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志 朱枚芳 賴綺思 李遠輝 曾麗珊
(1.興寧市土壤肥料研究站,廣東興寧 514500;2.興寧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廣東興寧 514500;3.興寧市羅崗鎮生態發展服務中心,廣東興寧 514500)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具有多重功效和作用,被人們稱為“果中之王”。獼猴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以及丙氨酸等10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廣東省興寧市從2012年起種植獼猴桃,種植面積不大,種性表現尚不清楚,栽培技術經驗也不足。為了保證獼猴桃栽培過程中科學施肥,于2017年進行了氮肥對獼猴桃果實品質及產量影響的試驗,為獼猴桃生產上科學施用氮肥提供依據。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選擇在廣東省興寧市徑南鎮濁水村李艷紅果園。果園面積33.3 hm2,試驗地塊面積0.13 hm2,地勢為坡地,土質為輕壤土,土壤肥力和產量均為中等。土壤養分檢測結果為有機質15.03 g/kg,全氮0.94 g/kg,全磷0.25 g/kg,全鉀36.9 g/kg,堿解氮117 mg/kg,有效磷37.5 mg/kg,速效鉀213 mg/kg,pH值5.54。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東紅獼猴桃,5年生,株行距2 m×3 m,種植密度110株/667 m2,雌雄株比例6∶1。獼猴桃始花期2017年3月27日,采摘日期2017年8月6日,果實生育期132 d。
供試氮肥為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6%,磷肥含過磷酸鈣12%,鉀肥含硫酸鉀50%,供試有機肥含氮磷鉀總養分≥5%,有機質含量≥45%。
1.3 試驗設計與方法
1.3.1 設計方法 試驗采用“2+X”氮肥總量控制設計,共設4個處理,見表1。試驗設3次重復,小區隨機排列[1]。試驗小區在坡地上保證同一重復間試驗樹為等高種植。每一小區插標簽牌,標出處理號、重復號和肥料施用量。每株樹掛一小牌,標明處理號,做好施肥和噴藥記錄。
表1 試驗各處理設計與施肥量
1.3.2 栽培管理 試驗各小區均按常規進行管理,及時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做好病蟲害防治等,確保各小區所有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1.3.3 調查方法及分析指標 試驗前后采集土壤并分析測試,土壤檢測分析項目包括pH值、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在收獲期對每個小區采集1 kg果實樣本進行農藝性狀分析和果實品質檢測,記錄每株結果數、果實產量;果實品質檢測分析項目包括硬度、可溶性糖、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2]。果實品質指標測定方法為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法測定,維生素C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數顯糖度計LH-B55測定,可滴定酸采用酸堿滴定法;果實硬度采用果實硬度計GY-3測定。
1.4 數據統計分析數據統計分析工具采用Excel 2007和DRS 2000軟件。數據結果采用DMRT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3]。
2.1 不同施肥處理獼猴桃果實農藝性狀的影響表2中,獼猴桃每株結果數108.67~113.00個。結果數最多為處理3,113.00個,比處理1增加4.33個,增加3.98%;其次是處理4,112.67個,比處理1增加4個,增加3.68%;第三是處理2,110.00個,比處理1增加1.33個,增加1.22%。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與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獼猴桃單果重在81.07~98.17 g,單果重最大的為處理3的98.17 g,比處理1的81.07 g增加17.1 g,增加21.09%;其次是處理4的96.10 g,比處理1增加15.03 g,增加18.54%;第三是處理2的89.47 g,比處理1增加8.4 g,增加10.36%。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橫徑在4.83~4.93 cm,縱徑在5.47~5.87 cm。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橫徑和縱徑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以上表明,獼猴桃的結果數和單果重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施肥量時,結果數和單果重隨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反而下降。處理3獼猴桃的結果數和單果重最高。
表2 不同施肥處理獼猴桃果實農藝性狀的影響
2.2 不同氮肥處理對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表3中,各處理獼猴桃果實硬度在17.43~18.17 kg/cm2。果實硬度最大為處理4的18.17 kg/cm2,比處理1的17.43 kg/cm2增加0.74 kg/cm2,增加4.25%;其次為處理3的18.07 kg/cm2,比處理1的17.43 kg/cm2增加0.64 kg/cm2,增加3.67%。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處理4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4與處理3、處理1與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20%~18.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為處理3,18.83%,比處理1的16.20%增加2.63個百分點,增加16.23%;其次為處理4的18.77%,比處理1的16.20%增加2.57個百分點,增加15.86%。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可溶性糖含量在11.30%~12.67%。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為處理3,12.67%,比處理1的11.30%增加1.37個百分點,增加12.12%;其次為處理4的12.63%,比處理1的11.30%增加1.33個百分點,增加11.77%。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在132.87~140.83 mg/100 g。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處理4,140.83 mg/100 g,比處理1的132.87 mg/100 g增加7.96 mg/100 g,增加5.99%;其次為處理3的140.03 mg/100 g,比處理1的132.87 mg/100 g增加7.16 mg/100 g,增加5.39%。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處理4與處理2差異顯著,處理4與處理3、處理1與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可滴定酸含量在1.27%~1.37%。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為處理3的1.26%,比處理1的1.37%低0.11個百分點,低8.03%;其次為處理2的1.29%,比處理1的1.37%低0.08個百分點,低5.84%。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處理1與處理2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獼猴桃糖酸比在14.78~11.82。糖酸比最高為處理3的14.94,比處理1的11.82高3.12,高26.4%;其次為處理4的14.78,比處理1的11.82高2.96,高25.04%。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隨著氮肥用量增加,獼猴桃果實品質逐步提高,但當達到一定施肥量后,果實品質提高不明顯。試驗中,處理3果實品質綜合性狀良好,果實品質提高。
2.3 不同氮肥處理獼猴桃產量及經濟效益分析表4中,小區產量最高的為處理3的111.0 kg,比處理1的88.1 kg增加22.9 kg,增加25.99%;其次為處理4的108.2 kg,比處理1的88.1 kg增加20.1 kg,增加22.81%;然后為處理2的98.4 kg,比處理1的88.1 kg增加10.3 kg,增加11.69%。方差分析結果可知,處理3與處理1差異顯著,處理2、3、4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與處量2之間差異不顯著。獼猴桃每667 m2產量最高為處理3的1 021.2 kg,比處理1的810.5 kg增加210.7 kg,增加25.99%;處理3每667 m2總收入25 530.0元,比處理1的20 262.5元增加5 267.5元,增加25.99%,除去成本后,處理3每667 m2利潤為13 819.9元,比處理1的11 430.0元增加2 389.9元,增加20.91%。獼猴桃每667 m2產量其次為處理4,995.4 kg,比處理1的810.5 kg增加184.9 kg,增加22.81%;處理4每667 m2總收入24 885.0元,比處理1的20 262.5元增加4 622.5元,增加22.81%,除去成本后,處理4利潤為13 438.7元,比處理1的11 430.0元增加2 008.7元,增加17.57%。以上表明,獼猴桃的產量和效益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施肥量后,獼猴桃的產量和效益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反而下降。
表3 不同氮肥處理對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表4 不同氮肥處理獼猴桃產量及經濟效益分析
不同氮肥用量對獼猴桃果實品質及產量的影響有較大差異。隨著氮肥用量增加,獼猴桃的結果數和單果重增加,果實品質逐步提高,產量和效益增加,但到一定施肥量時,結果數和單果重隨著氮肥用量增加反而下降,果實品質提高不明顯,產量和效益下降。處理3的優化施肥量能促進獼猴桃正常生長,所產獼猴桃農藝性狀較理想,果實品質綜合性狀表現良好,產量和經濟效益最好。獼猴桃目標產量1 000 kg/667 m2時,以每667 m2施有機肥3 000 kg,純N 12 kg,P2O59.6 kg,K2O 10.8 kg,氮磷鉀比例1.0∶0.8∶0.9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