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靜

語文教學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科學學科,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語文教學直接關系到職業精神的教育,在很多語文教學的課文中都滲透了職業精神教育。新版的語文教材更是滲透著職業精神的教育,如有關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珍惜、學會做事,等等。這些職業精神不斷地融入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職業精神是學生畢業步入社會所必須的,包括敬業精神、勤業精神、創業精神及立業精神四個方面。職業精神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的就業情況,一般表現在承擔的職業責任、職責的堅持、學生的“三觀”發展,以及學生的職業精神。同時,職業精神還包括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等方面,這些都反映了一個人的任職情況。職業精神出眾的學生在事業上更有機會步步高升,反之,則可能面臨艱難的擇業選擇。因而,一個人的職業精神直接影響了就業走向[1]。
職業精神的首要就是職業理想,所謂職業理想就是主張學生從事各行各業,強調各行各業的優勢,都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希望以后能夠讓人瞧得起、讓家人過得好,或者為了學問和德行,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理想范疇,這種職業理想就是職業精神中的靈魂。因此,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職業理想進行滲透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理想的偉大。比方說,在教學《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篇文章時,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小組內進行文章的閱讀,互幫互助,進而進行教學和提問,這個提問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因為技工院校的學生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如果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提問,學生會非常反感和抵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說明,例如,用上“我在你們這么大就想……”或者“我現在就想……”等的話語,進而找到與學生共同的話題,提高學生的職業理想,明確奮斗目標[2]。
職業意識的強化是提高職業態度的前提,是做好一份工作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充分地意識到現今社會的發展趨勢,提高自我的意識,告知學生要面對自己的客觀情況,要想獲得一份工作想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而想要擁有好的職業態度,就要知道職業的概念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怎樣才能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最好的程度,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引導。這好比語文課文《一碗清湯蕎麥面》中講述的是母子三人,通過團結拼搏、樂觀向上的態度,進而戰勝了生活中的困難。這種講解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家人面對困難時候的精神狀態,由此引進一種職業的態度,這就是團結拼搏、樂觀向上、堅持不氣餒的職業態度。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講解,可以將學生帶入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和今后的就業中樹立起良好的職業態度[3]。
責任永遠都是不過時的話題,古有“看其身,負其責”的責任說法,現有“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擔”的責任,都可以看出責任的重要性,職業責任也是職業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團隊和個人兩個方面。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敘述了職業責任的重要性,比如《士兵突擊》一課,士兵是最能夠突出責任感的一個職業,通過對士兵、警察、特警等職業進行分析和講解,強調了在整個過程中士兵們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放棄的精神,遇到難題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否則造成的失誤就是整個團隊的責任,整個團隊都要進行懲罰;如果是個人的責任,個人所承受的責任更大。通過這種講解,加強了學生對職業責任和職業精神的理解,讓學生了解到職業責任的重要性,以此促進今后從業時把客觀的職業責任變成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
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長久屹立不倒,最重要的就是企業良心,而企業良心保持好,是需要每一個員工進行維持的,所以職業良心也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的職業精神。技工院校的學生實踐性較強,有很多的學生具有從業經歷,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組教學,然后針對語文課文,通過對比等方式,讓有經驗的從業者產生共鳴,進而影響整個小組。比如課文《項鏈》,講述的是有些人追求享樂虛榮的快感,進而出賣自己的良心贏得了短暫的快感,由此落入更悲慘的境地;又如《賣白菜》一文,講述的是一位賣白菜的母親由于孩子算多一毛錢就感覺到良心的譴責而落淚的畫面,借此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進行分析到底對與錯的行為,通過辯論比賽等方式進行教學,然后教師通過一些新聞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凈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知道職業良心的重要性,從中體會到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4]。
語文教學不一定非得是課堂式的教學,也可以是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比方說通過開展游戲進行學習、通過辯論進行學習等,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教學方式。所以,在教學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設定一些紀律和規則,尤其在辯論賽就有很多的規則需要遵守,包括一辯陳詞的時間、自由辯論的時間等等,這些規則就是執業紀律的延伸,是需要從業者進行遵守的,而且職業作風是從業者習慣性的態度,一般都是通過潛移默化而表現出來的,所以通過各種活動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紀律。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其中體現出來的各種職業精神需要教師進行有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教學。技工院校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講解,通過對語文文章內容的講解過程,將職業精神逐漸滲透到語文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增加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良心和職業紀律等職業精神,進而對學生的從業及升職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實現應有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