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芳
(桂林理工大學 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快速推進以及強農惠農的政策逐漸出臺,擁有適度規模經營、較完備物質資源以及較強運營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興起。然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舊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實力不強等問題,使得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低下[1-2],難以滿足質量興農的要求。2019年,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農業發展要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要堅持“全方位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可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想克服面臨的困境必須創新農業經營模式,進一步提高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3],這與質量興農戰略的要求相吻合。因此,文章構建“CSC三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理論模型”,分析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情況,以期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質量興農戰略下實現創新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質量興農戰略為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明確了方向[4]。現有的研究對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產質量”、“經營質量”以及兩者共同提升這三個方面。關于“生產質量”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行為主要為農產品的優質化發展、特色化發展、品牌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這四個角度;在農產品“經營質量”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創新引領[5];在“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兩者共同提升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完善產加銷一體化程度來發展全鏈條[6],助推質量興農。然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作為新的發展形式,在質量興農的要求下具有不同于傳統發展形式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對其理論模型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從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情況來看,雖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方式多樣且差異較大,但是特征基本相同,即市場化、專業化和集約化。市場化有效地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商品率低這一問題,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發展背景下的農產品供需匹配,由于市場化的存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及時、準確地收集到市場中的碎片化信息,并且將各類市場資源高效整合,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損失;專業化有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自身優勢、考慮自身劣勢,將生產經營集中到其中一個或幾個少量領域或者環節當中,提升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內部人員對工作的熟練程度,有效利用了工作人員的時間,最終形成高效率運作體系;集約化能夠有效地配置各種資源來增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效益,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運用資金、科技、設備、人力等方面的優勢,高效利用各種生產要素來實現增產增收。
文章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質量興農視角下創新發展的特征,并且參考創新發展理論模型,構建了CSC三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理論模型(下文簡稱CSC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CSC理論模型
該模型有3個維度與3個界面,3個維度分別是路徑(channel)、新型農業經營主體(subject)和消費者(consumer)。三者共同組成了下圖中的三維坐標系,其中,3個維度兩兩形成一個界面,即CS(channel-subject)界面、CC(channelconsumer)界面和SC(subject -consumer)界面。3個坐標軸上表示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它們在3個界面里依據相互關系產生子要素。圖2中,“”代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外部環境作為伴隨性要素服務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三維系統。在工業化和規模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加上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有通過創新發展才能在市場中獲得話語權,才能穩固經營。把外部環境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一個伴隨性要素的價值在于:能夠時刻洞察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并且及時應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界面要素(即圖2的“”)代表兩兩維度間保持聯系的重要節點,同時也能夠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的運行方式。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維度和消費者維度中的節點內容類似,屬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要素的主要成分,分別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消費者)價值主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售產成品(消費者購買產成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售產成品附加值(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消費者都是交易市場中的主體,區別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產品的出售者,消費者是產品的購買者,因此文章針對產品的出售者和產品的購買者分別設計兩個獨特的價值主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維度的價值主張應該從利潤最大化的視角出發,彰顯農產品的收益性,而產品消費者的價值主張應該注重商品的性價比和效用,同時兩者的價值主張需要互相匹配。消費者購買農產品這一要素包含了消費者對農產品數量、種類、質量等方面的需求,相對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呈現出了數量、種類、質量等方面的優勢,在交易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的農產品和消費者購買的農產品應該相互對應,推動供需平衡,這可以通過銷售平臺對統計數據的分析來實現。此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售農產品的附加值滿足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值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收入,較為常見的就是品牌效應。
路徑維度主要包括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三點。其中優質化通常助推產品質量優勢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在CS(channel-subject)界面中,產品質量優勢指的是通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來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主要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和種植方法來實現。在CC(channel-consumer)界面中,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優質化發展路徑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增加收入。特色化有助于產生產品差異優勢和吸引顧客,在CS(channel-subject)界面中,產品差異優勢是指產品與市場上大量存在的其他農產品相比存在獨特的地方,有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主要通過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農產品來實現。在CC(channel-consumer)界面中,由于農產品獨具特色,能夠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進一步增加農產品的效益。品牌化能夠提升要素效用和提高消費者效用,在CS(channelsubject)界面中,農產品品牌化是指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創立品牌,推出良好口碑的農產品,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擁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在CC(channelconsumer)界面中,消費效用指的是消費者通過消費而獲取的主觀滿足感,由于消費者對品牌商品具有主觀上的偏好,因此品牌化能夠提高消費者效用,間接地提升農產品效益。
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基于路徑(channel)、新型農業經營主體(subject)和消費者(consumer)構建了CSC三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理論模型,指明了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的核心要素、界面要素等關鍵內容,認為生產質量和經營質量的提升仍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重要任務。此外,本文認為質量興農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仍然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消費者和實現路徑這三者展開。在SC(subject-consumer)界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價值主張相匹配有利于交易的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出售給消費者可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收入;在CS(channel-subject)界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照質量興農背景下的創新發展路徑,通過創新實現產品質量優勢和產品差異優勢,提升要素效益。在CC(channel-consumer)界面,質量興農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路徑與消費者維度的主要要素相對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