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彤
教師是立教之本,是學校發展的原動力。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不斷擴容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以下困難:一是新教師多,經驗不足,教師流動性大;二是部分教師產生職業倦怠,上進心不足;三是學校骨干少,缺名師,在傳幫帶、業務提升上缺乏帶頭人。據此,學校立足教師發展,加強現代化學校治理,從立觀念、立規矩、立機制入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發展。
一、立觀念,破現狀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學校加強指導制度建設,樹立“康城一個家,你我同成長”的發展理念,以適度的目標導向機制引導教師形成自主發展的緊迫感、饑渴感及責任感。
1.領進門。學校新教師多,如果引導好,他們就是學校的新生力量,如果不注意,在消極環境影響下,就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學校特別為新教師量身定做進門教材——《康城小學教師入校手冊》。手冊從學校的辦學思想、師德要求、考勤、禮儀交往、備課、上課、調代課、教研、社團、崗位職責要求、家校工作等眾多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及具體工作流程指導。手冊以規范化的指導制度引導新教師快速進入教師角色,確定正確的成長方向,邁好教師成長的入門第一步。
2.帶好路。領進門后,要選對路上好路,還需要一個有梯隊、有方向、同成長的師徒帶教制度。學校從師資現狀及教師成長規律出發,采取“骨干教師一青年教師一新教師”的三級雙帶教制度。骨干教師負責引領,青年教師負責一對一指導,同時以骨干教師為核心形成一個自覺互動、共同探討的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里,要確定每個人的三年成長規劃,提出年度學習研討的內容,并確定過程性評價內容及方式。通過師徒結對活動,新教師有人解惑、有人領路,較快地在各方面成長起來;而帶教教師也在共同體中不斷突破自己,實現同增值、共成長。
二、立規矩,破應付
如果沒有規范、專業、制度化的培訓制度,教師的成長就容易流于形式。學校建立了豐富的活動輔助機制,制訂一系列活動方案,將教師的“閱讀、練功、思考、課堂”要求常態化,使教師在參與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提升內涵,站好講臺。
(一)閱讀引航
1.閱讀提升理論素養。由學校認真甄選、分門別類,列出“教師成長書單”,每學期推送。書單涵蓋教師精神、教育文化、教育理論、教學常規、課堂教學、學生管理、人文素養七大領域。每學期依托教研組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做好讀書筆記。除了體系化的專注閱讀,碎片化閱讀同樣不可或缺,教師每月還要學好“兩刊”(《福建教育》《新教師》)“四文”(學校推薦的四篇短小精悍、涉及面廣泛的文章)。
2.觀影升華理念情懷。學校以“教育”為主題,圍繞“愛、責任、差異、創新”等關鍵詞,每月對一部電影進行詳細的導賞推介,并圍繞電影聚焦的問題展開討論,繪制思維導圖,讓電影之美和教育所需有機融合,以視覺文化的形式,悄悄改變教師觀念。
3.上網拓展信息資源。網絡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學校倡導教師建立“基于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學會在網上學習、探索、研究,根據自身教育教學所需,搜集優秀教案、咀嚼名師課堂…建立“教育教學資料庫”,學校定期組織交流展出。
(二)基本功考核
學校梳理出教師的12個基本功項目,結合市、區基本功大賽和教師技能大賽,制訂《教師基本功訓練和考核方案》,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考核。其中三筆
一畫、多媒體使用、教材解讀屬于日常練功,需日日練、周周評。而教師五項基本功大賽、教師技能大賽、教學創新賽三大賽事則是三年一輪回的年度重點訓練項目。根據每年的重點項目,制訂學校、教研組、備課組的三級訓練考核計劃,人人參與、人人過關,逐級選拔、層層推優,在活動中,建立互助學習關系,促進教師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推動教師讀書、思考的最佳手段。學校要求三年教齡以上的教師,要積極參與各級課題研究。新教師則要求從微問題開始研究。我們先開展頭腦風暴,歸納出教師工作中的20個共性問題,即20個微問題,教師通過自薦或推薦認領話題。接著引導教師通過聊天、座談、聽課、觀察、反思、分享等方式獲取相關問題解決策略。最后撰寫、修改、完善、編輯成冊。不管是課題研究還是微問題研究,都是讓教師全方位浸入式參與,從而獲得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能力及科研反思能力。
(四)課堂錘煉
1.抓常規、立規矩。(1)教學常規檢查月月有,但學校班級數多,為避免勞師動眾及教師的僥幸心理我們采取的是隨機抽取班級、學科、學生。(2)行政每日一巡,段長每周至少三巡,巡視教師上課情況,學生聽課情況,保證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2.完善教研和備課制度。(1)豐富教研、備課內容,將理論學習、課題研究、上課評課等融入教研及備課活動。(2)注重人人參與,敢說真話。
3.課堂錘煉。(1)教師要學會鏡像磨課,錄下自己的課,反復斟酌,尋找不足。(2)勇敢亮課。學校給舞臺,如開放周、聚焦課堂、課改經驗交流會等,在磨課中成長,在展示中突破。(3)學校的推門課安排頻率高達每人每周一次,且是教師提前知道的,可以提前準備。推門聽課只是手段,目的是激勵教師精心備課,站穩課堂。
三、立機制,破資歷
客觀、公正、及時的評價與教師積極性的發揮呈正相關。學校積極完善教師評價制度,破平均、破資歷,讓評價成為教師展示才華、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不斷發展助力,讓每個教師站亮講臺。
(一)評價內容引導教師發展
學校將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職評、骨干選拔、績效獎勵等聯系起來,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壓力。例如,《教育教學成果獎勵辦法》《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競聘工作方案》等方案辦法,都是從教師的專業發展出發,規范引導教師的課堂教學、教育科研、技能訓練比賽、校本作業、課程開發,促進教師發展。
(二)增值評價關注教師進步空間
學校注重采用增值性評價方法,關注不同教師的進步空間,鼓勵教師錯位發展,打破了教師盲從心理與職業倦怠,使不同的教師都能感受到發展喜悅,激發教師求發展的內在動力。例如,學校引導有專長的教師加入學校校本培訓資源庫,開設“儒雅論壇”,讓每個教師有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團體評價促進共同成長
學校發展與教師發展要有一致目標,因此學校在制訂各種評價方案時,非常注重教師的團體精神,提倡抱團作戰、共同成長,這也就避免了教師間的惡性競爭,更能實現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責任編輯:林彥劉貞輝)