意見,進而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
1.畢業生基本概況。安徽大學1983年開始招收檔案學本科生,2002年開始招收檔案學碩士研究生,2014年開始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下招生,至今共培養檔案學碩士畢業生236 名。在全國招收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高校中,從招生規模來看,安徽大學僅次于中國人民大學[1]217-224。2010—2019年,安徽大學共培養了檔案學碩士畢業生180 名,其中男生34 名、女生146 名。問卷調研時間段從2019年11月20日到2019年12月20日,最終收到有效問卷數為114 份,占調查樣本總數的63.33%。其中,男生22 名,女生92 名;本專業生源38 人,跨專業生源76 人。從男女生比例來看,性別分化依舊嚴重;從生源比例來看,跨專業生源較多,占66.67%。

圖1 就讀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動因
本文以本科階段就讀專業與碩士研究生階段就讀專業是否一致為自變量,以選擇就讀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動因為因變量交叉分析,從圖1 中可以看出,在選擇就讀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動因分析中,本科階段與碩士研究生階段就讀專業均為檔案學的,專業調劑的比例最高,占22.22%;其次是個人興趣,占16.67%;師資魅力和考試難度系數小均占13.89%;專業聲譽和其他均占11.11%;就業競爭小占8.33%;學校的社會影響占比最小,僅占2.78%。在跨專業生源的報考動因分析中,個人興趣是主要動因,占26.03%;其次是考試難度系數小和就業競爭小,分別占19.18%和16.44%;學校的社會影響占5.48%;專業聲譽占比最小,僅占4.11%。
從報考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動因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生源中,檔案學本專業第一志愿生源較少,調劑生較多;跨專業生源較多,且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并不關注專業聲譽和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僅是因為檔案學專業招生考試難度系數小和檔案行業就業競爭小才選擇就讀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因而導致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生源基礎總體較為薄弱。

圖2 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單位性質
2.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從圖2 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單位性質可以看出,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單位性質中,高校或科研機構占27.19%,國有企業占22.81%,事業單位占20.18%,政府機關占19.3%,私營或三資企業占7.89%。高校或科研機構成為大多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的就業首選,其次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由此可見,隨著改革開放后國家檔案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或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及國企、事業單位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度顯著增強,對檔案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單位在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對檔案管理人才需求的門檻也有所提高,招收的畢業生基本上以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為主。
此外,畢業生升學(留學)比例極小,僅占1.75%,這反映出安徽大學培養的檔案學碩士畢業生雖然均是學術型碩士,但成為博士的儲備生源比例極低。在調研中,僅有3 名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2 名已取得博士學位,1 名博士在讀)。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出現了專業碩士化傾向,從側面也折射出安徽大學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向性不強。

圖3 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
3.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從圖3 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來看,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占63.16%;其次是在江蘇省,占12.28%;其他省份占比均在10%以下。其中,畢業生選擇在安徽省內就業的,基本上又集中在省會合肥及周邊地區。由此可見,安徽大學培養的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絕大多數都傾向選擇在學校所在省份地區就業,畢業生主要服務于安徽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既與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生源主要以安徽省內為主密切相關,又與安徽大學檔案學專業在全國招收檔案學碩士研究生高校中的學科地位和學術影響力,以及安徽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的綜合實力排名有著一定的聯系。
4.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在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從事工作與檔案相關程度分析中,非常相關占46.79%,比較相關占20.18%,一般相關占18.35%,不相關占14.68%。由此可見,安徽大學培養的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較高,畢業生在擇業時絕大多數傾向于選擇與檔案密切相關或比較相關的工作崗位,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較高。再以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工作崗位類型為自變量,以從事工作與檔案相關程度為因變量交叉分析,與檔案非常相關的工作崗位類型中,專業技術類占63.46%,管理服務類占30.77%,教學科研類僅占5.77%;與檔案比較相關和一般相關的工作崗位中,管理服務類均占50%,專業技術分別占40.91%和40%,教學科研類分別占9.09%和10%。綜合數據可以得出,與檔案相關的工作崗位中,專業技術類占48.12%,管理服務類占43.59%,教學科研類僅占8.29%。由此可見,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從事的崗位主要為具體的檔案管理業務工作,其次為與檔案管理相關的管理服務類崗位,從事教學科研的人非常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安徽大學在培養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主要傾向采用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一體化為方向的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宏觀培養模式為主[2]22-25,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能夠直接服務于社會需求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5.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高低。但就業滿意度是一個主觀概念,受到個人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了解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在調查問卷中擬以畢業生工作穩定性和畢業生工作薪酬為參考指標進行調研。

圖4 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工作穩定性
在調研中,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現工作單位與初次就業工作單位一致的占77.14%,不一致的占22.86%。結合圖4 可以直觀得出,進入政府機關、高校或科研機構及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工作穩定性較高。這從側面反映出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在就業方向上存在顯著的趨同性,絕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時傾向于工作穩定、福利待遇相對有保障的單位。這與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求穩心態有極大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專業飽和、畢業生數量增加以及老一輩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退休潮淡去,政府機關、高校或科研機構、事業單位提供的檔案管理崗位數量將逐漸飽和,通過社會公開招考的難度會大大增加,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將日益增大。
工作薪酬是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非常關注的擇業因素。從畢業生工作薪酬分布可以看出,薪酬5000 元以下,占26.32%;薪酬5000—8000 元,占37.72%;薪酬8000—10000 元,占22.81%;10000 元以上,占13.16%。結合國家統計局201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82413 元[3]和安徽省統計局2018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74378 元[4]統計情況可知,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絕大多數薪酬水平超過國家和安徽省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工作薪酬基本符合求職心理預期也是檔案學碩士畢業生不愿意頻繁更換就業單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6.畢業生對自身工作能力的認知。從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工作后亟需加強的工作能力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安徽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生對自身工作能力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對于, “ 自身亟待加強的能力 ” 這一項調研,創新能力占62.39%;其次是科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均占46.79%;專業知識儲備占40.37%;表達溝通能力占37.61%;計算機能力占26.61%;團隊協作能力占25.69%;外語能力占24.77%;學習能力占20.18%;其他占2.75%。由此可見,首先,安徽大學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次,在加強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以及科研能力培養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重視。教學相長,畢業生的真實反饋是推動學科專業發展提升的最佳助力。通過了解和掌握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反向倒推高校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而確保高校培養的檔案學高層次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檔案事業和檔案工作的要求。
1.明確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定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定位是 “ 培養從事檔案管理和檔案科學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些人才要面向未來10年,乃至20年的社會需要 ”[5]74-78。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不同于本科生,也不同于博士生,但又不能單獨割裂出來,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應該與檔案學本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貫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上下銜接聯通的培養體系。
2.重視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保障學位質量。無論是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研究,還是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探析,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完善和提高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要保證質量必須注重過程管理。在招生環節,高校應在堅持考試成績和能力并重的基礎上,著重考察報考檔案學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專業素質和實際學術水平,淘汰學習目的不明確或為了躲避就業壓力而考研的學生,遴選出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真心求學愿意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學生進行培養。在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中,應建立行之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針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點,構建和完善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分流退出制度,對于不符合培養質量要求的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應嚴格采取推遲答辯、延期畢業或清退的處理方式,從而確保培養質量不下滑。
3.組建和擴充高水平的導師團隊。安徽大學從2014年開始實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招生,在一級學科平臺建設下,具有相關專業學習教育經歷的青年博士人才之間聯系進一步加大,他們結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開始探索并創新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方法,注重圖書、情報與檔案和相近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值得注意的是,組建完擁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導師團隊后,高校還應充分調動和激發導師在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所需承擔和履行的教書育人職責和責任,完善、細化導師的權責,制定出符合檔案學學科發展需求的良性導師上崗與退出動態機制, “ 破五唯 ” ,減少評審的量化指標,引導導師回歸科學精神的本質,將其精力真正用于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學術水平上來。
4.強調全球意識,提升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高校在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中應鼓勵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互派交換生、校外或海外實習等形式[6]4-9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在互聯網時代,交流互鑒有了更多載體和渠道,也有了更廣闊的平臺,有利于跨越差異、打破隔閡。開辦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應積極構建官方或非官方的檔案學碩士研究生跨校交流學習群;教育資源豐厚的高校,如已經加入iSchool 聯盟組織的高校,可以將獲取的更多更好的學科發展信息與國內高校同行進行學習交流和傳播互鑒,進一步激發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群體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活力。
5.加強社會各方對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評估。高校培養的碩士畢業生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不是由高校自己來評判的。為了提升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增強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服務社會需求的綜合能力,高校需要主動聯合政府教育部門、檔案部門、檔案學術組織(檔案學會、檔案工作協會)和社會用人單位等,建立起五方聯動的檔案學碩士畢業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以 “ 服務需求、提高質量 ”[7]為目標,加強對高校培養和輸送的檔案學高級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的評估。通過建立客觀、公平、公正的評估體系,從終端倒逼高校改進和提升檔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改革和教育創新,最終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