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均科 史 平 楊晨晨 李鈺卓/江蘇省昆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近年來,江蘇省昆山市堅持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導支持、企業市場運作、群眾積極參與”的思路,多措并舉推動農膜循環利用,形成了“政策驅動、疏堵結合、科技引領、示范帶動、全員參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昆山模式”,農業“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形成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先行先試、政策保障,加大財政扶持。早在2017年,昆山即在全省率先啟動廢舊地膜回收工作,發布《關于昆山市廢舊地膜回收處置實施意見》,制定回收流程、明確回收及處置的責任主體以及回收價格標準。2018年,依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納入“昆山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提升工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并自加壓力拔高目標任務,力爭至2020年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比省里下達的任務高出5個百分點。2019年5月,昆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2019年7月,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供銷合作總社、市財政局發布《關于印發〈昆山市廢舊農膜統一回收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將原先只回收廢舊地膜擴大至回收包括棚膜在內的所有農膜;將回收價格標準由原來的3元/kg增加至3.5元/kg,大大激發農戶回收廢舊農膜的積極性。同時,市政府劃撥專款,承擔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各項經費,為工作持續穩定開展做好資金支持;此外,連續三年申報省級農業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項目,積極爭取省級資金支持,三年累計投入各級財政資金468萬元,確保回收利用工作有序推進。
部門協同、疏堵結合,完善工作機制。高度重視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了由農業農村局、環保局以及供銷部門牽頭,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科技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務局、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多部門協同機制。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先后制定出臺了《昆山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制度》、《昆山市農膜生產應用及回收利用情況普查方案》等文件,建立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和生態環境局聯動執法機制,依據相關法律,開展農膜銷售及使用環節常態化執法檢查,確保每季度至少1次、全年不少于4次,嚴厲查處銷售使用不達標地膜產品行為,從源頭規范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同時,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列為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內容,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對各區鎮進行督查和考核,明確責任主體、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落實到位;此外,建立龍頭企業加工利用、回收網點積極收集、廣大農戶撿拾交售的市場化運作體系,暢通上門回收、集中保管、分類利用的回收利用渠道,切實保證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試驗示范、宣傳引導,加快工作進度。通過實施《地膜減量替代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開展新型農膜應用技術試驗示范,為新型農膜減量替代及應用模式提供技術支撐。通過開展入戶調查、印發宣傳資料、組織培訓觀摩等,大力宣傳回收政策及法律法規,推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新技術;同時,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短信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實現農膜回收網點全覆蓋。依托供銷合作社系統網點,組建全市11個區鎮全覆蓋的廢舊農膜回收網絡,全市共建成“有固定防滲場地、有統一標牌、有專人負責、有廢膜儲有量、有規范臺賬”的“五有”標準化回收網點18家;同時分片區建成配套齊全、面積超750m2的廢舊農膜歸集倉庫2個,形成市有回收企業(昆山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區鎮有回收站(農資公司下屬連鎖店)、村有回收點(園區或基地農資直供店)的三級回收利用體系,為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提供完善的網絡保障。
農膜回收利用成效明顯。一是農膜回收率穩步提高。自2018年開展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至今,全市農膜回收率由2018年的78.7%提高到2019年的87.1%,提前完成了省、市制定的目標任務,2020年回收率可達91.3%。截至2020年11月底,三年累計回收廢舊農膜達885.55噸。二是地膜土壤殘留持續下降。自2018年開始,全市15個原位土壤地膜殘留監測點調查數據顯示, 全市土壤中地膜殘留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到2020年殘留量分別為0.27kg/畝、0.16kg/畝、0.089kg/畝,均遠低于“待播農田耕作層內地膜殘留量”的國家標準限值。
新型地膜應用模式不斷豐富。2019年,在全市設立3個新型地膜應用技術集成與示范點,開展新型地膜應用模式探索。目前,應用范圍已擴大至全市16個農業基地,囊括馬鈴薯、芋艿、甘藍等20多個蔬菜作物,并在有機水稻生產中開展覆膜插秧控草模式創新,兩年累計示范應用面積312畝,示范效果良好,“源頭減量替代”成效明顯。
加大新型地膜試驗示范與推廣。繼續開展相關試驗示范,拓展新型地膜在作物品種、耕作模式、生產環節等方面的應用空間,綜合評價其在推動全市農業生產減肥減藥、節本增效方面的成效,并逐步集成新型地膜使用技術規程。
加大優質農膜推廣應用。以價外補貼、統一配送、統一回收等方式,推廣應用生產上認可度高、符合國家標準的農用地膜、新型高強度環保膜及生物可降解地膜,從源頭上控制地膜市場準入,進一步提高合規地膜的投入應用和新型地膜的有效推廣。
拓寬農業塑料資材廢棄物回收范圍。將農業生產的育苗穴盤、營養缽、噴滴灌耗材、園藝地布、無紡布、遮陽網、防蟲網、防鳥網、粘蟲板、種子袋、肥料袋等農業塑料制品資材廢棄物納入農膜回收體系,解決農業資材廢棄物隨意丟棄、堆放、無法處置的問題,凈化環境。
實施農膜閉環化臺賬管理。建立由農膜銷售、使用、回收三方構成的農膜流通閉環化臺賬,農膜銷售主體如實記錄所銷售農用薄膜的商品信息及銷售對象信息,形成農膜銷售臺賬;農戶、基地等使用主體如實記錄使用及回收去向信息,形成使用臺賬;回收部門按照要求形成回收臺賬,做到銷售、使用和回收相對應,達到“用后必回收”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