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內科住院病人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心理護理的措施。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內科住院患者50例作為參考對象,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采取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護理,有效地促進了病人疾病康復。結論:對內科住院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人疾病的康復。
【關鍵詞】內科住院病人;心理問題;護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1
引言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轉變護理觀念及改變護理模式,向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已成為整體護理的 項重要內容。現代護理學強調,護理工作己不再是局限于簡單的打針、發藥等基礎工作,而是拓展為對病人心理護理在內的具有創造性、獨立性的護理。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活動,普通的護理己不能適應現代護理的需要。
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內科住院患者50例作為參考對象,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采取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在對內科住院病人的護理中,發現由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性格以及對疾病的認識敏感性、耐受性不同,會產生一些心理反應或問題,需引起重視和進行恰當的護理。近幾年來,對內科住院病人的觀察,通過分析出現的心理問題可歸納為六種。下面主要談一下各種心理問題的護理原則。
2心理問題的分析
2.1焦慮心理:大多數病人存在焦慮心理,由于發病突然對住院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容易導致焦慮及緊張,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病人表現比較明顯。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何病、對病情的嚴重程度無明確的認識,擔心所患疾病的預后等,因而出現焦慮不安,表現為失眠、心悸、煩躁、呼吸急促、食欲下降等,尤其是病情出現反復時會更加明顯。
2.2防范心理:內科病人慢性病較多,住院時間長,有的病人在本院治療前已經在其他醫院求治過,有的病人已經通過互聯網及其他途徑對所患疾病及有些藥物有所了解,因此以后用藥過程中疑慮重重,懷疑醫護人員是否能給自己正確用藥,會過分警惕藥物的毒副作用,對醫護人員產生防范心理,不愿配合治療,甚至拒絕必須的治療。
2.3恐懼心理:內科疾病多為慢性病,患者年齡大,病程長,很多病人同時合并多種其他疾病,病人反復入院,會對各種檢查及治療產生恐懼的心理;有的病人怕留后遺癥而恐懼,表現為流淚、痛哭;有些病人對于一些醫療操作不熟悉,因而產生恐懼不安的心理。
2.4孤獨心理:病人住院后,面對陌生的環境,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尤其是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大多其他病人不愿與其交往;長期住院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十分寂寞,情緒低落;老年患者更易產生孤獨感。
2.5悲觀心理:有些患者所患慢性疾病常反復發作,病程較長,輾轉多處治療,忍受不了長期病痛的折磨,對疾病的恢復缺乏信心,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老年病人患病后感覺日落黃昏,就想放棄治療,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自暴自棄,往往被動配合治療,這些負面情緒影響藥物療效。
2.6憤怒心理:當患者多次住院花費較多錢而病情沒有明顯好轉時往往產生憤怒甚至埋怨的心理。
2.7依賴心理:部分患者過分依賴藥物和醫生,把自己身體的康復全部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幫助和關心,自己能做的事也不想去做,想讓別人幫助,適應生活在別人的照料下,不主動做一些必要的康復治療和身體鍛煉,從而影響了病情的康復。
3護理方法
3.1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立從患者入院那一刻開始。護理人員在接待病人時要有耐心,態度要和藹,熱情認真,適當給予安慰,認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動作要迅速,操作熟練準確,使患者一進病房就感到不會太陌生,對住院不會太抵觸,愿意聽護理人員的話,對自己的疾病的治療感到有希望。
3.2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盡快進入病人角色。有些患者由于受部分患者言論的負面影響對入院后進行的必要診斷方法和綜合治療措施理解較片面,認為是過度醫療或者會認為該檢查及治療會損傷身體而不配合,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醫療操作時往往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而不愿意接受檢查及治療,還有部分患者由于考慮經濟問題及其他生活問題,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問題,而產生種種憂慮。
3.3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幫助患者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遵守醫囑,按時服藥,按時接受檢查及治療,情緒穩定,調動患者積極性,提高自身康復能力。多關心體貼病人,要經常深入病房,經常和病人談心,安慰病人,及時了解病人心理狀態,掌握疾病的變化規律,減少復發,對不同的病人給予不同的處理。
3.4發揮家庭支持作用:要積極地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思想溝通,讓患者家屬正確地對待患者的疾病讓家屬對治愈患者的疾病樹立信心,共同協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小結
4.1 內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十分明顯,由于發病原因復雜、病程較長且易于復發的因素,很容易導致病人的各種不良心理現象發生。比如藥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病人對病情不太了解,很容易喪失信心,對治療前景跟到茫然,有的甚至會產生輕生的那念頭,不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進而直接影響到治療的實施以及效果。有的病人因為病情多次復發多次住院治療,心理積攢了很多的埋怨甚至憤怒,說不清什么時候就會爆發。
參考文獻:
[1]黃頌娣,黃育媚,姚潤萍,等.內科住院病人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9,22(4):492-493.
[2]馮惠梅.對老年內科患者的心理護理的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8(9).
[3]楊華,李遵清.心理干預改善心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9(18):2330-2332.
[4]蔣莉莉.淺談老年內科患者的心理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9(4).
[5]周慧明.試論護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社會醫學雜志,2019,4(095):74-75.
[6]王桂香.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工作的探討[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20):167-168.
[7]孫艷.內科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 2019,5-0154-091.
[8]五順銓,陳曉華,王威.情緒對高血壓病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9;(6):133-135.
作者簡介:劉萌,女,漢,應城,1990.07.07,本科,,工作單位:應城市人民醫院,職稱:護師,主要研究方向或者從事工作:護理,郵編:432400。
29005017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