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漢平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職業院校在教學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承擔著為推動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我國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工作的開展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其教學的目標需要重點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基于相關工作的開展以及市場人才需求的特點,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教學體系,選擇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尤其是PLC這一類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在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過程當中構建以“項目教學”為中心的課程內容體系,強調對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與相關措施的執行和實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以便其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
PLC 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的、技術要求和專業化要求比較高的課程。在具體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重點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課程內容的選擇及課程設置也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工作、市場人才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革,所培養的人才要能夠適應各種基礎性生產崗位工作需要。
市場上對于機電專業類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其具備專業化的職業能力、知識體系,具備良好的職業修養、團隊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意識,以便更好、更快速地適應崗位工作。因此,職校具體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教授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同時,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實踐的能力,解決機械和基礎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各項相關的設備規范化應用與管控的能力,相關的生產線、系統的調試、運行和維護能力等。其教學課程內容的設置和選擇,需要基于培養維修電工、PLC設計師等職業要求及就業方向科學地安排和規劃。

圖1 PLC課程教學目標
在確定課程教學的目標(圖1)之后,需要分析和考慮怎樣設置和安排課程,怎樣選擇和優化課程教學的內容,才能使教學的目標更好、更快速地實現。基于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PLC課程教學相關工作的開展需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教學目標需要突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教學項目”為教學工作開展的載體,通過運用任務訓練的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科學地協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促使二者相結合、相互促進,更好地實現培養職業能力、崗位能力的教學目標。
在具體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從PLC課程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方面分析和考慮,在充分結合課程的特點、學生的特點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構建教學課程內容體系,更好地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具體是將PLC課程進一步地進行詳細的劃分,主要分為簡單PLC控制系統應用、機電氣綜合控制系統應用兩個階段,通過這種階梯式、遞進式的教學,更好地突出教學趣味性、強化教學綜合性、增強教學效果(表1)。
簡單PLC控制系統應用階段:這一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需要根據基礎階段學生的特點、知識、能力和水平進行,一般選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項目,所提供的項目內容、教學內容需要從簡單到難、逐漸、逐步地進行,慢慢地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引導其自主的完成項目任務,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建立自信心。
機電氣綜合應用控制系統應用階段:這一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需要適當增加機電設備安裝的內容,如電磁閥、汽缸、傳感器的選擇、裝配、調試以及電氣、電路的敷設和系統通訊方式調整等,相關的教學內容的設置要能夠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工業現場環境。加大實踐課堂的設置,培養其實際應用的能力,根據行業的需求實現更具有針對性的培訓,促使職業能力的培養效果更強,以便更快速、更高效地適應崗位工作,滿足崗位需求。

表1 PLC課程“分段式”課程內容體系
具體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核心和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課程設置、內容選擇及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進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課程改革,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和規劃課程,強化實際教學效果。可以采用任務教學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根據實際教學的目標、學生培養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設置提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解題思路,鼓勵、支持其表述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獨立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的過程當中提高PLC應用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排除故障訓練的方式培養、鍛煉學生分析故障、解決問題能力,也就是說,在完成一個項目及任務之后,需要查找和分析預先設置的故障,如程序、設置、接線、電源等方面是否存在未解決的故障、問題,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完善和優化;工作完成之后,引導各小組互相設置故障,并分析和解決故障問題。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經過長期的訓練和鍛煉,學生能夠快速地處理故障問題,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構建“教、學、訓、做、評”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確保相關教學工作系統化,強化實際教學的質量效果。
⑴ 做: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導入的方式,由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列舉現場實例進行教學,學生在聆聽教學任務和案例的過程當中分析和領會要點。
⑵ 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學習任務,教師為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思路、方法,提供故障記錄,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討論形成方案。
⑶ 訓:教學中引導各小組互設故障,教師協調好各小組的學習進度,為設置故障提供思路,并維護好課堂的秩序、安全,學生在商定故障類型之后設置故障并填寫相關的記錄。
⑷ 做:教學過程當中分組排除故障,引導學生參與問題討論、小組間交流,并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點評,學生選代表進行交流匯報。
⑸ 評:總結評價工作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點評、要點歸納,學生梳理所學思路,鞏固所學知識和技巧。
針對PLC這類專業性強、實踐性強、實用性要求高的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根據行業需求的變化,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強化實際教學效果。
PLC 課程教學需要培養技術型、實踐型、實用型、崗位型人才,在教授基本知識和技巧的同時,需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水平,強化職業素養,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構建以“項目教學”為核心的課程內容,通過引入合適的項目、案例,促使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營造工作環境,提高職業能力。
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對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鍛煉學生參與討論、交流。采用任務型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混合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有助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和素材。
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學習情況、特點,因材施教,逐步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相關方面的教學工作的實施以及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更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增強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職業興趣。通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一體化教學,進一步創新和轉變了教學的理念、模式、方法,學生的主體性更明顯,教學工作更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強化了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以項目教學為核心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為市場上培養了一大批實用型、綜合型、技術型的人才,培養的學生能快速地融入崗位,滿足崗位工作的需求,確保專業化人才能夠有效地就業。
教學中針對PLC這類實踐性強的課程,課程的設置和開發需要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基于行業和崗位基礎性要求,科學合理地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在教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將項目引入到課堂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實驗和實踐創造條件,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