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忠 李欣健 張婷婷 謝江波
【摘要】目的 探究肌內效貼聯合前庭康復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及步態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在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中選取100例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50例),分別采用肌內效貼+前庭康復訓練與單一的前庭康復訓練。采用Berg平衡(BBS)量表評估平衡功能,采用三維運動分析系統評估步態功能,包括患側的步長、步頻、步速、步幅。結果 研究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步長、步頻、步速、步幅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肌內效貼聯合前庭康復有助于恢復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與步態功能。
【關鍵詞】 肌內效貼;前庭康復訓練;腦卒中偏癱;平衡功能;步態功能
【中圖分類號】R4;R255.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1
腦卒中偏癱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卒中康復期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步行功能,造成行動不便。前庭康復訓練是常用的訓練方式,但訓練中不良的視覺反饋容易造成患者訓練積極性下降,對其康復不利[1]。肌內效貼作為一種新型的康復訓練輔助技術,能夠增強患者的體感覺輸入,對不良的視覺反饋進行彌補,提升訓練效果[2]。本文將分析肌內效貼聯合前庭康復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及步態功能的改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中選取100例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50例)。研究組:男、女各23例與27例,年齡為(65.37±8.86)歲,病程(75.62±23.37)d,腦卒中類別:缺血性25例、出血性25例,偏癱受累側別:左側32例、右側18例。對照組:男、女各26例與24例,年齡為(64.69±8.75)歲,病程(72.88±22.49)d,腦卒中類別:缺血性27例、出血性23例,偏癱受累側別:左側35例、右側15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一的前庭康復訓練,研究組采用肌內效貼+前庭康復。
對照組:(1)坐位,將食指放于正前方并保持注視,將頭部180°水平轉動,隨后進行垂直方向的抬頭與低頭凝視食指訓練。(2)臥位,以最大限度地左右轉動頭部,患者保持對天花板的一個固定點的注視(3)坐位,保持頭部固定,將食指放于眼前的水平位置移動并始終注視食指。(4)坐位,將食指放于眼前的水平位置移動,并產生頭部的反方向運動。(5)直線行走,并移動頭部凝視靜止目標物。(6)分別睜眼與閉眼直線行走。(7)分別睜眼與閉眼完成彎腰、伸腰。重復4~6遍,3次/d。
研究組:前庭康復訓練內容與對照組一致,訓練前采取“倒Y”型貼扎肌內效貼,頸部上端斜方肌起始部位,“Y”的兩個分支沿著斜方肌走向外側,中部“一”字形貼布固定“Y”貼布。
1.3觀察指標
BBS:最高56分,分數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
步態功能:采用三維運動分析系統評估步態功能,記錄患側的步長、步頻、步速、步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當P<0.05提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平衡功能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BBS評分分別為(45.05±5.42)分、(41.33±5.08)分,研究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t=3.284,P=0.001,P<0.05)。
2.2兩組的步態功能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步長分別為(50.11±5.57)cm、(46.38±5.42)cm,步頻分別為(62.87±5.01)/min、(56.39±5.85)/min,步速分別為(1.38±0.12)m/s、(1.22±0.11)m/s,步幅分別為(1.22±0.11)m、(1.15±0.09)m。研究組步長、步頻、步速、步幅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t=3.147、5.517、6.445、3.230,P=0.002、0.001、0.001、0.002,均P<0.05)。
3 討論
在腦卒中患者發病后,高級神經中樞受損,導致其對運動控制能力出現障礙,進而被地基神經中樞引導下的異常運動模式替代,造成患者平衡能力減弱,無法形成正確的步態,降低患者的步行能力。因此,積極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與步態功能至關重要。
本次研究中顯示,研究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步長、步頻、步速、步幅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表明相比于單一的前庭康復訓練相比,在訓練中聯合使用肌內效貼能夠進一步提升訓練的效果,促進患者平衡功能與步態功能的恢復。步態功能建立在平衡能力基礎上,前庭康復訓練主要訓練患者的體感與視覺反饋,來替代喪失或者受損的前庭功能,進而恢復患者的平衡能力與步態功能[3]。肌內效貼多用于對肌骨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能夠起到支撐與穩定的作用[4]。將其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前庭康復訓練中,能夠深化感覺的輸入,增強神經刺激,在訓練中,患者所產生的動作通過肌內效貼拉力產生的持續性感覺輸入,起到了糾偏的作用[5]。有利于對患者良好平衡感的感知以及對正確步態的感知,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與步態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肌內效貼聯合前庭康復訓練可有效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與步態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盛逸瀾,紀任欣,余波.前庭康復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10):784-785-786-787.
[2]鄭增賓,馬明,趙祥虎,等.懸吊運動療法結合肌內效貼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5):564-569.
[3]黃林鵬,周開斌,梁天佳,等.前庭康復治療對腦卒中Pusher綜合征患者軀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9,36(07):1164-1167.
[4]邵慧興,馬力,劉湘敏,等.肌內效貼鎮痛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步行參數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02):342-345.
[5]張婷婷,姜建萍,謝江波,等.肌內效貼聯合平衡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11):847-849.
26655007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