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 路原 李資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以及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物流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導致眾多專業化物流企業應運而生,同時進一步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第三方物流產業由于專業化程度加深,從而使物流的配送效率提高,且由于其規模較大,可達到規模經濟的范圍,故其可進一步降低成本。這是第三方物流產業相較于傳統物流所具備的優點,是傳統物流所無法比擬的,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物流業革新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及未來方向。
現有文獻可查詢到多種不同視角下對第三方物流和目標賣家的委托代理兩者之間問題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1)運用“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分析委托代理問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2)研究物流外包的合同化問題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委托代理關系;(3)研究第三方物流中合作雙方可能面臨的風險形式;(4)通過多任務“委托—代理”模型進行分析;(5)利用博弈論對違約操作行為進行模擬分析。
現有研究下可得出的結論是有限的,通過總結現有結論,有利于我們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第一,第三方物流的風險可以通過合理方式進行規避或降低。具體方式包括:建立合理約束機制,事前簽訂合理規范合同,進一步加強雙方協商,增加違約成本等。第二,得出與現實相違背的結論,否認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對物流行為進行激勵的行為,得出了應弱化的結論。第三,明確罰金受到相關責任主體的影響,同時影響著相關責任主體的行為,起到了約束的作用。同樣,若罰金設置過高,會助長機會主義的傾向,起到負面的作用。
針對第三方物流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組織問題,現有模型也可以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啟發。(1)于1976年提出的“生產組織模型”認為:工人能力無法觀測但其勞動產出可觀測并與能力有關。這為工資的設定與邊際產品的產出提供了聯系的紐帶。(2)在考慮到道德風險對委托代理問題的影響時,提出了對合同改善的必要性,并給出了最佳狀態下所必須成立的合同特征。(3)對于最優補償方案的設定,前人則進行了分情況討論,提出了不同情況下最優補償方案分別滿足線性、指數、正態分布的具體情況。總體而言,委托代理基本模型可分為三種:狀態空間模型化方法、分布函數的參數化方法、一般化分布方法。
本文所建立的參數化模型,力圖滿足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從而實現各方的利益最大化。這個參數化的模型是霍姆斯特姆模型的簡化和擴張,激勵相容約束采用一階條件方法。
假設1:博弈雙方為理性人,在約束條件下和可選擇范圍內,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具體表現為,博弈雙方為委托人與代理人,雙方均在博弈對手效用一定的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假設2:假設將集合A定義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努力水平,而其中a ∈ A,即可以表示為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努力水平,a 為 一維的連續變量,a 與企業的努力水平成正比例關系,a 越大,即越努力,反之則亦然,線性形式如:π =λ a + γθ,其中θ 是均值為零、方差等于σ2的正態分布隨機變量,稱自然狀態,λ (0< λ< 1)是努力程度變量對產出的影響系數,即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能力系數。因此,E ( x)=λa,var( x)=γσ2,從而得出產出的均值直接影響著代理方的努力水平。
假設3:委托方風險中性,委托方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激勵報酬契約采用線性合同形式:即 s (π )= α +βπ, 而在其中的 s (π )是電商賣家(下稱委托方)提供的總報酬,而α 和β 分別為:代理方的固定收入和分享的產出份額,而其中0< β< 1,在產出的過程中π= a+ θ,即增加一個單位,即報酬隨之增加β 單位,而如果β 為0的情況下,代理方的風險根本不存在,即沒有風險發生,但是如果β 為1的情況下,代理方則承擔著所有的風險。而當委托方是風險中性的情況之下,s (π )= α +βπ,對于委托方而言,期望效用與收入是相等的,即:E ν (π-S(π ))= α+ (1-β )λa 。
給定線性合同:s( π) = α + βπ ,
電商賣家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Eν (π-S(π ))= α+ (1-β )λa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際收入為: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確定性等價收入為: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最大化期望效用等價于最大化確定當量(如果u (x)=Eu(y),這里的y表示為隨機的收入,z為確定收入,是針對于y而言,究其原因,消費者從y和z中最終得到的效用相同),所以根據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確定性等價收入是可以替代期望效用的。

首先考慮電商賣家可以觀測第三方物流企業努力水平a 時的最優合同,也就是雙方的信息是對稱的。在這個過程中,激勵約束會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實際的作用,努力水平完全能夠通過強制合同予以實現。因此,電商賣家的問題是選擇(α , β) 和a 解下列最優化問題:

基于最優的基礎之上,參與約束的等式完全成立,并帶入,則最優化問題可以變更為: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參與約束得:






最優化一階條件為:
上述條件意味著,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


所以期望產出的凈損失為:

努力成本的節約為:

從而激勵成本為:

從而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為:

從上述成本中可以看出,與代理成本正相關的為ρ 、λ、σ2 ,而與代理成本負相關的為b。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確定性等價收入為:




因此,只要cov( π, z) ≠0 ,賣家就能通過信息建立新的合同,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激勵。

容易證明,通過將z 寫進激勵合同,將減少電商賣家的成本。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最優激勵的選擇問題就是第三方物流中關于委托人與代理人兩者的關系問題。而由于信息的非對稱問題,在最優激勵方案的選擇過程中,對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風險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最優激勵方案的選擇應考慮到物流企業的努力程度與能力水平,并根據具體水平確定最終方案。具體方法為,對物流企業的實際能力進行綜合的評定,一切從基本的實際情況著手,而在此過程中不能忽視對物流服務業績因素的考慮,然后最終確定最優激勵的方案。這對于在實踐中設計激勵機制,尤其是長效激勵機制,具有借鑒意義。
委托人宜選擇風險規避的物流公司。具體指標為企業聲譽與相關注冊規模等方面進行評判。滿足這類指標的企業往往具備更好的聲譽,從而其違約成本更高,在概率上更傾向于遵守合約,由此從實際上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提高抗風險能力。
根據上述模型分析能夠看出,只有信息監督真實和準確,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物流公司的努力水平以及努力的程度,而對于物流效率的提升,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統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共享減少了物流企業與物流需求方在合作前的搜尋成本。雙方之間可以更快地建立合作關系,物流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時實現了信息內容的互通有無。而在此過程中,對于物流公司而言,信息共享在提供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從而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達到雙方的共贏。
綜上所述,本文以經典道德風險模型為分析對象,對防范物流公司道德風險行為的線性激勵契約的制定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論述,在研究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文針對問題給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基于理論基礎之上的激勵,在實操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是在所難免。而對于物流外包方而言,對借鑒模型的主要成果進行分析和判斷,由此得出物流公司的實際表現情況,據此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激勵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