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全瓷貼面用于修復前牙出現切緣切角缺損患者治療的效果。
方法:選取我院接受診治的患者選擇40例前牙切緣切角缺損進行研究,對患者實施全瓷貼面修復,對比修復前后的相關數據。結果:修復后,患者的牙齒美學評分以及牙齒功能評分顯著優于修復前,P<0.05。結論:對前牙切緣切角缺損患者實施全瓷貼面修復,可以改善患者牙齒的美觀程度以及功能。
【關鍵詞】全瓷貼面;前牙;切緣切角缺損
【中圖分類號】R4;R78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1
前牙切緣切角缺損作為臨床常見的牙科疾病,當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為調磨、全冠修復、貼面修復以及復合樹脂填充等措施[1]。傳統的修復方法容易破壞牙齒原本的外形,而復合樹脂充填法比較容易對邊緣著色,全冠修復較為復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臨床在修復前牙切緣切角缺損時越來越多的應用全瓷貼面修復技術。全瓷貼面修復技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生物相容性較好,同時能夠滿足患者對美觀的需求,現已成為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式[2-3]。本文針對40例前牙切緣切角缺損患者實施全瓷貼面修復治療,分析療效,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前來我院接受診治的患者選擇40例前牙切緣切角缺損進行研究。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范圍在18-60周歲平均年齡范圍為(31.92±3.23)周歲。本次研究40例患者共制作67顆貼面,包括51顆活髓牙以及14顆根管治療牙。一般資料經軟件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知情同意,且積極參與。(2)確診為前牙切緣切角缺損。(3)牙髓無暴露、前牙切角缺損的水平面顯著小于切緣長度的2/3。(4)均有正常的覆牙合覆蓋以及正常的位置。(5)患牙的牙髓活力以及顏色正常且無明顯松動者。
1.2.2排除標準
(1)存在血液疾病。(2)存在傳染病變。(3)牙釉質、對刃牙合以及反牙合尚未發育完全者。(4)存在根尖周病變以及牙槽骨吸收異常者。(5)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的女性。(6)精神異常以及認知障礙者。(7)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心肺功能以及肝腎功能障礙者。(8)合并惡性腫瘤者。
1.3方法
對患者實施全瓷貼面修復:預備牙體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牙體磨除量,活髓牙唇側的磨除量為0.3-0.8mm、死髓牙唇側磨除量則為1.0-1.2mm,切端的磨除量則為1.0-1.5mm。根據患者的牙齦緣淺圓凹形肩臺、近遠中鄰接區不累及,將銳角以及倒凹消除之后,放置排齦線,隨后采取硅橡膠取模制作貼面。對患者實施復診的過程中,還需指導患者試戴貼面。待患者滿意之后,方可應用粘結技術對牙齒進行酸蝕處理,涂粘結劑,光照,與此同時助手進行貼面處理,處理好后將試色好的樹脂涂在硅烷化后的貼面上,就位并固化,清除多余粘固劑,隨后徹底固化,粘結完畢后進行調牙合,拋光。
1.4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1)對比修復前后的牙齒美學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牙齒美觀程度越好。(2)對比牙齒功能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牙齒功能恢復程度越好。(3)分析患者不同時期前牙切緣切角缺損治療效果,優:全瓷貼面牙齒的顏色與周圍牙齒顏色基本無差異,邊緣處沒有著色,邊緣瓷沒有損壞現象,表面沒有裂紋;良:全瓷貼面牙齒的顏色與周圍牙齒顏色稍有差異但不明顯,肉眼幾乎不能立刻分辨出來,邊緣處稍有著色,采用探針檢測才可檢測出邊緣瓷有損壞現象,表面稍有裂紋;差:全瓷貼面牙齒的顏色與周圍牙齒顏色有明顯差異,肉眼即可看見有顏色差異,邊緣處有著色,邊緣瓷存在損壞現象,表面有裂紋,影響美觀度。
1.5統計和分析
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分析,計算型指標則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檢驗,計量型指標則選用均數±標準差()描述、同時采用t檢驗。P<0.05,則代表本次實驗的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修復后牙齒美學評分
牙齒美學評分包含:牙齦狀況評分、修復體色澤評分、軟組織色澤,修復后患者牙齦狀況評分:78.49±5.71/分、修復體色澤評分75.03±4.53/分、軟組織色澤評分80.22±3.17/分,各項指標明顯高于修復前牙齦狀況評分:69.56±4.45/分、牙體色澤評分:68.86±3.42/分、軟組織色澤評分:70.53±2.56/分,T=7.8017、6.8750、15.0407,P<0.05,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2修復患者牙齒功能評分
牙齒功能評分包含:咬合情況評分、咀嚼情況評分、舒適度評分,修復后患者咬合情況評分:17.54±1.27/分、咀嚼情況評分:18.07±0.69/分、舒適度評分:16.89±0.87/分,各項指標明顯高于修復前咬合情況評分:14.45±1.08/分、咀嚼情況評分:14.23±0.44/分、舒適度評分:14.63±0.45/分,T=11.7225、29.6771、14.5928,P<0.05,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3分析患者不同時期前牙切緣切角缺損治療效果
治療結束時,40例患者治療效果優者36例(90%),治療效果良者4例(10%),無治療效果差者,優良率達90%;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治療6個月時,治療效果優者32例(80%),治療效果良者8例(20%),無治療效果差者,優良率達80%;治療1年時,治療效果優者30例(75%),治療效果良者8例(20%),治療效果差者2例(5%),優良率達75%。
3討論
牙齒不但具有幫助發音功效,還具有咀嚼食物的能力,還會對人體的面容造成一定的影響,潔白而整齊的牙齒,可以展現出美麗與健康。牙齒的顏色若是不正、形狀不夠美、牙齒不夠整齊的話,就可以被稱作是牙齒缺陷[4]。經過調查顯示:前牙常見性缺陷是牙齒間的間隙相對較大、牙齒出現扭轉以及缺損等狀況。近些年,人們對牙齒功能以及牙齒美觀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前牙切緣切角缺損的修復需求也越來越高,伴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國民的審美需求顯著提升,牙齒美學修復的范圍在逐步地拓寬[5]。截止到目前,多類修復輔助技術被較為廣泛地運用在口腔臨床的治療環節中,獲得了較為優異的效果。
而臨床應用調磨法患者實施修復,極易改變患者的牙齒形態,影響患者的美觀,導致部分患者排斥這一治療。而對患者采取傳統的烤瓷全冠修復技術,則會提升患者出現牙齦炎、牙齦染色發生率的可能性,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牙科治療過程中,需盡可能保存患者的牙體組織,當無法滿足實際固位或者治療需求后,才能對其進行全冠修復。貼面修復是現階段修復前牙切緣切角缺損較為常用的治療技術,具有顏色美觀、對牙髓刺激較小、修復后的牙齒生物相容性以及耐磨性較好,發生牙齒邊緣著色以及附著菌斑的現象較少,患者采取貼面修復的接受度和滿意度也較高[6]。
貼面修復分為納米樹脂貼面、硬質樹脂貼面、瓷貼面等,樹脂屬于短期修復,因為樹脂容易老化,所以這種材料使用太久會出現著色、缺陷等現象。全瓷貼面的優點是使用壽命長,對牙齒損傷小,修復快,色澤更接近天然牙,表面光滑有光澤,美觀,但應注意避免硬物接觸瓷貼面使其斷裂。此外,進行全瓷貼面也有以下注意事項:在進行牙齒全瓷貼面修復時每個環節都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在進行粘結貼面時應盡可能的在牙釉質層內進行以減少牙本質在整個過程暴露的情況,在牙釉質層內進行粘結貼面能夠避免因微滲漏而降低整體粘結強度。在進行開窗型全瓷貼面時切緣盡可能磨除接近切緣確保近切緣處呈現淺凹槽形可便于后期處理;在進行包繞型全瓷貼面切緣時磨除部分切緣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已經缺損的切緣,可為形成全瓷切緣打下基礎;在進行對接型全瓷貼面切緣時盡可能的磨除直到切緣處確保切緣的預備體與唇面形在一個弧形面上,這樣處理能夠確保瓷貼面與切緣成為一體,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適宜的切緣類型。
綜上所述,將全瓷貼面修復技術用于前牙切角切緣缺損患者中,其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龐巍.微創全瓷貼面技術對上前牙缺陷修復患者新骨輪廓和骨密度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0,26(25):59-61.
[2]胡娜,郝瑞.前牙美容修復患者采用新型超薄全瓷貼面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0):82-84.
[3]張凱峰.微創全瓷貼面技術在上前牙缺陷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9):144-145.
[4]林志明,簡智毅,金地,吳千駒.瓷貼面與樹脂充填在上前牙切角缺損修復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19,9(09):76-78.
[5]王釗.瓷貼面和全瓷冠牙科材料修復前牙的療效對比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6):90+93.
[6]鄭玉波.全瓷貼面在前牙美容修復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蛇志,2018,30(01):95-97.
作者簡介:李文倩(1988.06),女,漢,天津人,主治醫師。
163150078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