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文
摘要:社會在進步,科技呈現出飛速前行之趨勢,信息化的操作已開始為各領域帶來了便利性,也逐漸凸顯出其獨有的優勢和現實價值,特別是在銀行金融風險控制中帶來較大的沖擊。新時期下,以往的金融風控已不能適應國際化大環境,管理部門隨之憑借先進理念審視陳舊工作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對金融風險管控系統做好信息化的改進,制定出長遠性項目,通過技術開發來彰顯智能管理手段,借助數據算法的優化,對風控水平做到極大程度的提升,使管理力度有所增強,凸顯出精細化操作,讓銀行在新時期下穩步前行。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 銀行? 金融風控? 應用
現階段,我國已進入經濟新常態,結構開始優化,同時也出現一些信貸風險,金融風控開始憑借其信息化優勢對不良貸款等有偏失的行為得到極大程度控制,讓經濟也呈現出數據化,使系統有著極強安全性,能夠對風險隱患做到切實有效剔除,精準識別可能出現的風險,使內控與風控系統結合,讓信息化手段在銀行風控中釋放出其應有的效用[1]。傳統賬務服務在信息化模式下也開始重視事后監督,構建出有著靈活性的模型管理,使風險預警凸顯數據化,通過基礎建設的更新來迎合多變的市場需求,讓銀行金融風控在信息化的多種手段下對數據做好分析,在合理且科學配置下,對預警環節做到強化,使銀行運營監督檢查的整體水平得到切實有效提升,跟上時代進步潮流。
一、信息化背景下銀行金融風控思路
銀行內部在進行風險控制時,應對以往理念做到不同程度更新,帶著數字化思維來對銀行內的各項業務做到細致化操作,使每個業務中產生的數據等通過整合來完成綜合性對比,在信息化手段下完成邏輯分析,繼而對業務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內控風險點做好切實有效之把握,同時也對潛在缺陷進行挖掘[2]。銀行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的整體需求等,對違規操作做到極大程度糾正,對當中風險進行切實有效消除,使管理凸顯數據優勢。銀行對信息化手段的優勢進行深究,對風控點預先選擇,并凸顯準確性,同時對大范圍核查做到不定期監督,使金融風控的各環節能夠深入完成,對檢查的深廣度進行極大程度延伸,將以往內控檢查的整體功效提升,滿足時代對銀行金融風控提出的諸多高要求[3]。
二、信息化在銀行金融風控中的應用
(一)測算風險指數,實現靈活應對
信息化系統管理需要依托銀行信息流,應對各種數據做到收集與整合,才能應對多種不同的金融風險,銀行隨之建立起相應的信用風險模型,借助歷史數據和后續驗證等多個環節來使模型呈現出立體性,讓風險管理系統彰顯信息化[4]。銀行考慮資金交易、存貸款等多方面系統建設,使信息化向管理層邁進,對各金融活動做好決策,測算風險指數而發揮出數據所具有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銀行開創金融風險管控平臺,將數據管理進行統一化,使模型管理凸顯靈活性,對風險報表管理做到極大程度豐富,開發出多個風險預警產品,同時與整體平臺結合而凸顯便捷性,憑借多變的預警思路來完成風險指數的測算,在金融風險管控平臺的優化下,通過電子化管理對風險控制的水平做到加強,使前臺信息交互功能也對用戶友好易用。銀行結合風控平臺下預警系統優勢做到緊抓重點行業產業鏈,以核心企業財務公司為預測切入點,尋求多個供應鏈下的融資業務風險管控,例如,風控模型管理、模型計算、數據管理等來制定解決方案,也使系統功能在擴展的業務中得到極大程度完善,凸顯出品牌效應,靈活應對多種不同情況下的金融風險,也凸顯出風控的整體力度,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5]。
(二)增強管理力度,凸顯精細操作
銀行在進行金融風控的各項管理時,迫切希望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微企業在其日常的多項交易行為中所產生的全部數據做到收集,在信息化手段下共享并加以分析,繼而對其業務發展、資金需求和整體經營狀態等做到全面且科學性的準確判斷,有針對性地對小微企業已呈現出的不健全財務制度等進行改革,將經營中所遇難題逐一突破,使經營狀態恢復并跟上時代進步潮流[6]。基于金融風控平臺建設,銀行對市場進行分析,同時制定風險策略,通過數據管理來對第三方數據完成收集,在ETL加載下將數據納入風險數據庫,對信用卡、供應鏈金融、線上貸款等做到動態風險掌控和預警。
(三)優化數據算法,提升風控水平
新時期下,銀行站在多角度去看待金融風控中的各項工作,開始對數據算法做到切實有效的優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對風控整體水平進行極大程度提升,迎合激增的信息環境[7]。銀行對信息化手段的優勢做到深究,也認識到大數據所涵蓋的體量龐大,同時能夠融入眾多不同類型,也不再是以往單一的數據處理模式,對數據來源而言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可以巧用多樣化信息手段把所收集到的內容轉換為數據形式,再配以互聯網技術來完成精細化加工,在整合中建立起龐大且有著系統化的數據庫,呈現出準確和極高真實性,滿足金融風控的多變需求。銀行憑借金融風險管控平臺項目,將當中獨立和開放式的監測平臺加以利用,對重要部門、交易、經辦人員等進行動態化且連貫性的監控。在數據算法的整體優化下,對內外多個方面的信用風險做出多角度的數據整合,在總量控制的理念下應對信用風險,使之做到極大程度檢測,通過準確且及時地預警,對用戶的信貸安全有所提升。銀行結合信貸產品的市場定位,在信息化的前行背景下,對風險決策模式做到切實有效創新,有針對性地贏得客戶青睞,繼而使客戶群體擴大化,讓利潤增長點提升。與此同時,銀行對風險預警系統優化,在數據算法下將手工操作轉換為信息化,在自動運行下繪制出風險視圖,對后續有著復雜性的統計分析也能做到快速完成,對風控決策帶來極強的輔助性。
(四)重視基礎建設,迎合多變需求
銀行金融風控的信息化在于將各業務中所產生的冗雜數據等做到科學且迅速地篩選,繼而完成極為準確的判斷,但計算機等技術可以完成整合,即在判斷時需要依據多組數據,為此銀行開始重視基礎建設,加強數據模擬手段的應用力度,在金融風控項目的建設中依托信息與科技方法等加大風險預測。銀行在互聯網理念下,借助多元化路徑對現實情景做到真實化模擬,看清金融風控目標在市場中的準確定位,才進行相應判斷,使金融風控水平在信息化背景下得到切實有效提升。例如,銀行對企業信用進行準確評級時,往往會考慮經營的整體能力、盈利情況后對其償債能力做好判斷,通過財務統計的多組數據來完成復雜的分析工作,但在銀行貸款審查環節易增加難度,可能出現“道德風險”,也易誘發判斷錯誤而出現的“逆向選擇”。此時,銀行應結合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凸顯出的不同特點,在完成信用評價的同時,還應融入管理層結構和一些政策的支持情況等,將這些非財務因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繼而加強基礎建設,對所用設備和軟件做到更新換代,使新技術能夠與銀行各操作環節做到最大程度結合,對金融風控的信息化新渠道進行切實有效的擴展,迎合多變的市場需求,在信貸等領域做到探索性的突破。
(五)加強技術開發,彰顯智能管理
科技在進步,多種不同技術開始融入金融風控領域,例如大數據、決策引擎、機器學習等,不僅可以對基礎算法做好優化,還能夠使數據庫逐漸健全,展現出智能管理。除此之外,銀行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外部風控項目中的感應技術做到更大程度的開發,擴大信息化手段應用的整體空間,繼而使金融風控的水平呈現出綜合性,對金融需求做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實踐中,銀行結合先進理念對信息系統準確認識,明確其只是一個工具,有著輔助與科學性,能夠對銀行業務的不同需求實現極大程度滿足,使業務的創新與后續的不斷前行能夠有著正確方向,在管理和決策中帶來信息化支持,但不可盲目對高新技術過度追求,而應與實際結合,繼而才能開發出與銀行和客戶需求相契合的技術。在外感技術的開發下,金融機構將信息化治理進行融入,對組織目標完成抽取,構建出整體模型,將現有系統與各項業務結合,還應對未來的創新與開發等埋下伏筆,使技術與業務目標能夠相符,做到可持續前行,彰顯出新時期下的高效智能管理[8]。銀行對國內外風險管理的優化案例做好分析,對理念和不同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借鑒,在合理取舍中開發獨有優勢的產品,使風險預警更為全面,凸顯出銀行在金融風控中極強的競爭力。
三、信息化在銀行金融風控中的應用效果
(一)展現系統安全
銀行通過多樣化和信息化數據源的多角度處理與不同技術下的分析,在金融風險控制的環節進行精準化管理,讓金融系統安全得到極大程度提升,借助內部數據捕捉環節的優化來使風險管理凸顯新時期下的有效性[9]。一方面,銀行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下,對客戶群體中不同的風險圖做到有效構建,憑借金融風控平臺對未來前行中可能出現偏差的離群行為做到預警,使系統能夠在智能化手段下完成后續不同的風險控制;另一方面,通過神經網絡模型等的融入,讓預警監控彰顯出智能特點,在實時數據、交易等環節做好監控,構建出相應的監測模型,根據數據流量來對軟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升級,讓信息系統所需硬件也得到更新,滿足信息化金融風控的需求,使系統運行更加穩定,促進各項業務的前行,保證應急預案設計有效性。
(二)剔除風險隱患
銀行在對金融風控平臺進行優化時,對風險較為集中的一些行業所凸顯的風險特征做好收集,結合市場等不同情況來制定帶有差異性的措施,對風險隱患做到極大程度的剔除。銀行通過動態壓縮手段來探究風險行業中的顯著特點,使之潛在的風險隱患被挖掘,對有著突出隱患的客戶,可由專業的客戶經理在信息化手段下通過金融風控項目中事前、事后監督管理環節來設計相應的資產保全方案,讓風險從中化解而滿足銀行業務項目的需求,同時也能對客戶整體結構進行相應調整,避免信貸風險不斷蔓延而呈現出擴大趨勢[10]。因部分企業在競爭中有著競爭困難的情況,其主營業務也開始萎縮,銀行可從其還貸資金來源、經營現金流等維度來確定客戶風險系數,避免銀行的融資行為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符而誘發資金風險,剔除盲目性的風險隱患。
(三)精準識別風險
對于區域整體風險,銀行要在信息化下助力客戶經營風險的識別,對負面信息進行有效且全方位的收集,對共享和核查環節等進行把控,使業務部門的信息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在風險預警環節、貸后檢查等整個過程的工作做到融合,通過多維互動來對客戶實際情況進行整合,重構客戶結構,完成區域信貸風險的精準化判斷。銀行在先進理念下通過多策并舉,借助金融風控新技術使整體信貸風險能夠凸顯精準識別的特點,涉足高風險的一些領域可通過多角度考慮來完成客戶風險指數的確定,避免“虛假交易”。銀行在對客戶進行風控預警擬定的前提下,對風險客戶的行業和規模等諸多特征做到聚類分析,識別整體風險。
四、結束語
新時期下,銀行金融風控已不能滿足市場的真實需求,缺少大數據技術支撐,繼而使會計核算中出現的風險點逐漸增多,同時潛在的風險也彰顯出極強隱蔽性,在監督時效性環節暴露出諸多不足。銀行帶著長遠眼光看待金融風控,考慮金融業務的激增和不斷出現的數據等,對風險預警指數做到準確測算,實現靈活應對,加強整體風控水平,使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各環節監督呈現了細致化,同時以信息化手段構建起智能管理的整體框架,使業務風險能夠被科學測算,監控力度得到切實有效增強。銀行在信息化背景下,對一些以往存在且固有性的問題進行深究,迎難而上地對風險管理挑戰進行有針對性突破,讓信息化方式來代替繁雜人工操作,銀行也隨之對業務策略做到快速調整,使潛在金融風控風險得到切實有效的化解,凸顯出銀行在前行中的極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白亞峰.“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研究——以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為例[J].農家參謀,2020(21):272+279.
[2]鄭火鳳.淺談信息化在金融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及創新[J].農家參謀,2020(23):170.
[3]楊清波.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銀行信息化戰略[J].財經界,2020(28):36-37.
[4]王俊.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金融會計管理原則及管理價值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4):131-133.
[5]范嵩,楊宇坤,邢京京.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銀行信息化轉型方法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2):202-203.
[6]劉圓佳.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9(24):239-240.
[7]魯文燦.商業銀行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競爭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01):104-105.
[8]侯學剛.商業銀行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競爭策略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9(26):154-155.
[9]劉曉慧,李峰.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8(09):250.
[10]王婷,吳剛,龔鵬,王楠.江蘇移動大數據“金融風控”助建銀行“智慧金融”[J].江蘇通信,2017,33(02):50.
作者單位:南方電網數字化電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